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土壤

《江蘇土壤》是江蘇省土壤普查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江蘇土壤
  • 作者:江蘇省土壤普查辦公室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介紹:本志包括土壤類型各論,土壤性狀與肥力建設,全省土壤資源開發與區域治理等篇。

    作品目錄

    封面
    江蘇土壤
    編輯人員
    前言
    圖片
    江蘇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驗收鑑定會議
    江蘇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經全國土壤普查省級驗收組驗收合格,特發此證。
    酸性棕壤
    圖1厚層黃砂土景觀(溧陽)
    圖2厚層黃砂土剖面(溧陽)
    黃褐土
    圖3崗黃土景觀(六合縣馬集,桑苗圃)
    圖4崗黃土剖面(六合縣馬集,桑苗圃)
    酸性棕壤
    圖5暗嶺砂土(連雲港市雲台區,海拔615m)
    圖6暗嶺砂土剖面(連雲港市雲台區,海拔615m)
    棕壤
    圖7棕白土景觀(東海縣石湖林場一林區)
    圖8棕白土剖面(東海縣石湖林場一林區)
    褐土
    圖9山黃土景觀(銅山縣漢王鄉吳樓村)
    圖10山黃土剖面(銅山縣漢王鄉吳樓村)
    火山灰土
    圖11暗色土景觀(江寧縣方山鄉方山)
    圖12暗色土剖面(江寧縣方山鄉方山)
    砂姜黑土
    圖13湖黑土景觀(邳縣邢樓鄉大固村)
    圖14湖黑土剖面(邳縣邢樓鄉大固村)
    灰潮土
    圖15高砂土景觀(泰興姚王鄉張陳村)
    圖16高砂土剖面(泰興姚王鄉張陳村)
    黃潮土
    圖17淤土景觀(沛縣湖屯鄉李集村)
    圖18淤土剖面(沛縣湖屯鄉李集村)
    漂洗型水稻土
    圖19白土景觀(無錫縣安鎮鄉安鎮村)
    圖20白土剖面(無錫縣安鎮鄉安鎮村)
    瀦育型水稻土
    圖21黃馬肝土景觀(丹陽)
    圖22黃馬肝土剖面(六合縣)
    圖23馬肝土景觀(江寧)
    圖24馬肝土剖面(江寧)
    圖25黃泥土景觀之一(吳縣)
    圖26黃泥土景觀之一(溧陽)
    圖27黃泥土剖面(吳縣)
    濱海鹽土
    圖28壤性中鹽土景觀(射陽)
    圖29壤性中鹽土剖面(射陽)
    照片5-1黃棕壤(1:1萬倍)高嶺石、水雲母、蒙皂石
    照片5-2棕紅壤(1:2萬倍)水雲母、蛭石、高嶺石
    照片5-3黃剛土(1:1.5萬倍)水雲母、蛭石、綠泥石
    照片5-4黃剛土(1:1.5萬倍)水雲母、水雲母向蒙脫石過渡
    照片5-5崗黃土(1:1.5萬倍)水雲母、蒙脫石
    照片6-1酥麻土(1:1萬倍)水雲母、綠泥石、矽石
    照片6-2嶺砂土(1:1萬倍)水雲母、蒙脫石
    照片6-3白漿土(1:1萬倍)高嶺石、水雲母、矽石
    照片6-4包漿土(1:1.5萬倍)水雲母、矽石
    照片6-5山紅土(1:1.5萬倍)水雲母、蒙脫石
    照片6-6山黃土(1:1.5萬倍)水雲母、蒙脫石、石英
    照片6-7崗褐土(1:1.5萬倍)水雲母為主、蒙脫石、高嶺石、綠泥石
    照片6-8崗褐土(1:1.5萬倍)水雲母、蒙脫石、高嶺石、矽石、綠泥石
    江蘇省土壤改良利用分區圖
    目錄
    第一篇地理環境與成土因素
    第一章區位特徵
    第一節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區劃
    第二節人口分布
    第三節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章成土因素
    第一節氣候特徵
    一、日照與氣溫
    二、降水
    第二節地質地貌特徵
    一、地質構造
    二、地貌輪廓
    第三節成土母質
    一、殘積母質
    二、坡積母質
    三、河流沖積母質
    四、黃土和黃土狀堆積物
    五、第四紀紅土母質
    六、火山噴發堆積物
    七、湖相沉積母質
    八、三角洲相沉積物
    九、海相沉積物
    第四節植被
    一、暖溫帶的植被
    二、北亞熱帶的植被
    三、中亞熱帶北緣的植被
    四、濱海鹽土植被類型
    五、沖積平原草甸土植被類型
    六、濕生、沼生、水生植被類型
    第五節人為活動
    一、人為活動的有利因素
    二、人為活動的不利影響
    第二篇土壤類型
    第三章土壤分類
    第一節土壤分類的歷史回顧
    一、古代的土壤分類
    二、30年代起至1950年的土壤分類
    三、50年代起的土壤分類
    第二節土壤分類的原則和依據
    一、土壤分類的指導思想和分類原則
    二、土壤分類的依據
    三、土壤命名
    第三節江蘇省土壤分類系統
    一、江蘇省土壤分類系統表
    二、江蘇省土壤分類系統檢索
    第四章土壤分布
    第一節土壤分布特色與地帶性土壤分布
    第二節土壤區域分布
    一、蘇北低山丘陵與蘇北平原的土壤分布
    二、沿江低山丘陵及平原、河湖窪地的土壤分布
    三、蘇南丘陵崗地的土壤區域分布
    第三節土壤微域分布
    一、階梯式土壤微域分布
    二、棋盤式微域分布
    三、扇形疊置式土壤微域分布
    第五章黃棕壤、黃褐土及棕紅壤
    第一節黃棕壤
    一、分布範圍和面積
    二、成土條件
    三、成土特點
    四、土壤性態特徵
    五、類型劃分
    第二節黃褐土
    一、分布範圍和面積
    二、成土條件
    三、成土特點
    四、土壤性態特徵
    五、類型劃分
    第三節棕紅壤
    一、成土特點
    二、棕紅壤的特性
    三、棕紅壤的土屬
    四、改良利用
    第六章棕壤褐土
    第一節棕壤
    一、成土條件及分布概況
    二、主要成土特點
    三、性態特徵
    四、棕壤類型的劃分
    五、棕壤的農業利用改良
    六、棕壤的綜合開發利用
    第二節褐土
    一、成土特徵
    二、褐土的亞類和土屬
    三、褐土的基本性狀
    四、褐土的利用和改良
    第七章粗骨土、石灰岩土、基性岩土、紫色土、紅粘土
    第一節粗骨土
    一、酸性粗骨土
    二、中性粗骨土
    三、石灰性粗骨土
    四、粗骨土的農業利用
    第二節石灰岩土
    一、粘黑土
    二、粘棕土
    第三節基性岩土
    第四節紫色土
    第五節紅粘土
    第八章砂姜黑土與沼澤土
    第一節砂姜黑土
    一、分布與面積
    二、形成條件
    三、成土特點
    四、性態特徵
    五、類型分異
    第二節沼澤土
    一、沼澤土的形成條件及其分布
    二、沼澤土的形成特點及其分類
    三、沼澤土的基本性狀
    四、沼澤土的利用和改良
    第九章潮土與濱海鹽土
    第一節潮土
    一、分布概況
    二、主要成土特點
    三、類型分述
    第二節濱海鹽土
    一、濱海鹽土的發生特點
    二、濱海鹽土的脫鹽熟化規律
    三、濱海鹽土的類型與分布
    四、濱海鹽土的性狀
    五、濱海鹽土的水鹽運動
    六、濱海鹽土的土壤質量評價
    七、濱海鹽土的治理與改良
    八、海塗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十章水稻土
    第一節概述
    一、分布範圍和面積
    二、成土條件
    三、成土特點
    四、發生層段及演變模式
    五、水稻土類型劃分
    第二節淹育型水稻土
    一、分布
    二、形態特徵
    三、理化性狀
    四、農業利用
    第三節滲育型水稻土
    一、概況
    二、板漿白土
    三、河砂土
    四、潮灰土
    五、湖砂土和湖白土
    六、潮黃土
    七、油泥土
    第四節瀦育型水稻土
    一、分布和土屬劃分
    二、形態特徵
    三、理化性狀
    四、農業利用
    第五節漂洗型水稻土
    一、分布
    二、形態特徵
    三、理化性狀
    四、農業利用與改良
    第六節潛育和脫潛型水稻土
    一、基本概念
    二、分布
    三、形態特徵
    四、理化性狀
    五、改良利用
    第三篇土壤性狀與肥力建設
    第十一章土壤基本性質
    第一節土壤質地與孔隙
    一、土壤質地
    二、土壤容重與土壤孔隙度
    第二節土壤水分
    一、我省主要土壤的持水性能
    二、土壤田間持水量和凋萎點、滲漏速度
    三、土壤的水分動態變化
    第三節土壤粘粒礦物組成與交換性能
    一、土壤粘粒的礦物組成
    二、土壤的交換性能
    第四節土壤酸鹼度與碳酸鈣
    一、土壤酸鹼度
    二、土壤碳酸鈣含量
    三、土壤碳酸鈣與農業生產
    第五節土壤有機質與腐殖質特性
    一、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其分布
    二、土壤腐殖質含量及其組成
    第十二章土壤養分
    第一節土壤氮素
    一、全省土壤氮素含量分布
    二、影響土壤氮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氮素供應
    第二節土壤磷素
    一、土壤全磷分布概況
    二、土壤速效磷
    三、土壤供磷強度
    四、土壤磷素的固定與釋放
    五、磷對作物的影響
    六、磷素的補給及其後效
    第三節土壤鉀素
    一、全省土壤鉀素含量分布概況
    二、影響土壤鉀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鉀素平衡
    第四節土壤中量、微量元素
    一、土壤有效矽
    二、土壤有效硼
    三、土壤有效鋅
    四、土壤有效鉬
    五、土壤有效錳
    六、土壤有效銅
    第十三章土壤耕作管理
    第一節全省土壤耕作制度的沿革
    一、從粗放耕作到精耕細作的演變
    二、從一熟制耕作到多熟制耕作的發展過程
    第二節水田耕作管理
    一、一熟制水田土壤的耕作管理
    二、水旱兩熟制地區的土壤耕作制的演變
    三、雙三制土壤耕作
    第三節旱地耕作管理
    一、一熟制旱地土壤耕作
    二、兩熟制旱地土壤耕作
    三、多熟制旱地土壤耕作
    第四節關於少免耕問題
    一、少免耕對土壤的影響
    二、因土耕作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第十四章土壤肥力評級、肥力級差及肥力建設
    第一節土壤肥力評級
    一、評級單元
    二、評級的依據與程式
    三、評級內容
    四、評級方法
    五、評級結果
    六、評級的其他方法
    第二節土壤肥力級差
    一、土壤肥力與基礎肥力
    二、肥力級差
    三、提高肥力等級,縮小相對級差
    第三節肥力建設
    一、增加對土壤的物質投放,提高肥力基礎產量
    二、建設穩產高產農田
    第十五章低產土壤改良
    第一節低產土壤改良的重大成就
    一、改良低產土壤,促進糧棉增產
    二、改良低產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第二節低產土壤改良的基本經驗
    一、老漚田改為水旱輪作田的經驗
    二、易澇旱田改成稻麥田的經驗
    三、花鹼土改制種稻的經驗
    四、鹽土綜合治理的經驗
    第三節低產土壤的分類與分布
    一、我省低產土壤的分類標準
    二、低產土壤類型、面積、分布
    第四節低產土壤的性狀與改良
    一、砂瘦型土壤
    二、澇漬型土壤
    三、粘閉型土壤
    四、鹽鹼型土壤
    五、夾盤型土壤
    六、白土型土壤
    第四篇土壤資源開發與區域治理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現狀與土壤資源開發
    第一節土地利用現狀
    一、土地資源的特點
    二、土地資源利用的區域差異
    第二節土壤資源開發
    一、優勢與潛力
    二、面臨的問題
    三、對策
    第十七章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第一節分區的原則、依據、方法和命名
    一、分區的原則
    二、分區的依據
    三、分區的方法
    四、區片的命名
    第二節淮北平原棕壤、潮土農、林、牧綜合改良利用區
    一、綜述
    二、分片概述
    第三節里下河窪地脫潛型水稻土治水改良區
    一、綜述
    二、分片概述
    第四節濱海平原鹽土、脫鹽土淋鹽改土區
    一、全區概況
    二、分片改良利用意見
    第五節沿江平原灰潮土糧、棉、經、牧高產增肥改土區
    一、綜述
    二、分片概述
    第六節寧、鎮、揚低山丘陵黃棕壤、黃褐土農、林、牧綜合改良區
    一、綜述
    二、分片概述
    第七節太湖平原水稻土培肥利用區
    一、綜述
    二、分片概述
    參考文獻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