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方銜墓誌于山東省即墨市出土。2003年夏,即墨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即墨開發區藍家溝村發現不完整的明南皮縣令藍再茂及其次子清湖廣布政使藍潤墓志銘二合,並收藏於即墨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方銜墓誌
- 館藏地點:即墨博物館
- 出土時間:2003年夏
- 所屬年代:明朝
- 出土地點:山東省即墨市
描述,數目與尺寸,題跋印記,
描述
(清)匡源撰;(清)黃承艧正書並篆蓋;(清)江清先刻
年代
清同治12年(1873)秋
拓片原物狀況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此本蓋失拓
書體與行款
35行行24字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73×116cm
題跋印記
2003年夏,即墨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即墨開發區藍家溝村發現不完整的明南皮縣令藍再茂及其次子清湖廣布政使藍潤墓志銘二合,並收藏於即墨博物館。藍再茂與藍潤這兩位歷史人物在同治版《即墨縣誌》均有記載。在藍家溝發現此兩人的墓志銘與史料記載相符。惜此二合墓志銘均不完整,只有墓誌上蓋部分而記載墓葬人物生平的志石部分遺失。甚是憾事,筆者曾撰文加以闡述,並在地方文史刊物發表,後來也沒有在這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2005年春,即墨市藍氏後裔將家中珍藏的許多文史資料、詩集等示與筆者,讓筆者對這些資料加以辨析、整理,為即墨藍氏家族續譜做準備。
筆者從這些資料中發現了藍再茂墓志銘原拓複印件,此墓志銘正是缺失的藍再茂墓志銘志石部分,與2003年發現墓志銘原碑相吻合,經過深入研究發現,藍再茂墓志銘撰文者,為清代(順治三年)開國狀元、一代名相、知名學者、史學家——傅以漸。
傅以漸(1609—1665年)字於磐,號星岩,山東聊城人,清順治三年狀元,時年37歲,後來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被順治指派為康熙的老師,居官以清勤著稱,又有文名,以書法著稱於世,其筆法瀟灑有力,著有《貞國齋詩集》。
傅以漸在墓志銘中自稱為“眷年侄”,可見傅以漸與墓碑主人藍再茂有某種姻親關係,且從輩分上低於藍再茂,前面提到藍再茂的次子藍潤為順治丙戌三年進士,這一科即墨出現了三位進士,一時傳為美談,另兩位是刁升和韓兗美。
在封建社會同科進士相互間稱為“年兄、年弟”。行為較為一致,在仕途上有親近感。即墨同治版縣誌勳績篇載,藍潤,字海重,號鳧諸,順治丙戌進士,原名滋,奉旨改今名。其志石上蓋這樣撰寫:“皇清賜同進士出身,誥封通議大夫,江南提刑按察使,歷福建督糧道,右參政廣東分守嶺南道左參政,內翰林院侍讀,提督江南學政兼右春坊左贊善,國史院檢討加一級,歷升山西湖廣布政使,進階通奉大夫,海重藍公墓銘。”查《清史稿·職官三·布、按二司》知,布政使為管理全省財賦和人事的長官,為總督、巡撫的屬官,從二品。順治初年,清政府剛剛入住中原,丞需休養生息,恢復相對穩定的社會生活,在這種前提下,採取一系列措施緩和滿漢兩大民族之間的矛盾,其舉措之一即開科納士,廣攬人才。清統治者十分明白,要統治中原就要與漢民族相互交融,特別是對漢族知識分子加以籠絡。順治三年,即開科取士,這一年為丙戍年,取進士1500餘人,此科狀元即傅以漸、藍潤也列進士之中,這批新科進士,後來逐漸成為順治朝統治階層的中堅力量。傅以漸撰文此墓志銘為順治十四年(公元1658年)。其在藍再茂墓誌上這樣署其官職:賜進士狀元及第,太子太保,內翰林院國史院大學士。查《歷代官職表·師傅加銜》知太子太保為官名。為照管太子身體,負責太子體育的官,清代也置,清代太子太保作為加銜,被視為榮典,即現在人們俗稱的“榮譽”。傅以漸經過短短十一年由狀元成為一個清一品大員,可見其被封建統治者重視,與我們前邊提到藍再茂之子藍潤一樣,都融入到了清統治階級高層。
傅以漸撰文中提到與藍潤關係及對藍潤的評價:余同年海重公潤(藍潤)系公(藍再茂)仲子,史館公事,朴誠謙慎。傅以漸給藍再茂這位前明縣令撰寫墓志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早期統治較為寬鬆,民族融合較為密切。傅以漸與藍澗為同年進士,官職相當且有姻親關係,傅以漸為藍澗父親撰寫墓志銘也就不足為怪,是順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