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河道總督
- 全稱: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
- 簡稱:南河河道總督、南河總督
- 朝代:清
江南河道總督全稱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簡稱南河河道總督、南河總督,是清代設在清江浦(今江蘇省淮安市)的高級官員,品級為從一品或正二品,負責江蘇河道的疏浚及堤防...
河道總督,官名。在清代俗稱“河台”。...... 江南河道總督全稱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簡稱南河河道總督、南河總督,是清代設在清江浦(今江蘇省淮安市)的高級官員,...
南河總督是清代設在清江浦(今江蘇省淮安市)的高級官員,全名為江南河道總督,品級為從一品或正二品,負責江蘇河道的疏浚及堤防。...
南河總督——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又簡稱江南河道總督。雍正七年(1729年)改總河為南河總督;鹹豐八年(1803)裁撤,其事務併入漕運總督。...
鹹豐年間因戰事頻仍,鹹豐皇帝特令漕運總督節制江北鎮、道,鹹豐十年裁撤江南河道總督,其河工調遣、督護及守汛、防險事務,均由漕標部隊兼管,這是漕運總督權威最...
官至江南河道總督,嘉慶十七年(1812)因積勞成疾,病卒。本名 徐端 字號 肇之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漢 出生地 浙江德清 出生時間 1754年 去世時間 1812年...
河道總督為正二品官,雍正七年(1729)二月開始,清朝陸續設了江南河道總督(簡稱江南河道總督或南河總督),駐清江浦。管理江蘇安徽境內的黃河、淮河和運河;山東河道總督...
升任江南河道總督,歷任兩江總督、文華殿大學士,是乾隆著名的五督臣之一,與叔父高斌同列五督臣,高晉也是乾隆時期著名的宰相。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參與治河,任...
歷任福建巡撫、閩浙總督、江南河道總督等職,兼刑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太子少保,兼管七省漕運總督印務。 [1] ...
嵇曾筠(1670年——1739年),字松友,號禮齋,江南長洲人。清代官員、水利專家。康熙四十五年,嵇曾筠中進士,選庶吉士,歷任河南巡撫、兵部侍郎、河南副總河、河道總督...
同年,高斌又因在辦理監督籍沒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家產案中徇私情而被革去大學士一職,仍兼管江南河道總督事務。 [17] 乾隆十八年(1753年),洪澤、高郵等地洪水泛濫...
十一年,署江南河道總督。十二年,命偕大學士高斌按浙江巡撫常安貪婪狀。坐未窮治,奪官,命留任。尋調河東河道總督。十七年,疏言:“運河堤未設堡房。請視黃河例...
李奉翰(?—1799)漢軍正藍旗人,清朝大臣,李宏之子。初捐貲授縣丞,歷官江蘇蘇松太道、江南河道總督、河東河道總督、兩江總督兼領南河事。...
江南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 目錄 1 概述 2 潘錫恩事記 潘錫恩概述 編輯 潘錫恩,字純夫,又字芸閣,安徽涇縣茂林鎮潘村三甲人,清朝官吏。生於乾隆五十年,卒於同治五...
雍正七年(1729年)改總河為江南河道總督(也稱南河總督),駐清江浦,管轄江蘇、安徽等地黃河、淮河、運河防治工作。副總河稱河東河道總督或河東總督,管轄河南、山東等...
江南河道總督兼安徽巡撫薩載訊問國棟後也奏稱,國棟曾目擊陳輝祖委員購買朝珠,“將抄出朝珠之佳者私自藏匿,反將平常不堪之物當眾人耳目挑選添入,以為抽換地步。”...
江蘇學政駐紮在江陰;在淮安府城駐紮有漕運總督,府城西北15千米處的清江浦(今淮安市主城區)則駐紮有南河總督(江南河道總督);兩淮鹽運使駐紮在揚州。...
四十四,再遷永定河道。再遷永定河道。四十八年,署河東河道總督。五十二年,實授總督、兼兵部侍郎。五十四年,調江南河道總督。奏請河堤分界栽柳,並禁近堤取土...
參與鎮壓太平天國、捻軍起義,官至漕運總督兼江南河道總督,提督八省軍事,賜號“伊勒圖巴圖魯”。 同治二年(1863),病故,享年五十八,諡號端敏,葬於淮陽縣西關,著...
由江南河道總督高斌於乾隆五年轉呈朝廷,收藏在懋勤殿。為此乾隆皇帝授蔣為國子監學正。翌年,諭旨以蔣衡手書為底本,刻石太學,於五十九年(1794年)刻成,定名《...
三十六年,遷江南河道總督。四十年,奏:“丁家集黃河自北趨南,北岸新灘插入河心,致沖漫南岸民堰五百餘丈。毛城鋪過水較大,下流亦不能容。今收正河頭,測量...
五十四年,署江南河道總督,尋回任。六月,基田防汛睢南,值周家樓河溢,上游魏家莊大埽翻陷,基田壓焉,援救得生。詔嘉其奮勉,特加恩賚。五十五年,護理安徽巡撫...
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黃河又在豐縣決口,主管堵口的官員計畫堵口用銀一百二十萬兩,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亦感要錢太多,想減少一半,乃商之於郭大昌。郭說:堵口用銀...
他重新起用或擢用辦事實心頗有政績的大臣,像原任大學士的陳世倌、史貽直和大學士管江南河道總督的高斌,都是當時的能臣,僅因小過或一時不順上意,而被降被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