柳琴戲,山東省棗莊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柳琴戲因用柳葉琴伴奏,也稱“柳琴書””,清末產生於山東省臨沂、棗莊一帶,1953年正式定名為柳琴戲...
江蘇柳琴戲是江蘇省主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分布於蘇、魯、豫、皖四省的廣大地區。已有二百餘年歷史。在整個衍變發展過程中,融匯了當地的民間音樂及毗鄰地區的...
宿遷柳琴戲是起源於江蘇宿遷的傳統戲曲劇種。因宿遷柳琴戲與泗洲戲、淮海戲同源於清代中葉的“拉魂腔”,後經不斷改良,演變發展而來,故常稱其“拉魂腔”,也有的地方...
江蘇省柳琴劇團是1958 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下屬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其前身是成立於1953 年的徐州市柳琴劇團一團、二團,於1956 年合併而成的徐州市柳琴實驗劇團...
江蘇地方戲種現存20餘個,影響比較大的有崑曲、錫劇、揚劇、淮劇、淮海戲、柳琴戲、梆子等。小劇種主要有海門山歌劇、通劇、丹劇、海州童子戲、徐州丁丁腔、洪山戲...
《山東柳琴戲》因其曲調優美,演唱時尾音翻高或有幫和,故也叫“拉魂腔”。拉魂腔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魯南民間小調為基礎,受當地柳子戲(即弦子戲)的影響...
王曉紅,是江蘇省柳琴劇團一級演員,是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王曉紅,是江蘇省柳琴劇團一級演員,是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邳州柳琴戲,舊稱“拉魂腔”、“軸鼓子”、“小戲子”,形成於明末清初,是徐州地區最具影響的本土劇種,流布於邳州及周邊接壤的蘇、魯、豫、皖地區。清乾隆後期,...
臨沂市柳琴戲,又有拉呼腔、拉後腔等名稱,為臨沂的傳統戲曲劇種。它形成於,主要分布在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區。柳琴戲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以...
《江蘇特色文化》內容簡介:這部呈現在各位面前的《江蘇特色文化》,是作為特色文化...江蘇柳琴戲/412江蘇梆子戲/415丹劇/418僮子戲/421金湖香火戲/424...
蘇北即江蘇北部地區的簡稱,位於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沿海經濟帶重要...蘇北地區主要的地方戲包括淮劇、淮海戲、柳琴戲等。蘇北移民 鹽城 明朝洪武年間...
江蘇擁有江淮、金陵、吳、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共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吳韻漢風"是江蘇文化的特色。[2-3] 江蘇跨江濱海,平原...
43 JSⅣ-6 江蘇柳琴戲 徐州市,宿遷市宿豫區、泗洪縣44 JSⅣ-7 徐州梆子戲 徐州市45 JSⅣ-8 淮海戲 淮安市,連雲港市,沭陽縣...
朱樹龍 柳琴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1971年考入江蘇省柳琴劇團,師承柳琴戲著名表演藝術家歷仁清,現為江蘇省柳琴劇團主要演員。先後主演了近40...
泗州戲,原名拉魂腔,1952年正式定名為泗州戲,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它與江蘇、山東、河南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
泗洲戲的舊稱,又稱柳琴戲。據徐州方誌載:早年這種地方戲,人們叫它為"肘古子",後來又改名為"拉魂腔"。大概是因早期緣於上門乞討的唱腔,所以原始的柳琴有快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