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055戶,有鄉村人口4230人,其中農業人口4144人,勞動力221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20人。全村耕地2,818.00畝,人均耕地0.68畝,林地17,024.50畝。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6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0.00萬元,占總收入的22.67%;畜牧業收入163.00萬元,占總收入的9.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70頭,肉牛187頭,肉羊260頭);漁業收入150.00 萬元,占總收入的8.5 %;林業收入3.60萬元,占總收入的0.21%;第二、三產業收入993.40萬元,占總收入的3.12%;工資性收入300.00萬元;其他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3.12%。農民人均純收入2,220.0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0人(占勞動力的1.3%),在省內務工200人,到省外務工100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36畝(其中:田1636畝),人均耕地0.42畝,主要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其他面積854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村有1302戶通自來水,有32戶飲用井水。有1334戶通電,有107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9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0.43%和97.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0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09戶(同占總數的90.63%)。
該村到斗南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7輛,拖拉機13輛,農用運輸車291輛,機車62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3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3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2畝。
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771戶。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2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0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99萬元,占總收入的56.32%;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0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頭,肉牛2頭,肉羊15頭,肉雞2305隻);漁業收入50萬元,占總收入的0.7%;第二、三產業收入2959萬元,占總收入的41.68%;工資性收入60萬元,占總收入的0.85%。農民人均純收入5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和第二、三產業收入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0人(占勞動力的4.01%),在省內務工1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省外。2006年 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9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6.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卉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產業。擁有企業15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34戶,共有鄉村人口3902人,其中男性1931人,女性1971人。其中農業人口3885人,勞動力274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885人, 彝族14人,哈尼族3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2人,占人口總數的1.3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92人,參合率79.59%;享受低保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3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斗南鎮衛生院2.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6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9個,村內建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009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217人,距離斗南鎮中學6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7人,其中小學生217人,中學生15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36畝。年末集體總收入2053萬元,有固定資產38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廣播、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下設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51人,其中男黨員116人、女黨員35人。
居委會由1名書記、1名主任、1名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65人。
人文地理
(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發展情況等。)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均耕地面積少,人地矛盾突出,項目難引進,集體資金薄弱,對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等投入相對較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充分發揮村子地理位置、氣候、土壤肥沃及農民觀點新、技術好、信息靈等優越條件,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做大做強花卉產業,逐步探索發展無公害優質特色菜生產。結合現代新昆明建設,引導農民外出租地種菜、種花。引進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地圖信息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王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