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土壤

江寧土壤是由於地形、氣候、母質和年齡等成土因素的差異,人類在改造利用過程中的干預,區內各地形成不同的土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寧土壤
  • 所屬地區:江寧
各類土的可耕性和肥力差別很大。按照區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共6個土類,10個亞類,24個土屬,50個土種。主要土壤有黃白土、馬肝土、黃土、黃剛土、青泥條土、河白土、河馬肝土、洲馬肝土等。
【黃白土】黃白土俗稱淀白土、小粉土、冷浸白土,全區約1.97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谷里、陸郎、橫溪、麒麟等鄉鎮的丘陵沖田上部分岔沖末梢,海拔高程9~10米。表土灰白色,多小粉似面,質地多屬輕壤至中壤,乾濕好耕。灰白土農業生產性狀良好。淀白土,土壤結構較差,多呈小塊狀或單粒狀,易淀板,它屬側滲型水稻土。
【馬肝土】馬肝土又分為黑馬肝、白馬肝、黃馬肝,約2.93萬公頃。主要分布於丘陵沖田中下部,面積較大的有陸郎、橫溪、東善等地。耕作層有較多的紅絲和紅色斑紋,剖面發育完全,屬瀦育型水稻土。乾濕難耕,耕翻土垡大。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宜稻不宜麥。黑馬肝分布於沖田下部,土壤結構較好,肥力較高,表土灰黑色,有夜潮現象,微酸性,疏鬆好耕,保水保肥,作物發株快,是屬於高產土壤。白馬肝、黃馬肝土粘性大,保肥較好,肥料可一次多施,肥勁較溫,作物發老苗,不發小苗,生產能力中等。
【黃土】黃土約1.62萬公頃,一般分布於丘陵頂部,面積較大的有谷里、東善橋等地,海拔高程10~50米。表土層較淺,剖面發育較差,犁底下即呈母質層,是淹育性水稻土,底土堅硬,土壤乾濕難耕。黃土熟化性好,肥力較高。死黃土熟化性差,土僵。
【黃剛土】黃剛土約0.36萬公頃,一般分布在較高的丘陵頂部,旱作面積較大的有東善橋、銅山、湯山、麒麟等地,海拔高程20~30米。一厘米內有粘盤層,植物根系難通過。民眾稱它死黃土。由於土壤偏酸性,適宜種茶、竹等經濟林木。
【青泥條土】青泥條土又稱狗皮泥,面積約0.57萬公頃,一般分布在地勢比較低洼,排水能力較差的圩區,面積較大的有龍都、殷巷、周崗等處,海拔高程5~6米。地下水位在50厘米以上,有明顯的潛育層,是潛育水稻土。土質輕,乾濕難耕,耕后土垡不散,土壤有機含量偏高,但有效養分低,不利三麥生長。
【河白土】河白土又稱白土、白沙土,面積約0.51萬公頃,一般分布於圩區較高處。面積較大的有秣陵、土橋、方山等地,海拔高程6~8米。表土顏色白灰色,剖面發育完全,屬瀦育型水稻土。土壤質地為中壤至輕壤,乾濕都好耕,出稻不出麥。河白土及變種河灰白土,都是近村邊的路邊田,肥力較高,耕性好,土壤空隙度大,宜稻宜麥。淀漿河白土,漏水跑肥,易板結,但好耕作,作物早發早衰屬低產田。
【河馬肝土】河馬肝土又稱蠶沙土、黃河馬肝、白河馬肝,面積約2.18萬公頃,分布於圩田較平坦的中部,面積較大的有秣陵、土橋、祿口等地,海拔高程為6~8米。表土發黑,土壤質地為重壤,土層下部有紅膜、鐵猛結核,表土呈粒狀及小塊狀,底土層呈稜柱狀。根據土壤肥力、顏色不同,黑河馬肝土結構好,呈團粒狀,保水肥,土垡不大,耕性較好,即使很少施肥也能獲得高產,出稻不出麥。黃河馬肝土及白河馬肝土,農業生產性狀比黑河馬肝土次一點。
【洲馬肝土】洲馬肝土主要分布在江寧、銅井等地,海拔高程5~6米。地下水位在70厘米,耕作層和土壤質地都為輕粘,乾濕難耕。土壤中性至微鹼性,呈石灰反映。保水保肥性弱,宜種三麥、棉花、玉米等。種水稻漏水漏肥,上一次水只能保持3~4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