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馬台遺址

唐馬台遺址

唐馬台遺址群位於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姚家嶺村七組,為一包含唐馬台、吳家墳頭和段家灣等區在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群。該遺址群位於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橢圓形台地上,台地南北長約900米、東西寬約600米,面積約44萬平方米。

唐馬台遺址沿續時間長,較好展示了江漢平原史前文化的繁盛狀態和發展過程,為研究石家河都邑化過程提供更加詳實的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馬台遺址
  • 地理位置:湖北省天門市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考古成果,文化價值,

考古成果

2023年前後的發掘工作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西大學、湖北大學、內蒙古大學、天門市博物館、長陽縣博物館聯合進行,合計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環境考古、植物考古、殘留物分析、RTK測繪、無人機航拍等科技考古的手段廣泛地套用於本次考古發掘工作中。發掘出土完整陶器器形有鼎、罐、盤、杯、碗、缽、豆、壺、盂形器、瓮棺、紡輪、球、陶塑等,石器器形有斧、鑿、錛、錘、刀、刮削器、雕刻器、錐、鏃等。
唐馬台遺址
屈家嶺文化時期器物(六足罐、小口罐、壺形器、鼎、碗、杯)
唐馬台遺址群發現的油子嶺文化時期遺存最為豐富,典型的器物類型有附斗形耳圈足盤、錐足垂腹鼎、寬扁足桶形鼎等。這對於學界探討油子嶺文化內涵、演變序列、源流,提供了大量經科學發掘的考古學資料。尤其是發現的一批內容豐富的彩繪陶,其中與太陽有關的簡筆圖案反映了油子嶺文化先民樸素的宇宙觀,為研究油子嶺文化人群的精神信仰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研究素材。
屈家嶺文化時期遺存主要以墓葬和祭祀坑為主,隨葬品普遍以排列整齊的列罐為主,少量墓葬隨葬有盂、六足罐等器物,祭祀坑主要器物組合為鼎和杯,極個別祭祀坑器物還出土有壺形器。列罐制度及特殊的祭祀習俗,在江漢地區屈家嶺文化中發現極少,為研究屈家嶺文化的葬禮、祭禮及文化面貌提供了一批較為特殊的新材料。
石家河文化時期遺存主要為段家灣北邊的3、4層及其下的相關遺蹟,遺蹟類型有灰坑、灰溝、房子、瓮棺等。陶器可辨器形有罐、缸、厚胎紅陶杯等。
後石家河文化時期的遺物基本被破壞,可辨器形有罐、瓮、厚胎紅陶杯、陶塑等。

文化價值

唐馬台遺址發現的一批陶器,對研究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期的文明序列,有重要意義,發現的墓葬列罐制度及特殊祭祀習俗,為相關研究提供了一批較為特殊的新材料。
整體來看,唐馬台遺址群發掘出一批從油子嶺文化時期至後石家河時期,地層疊壓關係清楚、年代序列完整的考古學實物資料,為研究石家河城址與龍嘴城址周邊聚落分布、相互關係及江漢地區的文化變遷,甚至於研究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期的文明序列,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