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樓感舊》是唐代詩人趙嘏的作品。這是一首懷念舊友舊事的詩作,寫詩人在一個清涼寂靜的夜晚獨自登上江邊的小樓,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寫出了清麗絕俗的江樓夜景;然後,詩人卻道出了一聲聲低沉的感喟,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懷。全詩語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摯,詩人運筆自如,寫舊事則虛實相間,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雋永的韻味。
江樓感舊⑴
獨上江樓思渺然⑵,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⑶。
⑴江樓:江邊的小樓。感舊:感念舊友舊事。一作“感懷”。
⑵思渺然:思緒悵惘。渺(miǎo)然:悠遠的樣子。唐劉長卿《送秦侍御外甥張篆之福州謁鮑大夫》詩:“萬里閩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煙。”
⑶依稀:仿佛;好像。《魏書·劉昶傳》:“故令班鏡九流,清一朝軌,使千載之後,我得髣像唐虞,卿等依俙元、凱。”
獨自登上江邊高樓,心緒茫茫,神思飛越。月光如水映徹江面,水天一色,空闊無邊。去年同來賞月之友,如今你在何方?望盡天涯無處尋覓,只有風景依舊。
此詩是唐人趙嘏的作品,原瀋陽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徐竹心先生認為:這是一首情味雋永、淡雅洗鍊的好詩。
在一個清涼寂靜的夜晚,詩人獨自登上江邊的小樓。“獨上”,透露出詩人寂寞的心境;“思渺然”三字,又形象地表現出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態。而對於詩人在夜闌人靜的此刻究竟“思”什麼的問題,詩人並不急於回答。第二句,故意將筆移開去從容寫景,進一層點染“思渺然”的環境氣氛。登上江樓,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因為江水是流動的,月光就更顯得在熠熠閃動。“月光如水”,波柔色淺,宛若有聲,靜中見動,動愈襯靜。詩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見月影倒映,恍惚覺得幽深的蒼穹在腳下浮涌,意境顯得格外幽美恬靜。整個世界連同詩人的心,好像都溶化在無邊的迷茫恬靜的月色水光之中。這一句,詩人巧妙地運用了疊字迴環的技巧,一筆包蘊了天地間景物,將江樓夜景寫得那么清麗絕俗。這樣迷人的景色,一定使人盡情陶醉了吧。然而,詩人卻道出了一聲聲低沉的感喟:“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同來”與第一句“獨上”相應,巧妙地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懷。原來詩人是舊地重遊。去年也是這樣的良夜,詩人結侶來游,憑欄倚肩,共賞江天明月,那是非常歡快的。曾幾何時,人事蹉跎,昔日伴侶不知已經飄泊何方,而詩人卻又輾轉隻身來到江樓。面對依稀可辨的風物,縷縷懷念和悵惘之情,正無聲地啃齧著詩人孤獨的心。寫到這裡,詩意豁然開朗,篇首“思渺然”的深遠意蘊得到充分展示,詩人江樓感舊的旨意也就十分清楚了。
短小的絕句律詩,一般不宜寫得太實,而應“實則虛之”,這才會有餘情餘味。這首詩,詩人運筆自如,賦予全篇一種空靈神遠的藝術美,促使讀者產生無窮的聯想。詩中沒有確指登樓的時間是春天還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還是女,是家人、情人還是朋友,“同來”是指點江山還是互訴情衷,離散是因為世亂飄蕩還是情有所阻,這一切都隱藏在詩的背後。只有充分發揮想像,才能充分領略這首小詩的幽韻和醇美。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言獨上之時,思同來之友,見水月連天,思去年之景,皆有針線。()
明代敖英《唐詩絕句類選》:謝疊山曰:崔護“人面只今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不如此讒意味更悠遠。
明代凌宏憲《唐詩廣選》:胡濟鼎曰:“獨”、“同”二字小巧。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仲德為平淡體。謝疊翁謂崔護《題城南莊》詩妙,豈若此後二句之有味。然崔詩清雅,趙詩明響,各有好處。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風景依稀”句,繚繞有情,極似盛唐人語。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情景真,不嫌其直。下二句分足上二句。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唐人絕句,有刻意經營者,有天然成章者。此詩水到渠成,二十八字,一氣寫出。月明此夜,風景當年,後人之撫今追昔者不能外此。在詞家中,唯有“月到舊時明處,與誰同倚闌乾”句,與此詩意境相似。
趙嘏,唐代詩人。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會昌四年(844年)進士及第。官渭南尉。精於七律,筆法清圓熟練,時有警句。有《渭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