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地區文化變遷》是2017年0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西雲。
基本介紹
- 書名:江漢地區文化變遷
- 作者:余西雲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7年08月
- ISBN:9787100144377
《江漢地區文化變遷》是2017年0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西雲。
《江漢地區文化變遷》是2017年08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西雲。內容簡介余西雲著的《江漢地區文化變遷》為作者歷年發表的學術論文的精選集,主要分為兩部分:靠前部分,主要圍繞江漢地區先秦時期(從新石器時代早期到秦...
江漢平原民歌支區:該區包括湖北、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區。古文化比較發達,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在許多方面仍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天沔花鼓戲、三棒鼓和民間故事、沔陽民歌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聞名的曲目有《黃四姐》、《洪湖漁歌》。著名的《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的音樂是從天沔花鼓戲和仙桃、天門、...
流域內的漢中盆地、南陽盆地,又是我國西部和中部地區南北交往的通道,在它們周圍是我國占古代最著名的幾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北是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東北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伊洛平原,東南是以武漢為中心的江漢平原,西南是以成都為中心的成都平原。漢水河谷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東西的走廊,是西部高原走向中部...
三、聚落布局變遷 第四章 江漢地區聚落景觀復原 第一節 當代地理環境與聚落景觀 一、當代地理環境 二、當代聚落選址特徵 三、夏商時期聚落保存現狀 第二節 夏商時期聚落景觀 一、長江幹流沿線 二、長江各支流沿線 第五章 江漢地區聚落與社會 第一節 聚落高程與江漢地區河湖水位 一、二里頭文化晚期 ...
四、鄧國及南土諸侯與江漢地區開發的擴大 五、鄧楚關係與楚國開發江漢 第五章 結語 一、鄧文化的時空範圍與基本特徵 二、鄧、周、楚的文化關係 三、鄧國歷史發展與南土形勢 四、鄧國地理空間與江漢地區地理格局變遷 五、其他 附表 參考文獻 項目研究期間發表成果 後記 插圖目錄 ...
武漢市江漢區文化和旅遊局,是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省、市的文化、旅遊和體育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定全區文化、旅遊和體育政策措施。(二)統籌全區公共文化、旅遊、體育事業發展,擬定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旅遊和體育融合發展,推進文化、旅遊和體育體制機制改革。
而且,武漢是生長在中國九大商品糧生產基地的江漢平原之上的,農業基礎好,農業、礦業資源豐富。歷史上,漢口就是有名的大都會。中國的各大商號、世界的各大銀行都在武漢設有分店。武漢商人自強自立,創造了一些家喻戶曉的老字號,聞名于海內外,曾經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武漢在中國的歷史上飾演著重要角色,楚文化所在...
武漢市江漢區文化館,武漢市江漢區文化局下屬二級單位,始建於1951年2月,現有職工20餘人,2004年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文化館,並獲得首屆“中國優秀文化館”、湖北省十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武漢市基層公共文化優質服務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地理位置 江漢朝宗,其流湯湯。江漢,因地處長江、漢水交匯處而得名,...
個人學術文集《早期文明與楚文化研究》,嶽麓書社2001年出版。作品目錄 導論/1 第一章 荊楚文明的孕育/19 第一節 江漢洞庭地區的遠古文化/19 第二節 荊楚地區文明起源的研究/56 第二章 夏商時期的荊楚文明/85 第一節 夏代荊楚考古發現和研究/85 第二節 商代荊楚考古發現和研究/89 第三章 西周時期的荊楚文明...
現在一般認為代表夏文化的二里頭類型文化的遺址,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上兩個地區。文獻記載中的禹都陽城,很可能就是近年在河南登封縣告成鎮王城崗發現的古城址。以後所都的斟尋、陽翟也都在這一帶。夏朝東面疆土還擴展到了豫東黃河下游地區,夏朝後期都城斟灌、帝丘、老丘、西河等都在這一地區。其勢所及南至江漢北,...
程勇 程勇,現任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文化和旅遊局競賽訓練管理所副所長。所獲榮譽 2020年9月,被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評為:“武漢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余西雲,中國湖南臨湘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教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在《中國社會科學》《考古》《考古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近百篇,代表性著作有專著《西陰文化:中國文明的濫觴》、《巴史——以三峽考古為證》、《江漢地區文化變遷》等,譯著《考古學:發現我們的過去》,...
為相關研究提供了一批較為特殊的新材料。整體來看,唐馬台遺址群發掘出一批從油子嶺文化時期至後石家河時期,地層疊壓關係清楚、年代序列完整的考古學實物資料,為研究石家河城址與龍嘴城址周邊聚落分布、相互關係及江漢地區的文化變遷,甚至於研究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期的文明序列,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荊楚歲時記》,是記錄中國古代楚地(以江漢為中心的地區)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筆記體文集,由南北朝梁宗懍(約501~565)撰。全書共37篇,記載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節令和時俗。有注,傳為隋代杜公瞻作。注中引用經典俗傳計68部80餘條,說明各種風俗的來源,偶爾也記載北方的節令時俗。《荊楚歲時記》涉及民俗和...
長江中游史前文化的文明化進程 趙輝 611 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的階段與特點簡論 何駑 617 石家河大聚落:長江中游文明的崛起 張弛 626 中原和江漢地區文明化進程比較 韓建業 639 可持續發展定乾坤——石家河酋邦崩潰與中原崛起的根本原因之對比分析 何駑 647 試論中心聚落歷史進程的連續與斷裂——以城頭...
5、《京、津、保地區夏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回顧與思考》,《文物春秋》2008年6期。6、《夏時期下遼河平原地區考古學文化芻議》,《邊疆考古研究·第7輯》,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二作者)。7、《從文化變遷看二里頭文化的排他式殖民擴張及影響——以中條山南北和江漢平原地區為例》,《新果集》科學出版社2009年...
簡論油子嶺文化遺存的分期與特徵 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時期江漢地區的農業生產格局 論石家河聚落的歷史過程——一種複雜社會形成及其形態初步探討 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城址的空間分布及成因 雲夢澤“蘇美爾”城址結構研究 長江中游地區史前城址城牆初探 中國古代初期城市的營建考察——以石家河聚落群、陶寺城址為例 從...
《長江中游地區早期城址管窺》,獨著,《長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屆亞洲文明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嶽麓書社,1996年12月。《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規律、文化中心的轉移與環境變遷的關係》,獨著,《江漢考古》,1998年2期。《馴化水稻和稻作農業源地研究》,獨著,《湖北大學學報》,1998年3期。《談實物...
李自成、李先念屯兵商州,一代文豪賈平凹的出現等等,成為當今文化的名片。由於歷史的原因,商於的歸屬和古道商邑、商縣(陝西省丹鳳縣)、古上洛、上洛侯國(商洛市商州區佛誕寒川公園下孝義古城),古商州(商洛市府所在地)所形成的商於古道三個文化中心變遷和交接,行成了商於古道不同時期歷史燦爛文化的傳延和...
由於傳播路線、傳播能量和地域文化面貌的差異,石家河文化的空間範圍分為一個主區、五個副區。石家河主區,主要分布在江漢平原,包括天門、京山、鐘祥等地;青龍泉副區(以鄖縣青龍泉遺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和漢水上游,包括恩施、十堰、河南的淅川等地;季石副區(以當陽季家湖遺址、宜都石板巷子遺址為代表...
除了老建築,江漢路步行街上的銅像也是一大特色。包括百年老店精益眼鏡的驗光老人,武漢美食熱乾麵的撈麵師傅,夏日休閒的象棋對弈者等。這些帶有濃重武漢特點的形象,成為記載武漢變遷、人文生活和民生萬象的符號。武漢園博園 武漢園博園總面積為213.77公頃,位於礄口和東西湖兩區。園博園由四大主體建築和東西部兩大...
最早的帝國?比較視野下的工里岡物質文化擴張王海城 濟南大辛莊遺址2014年度考古發掘收穫郎劍鋒方輝 Urban Ogan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implicity at Yinxu Zhi chun Jing Jigen Tang 江漢地區青銅禮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高崇文 商周時期漢水下游政區格局的新思考黃鳳春 論商城之象、名與規劃模板張立東 禹居陽城在...
漢川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腹地,緊鄰“九省通衢”的特大中心城市武漢,因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橫貫境域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江漢明珠”的美譽。現轄26個鄉鎮場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1663平方公里,總人口113萬人,是一座快速崛起的中國內陸新興城市。先後被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荊州古城,古稱江陵城,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是楚 文化、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邊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土城。城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總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5公里,高8.83米,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
武漢三鎮位於中國的長江、漢江交匯處,為武昌(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漢口(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漢陽(漢陽區)三座重鎮的合稱,範圍即是武漢市的七個中心城區。三城鎮同位於長江和漢水交匯處,隔江鼎立,故稱“武漢三鎮”。武漢三鎮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成周,今洛陽)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