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遷都北京》是王君瑞創作的油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樂遷都北京
- 作者:王君瑞
- 畫作類型:油畫
- 規格:270cm×530cm
《永樂遷都北京》是王君瑞創作的油畫。
明北京外城舊稱北京城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一線以南為外城,其範圍即今西城區、東城區之南部。明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下詔興建的北京宮殿城池告成。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正式遷都北京。歷史前沿 明永樂十八年(1420),明成祖朱棣下詔興建的北京宮殿城池告成。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正式遷都北京。明時北方多邊...
北京行在 明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四年(1406年)。促遷都,以北京為行在。十九年(1421年)正月,正式遷都,定北京為京師,不稱行在。洪熙元年(1425年)。執遷都南京,復以北京為行在。正統六年(1441年),重定北京為國都,稱京師,罷稱行在。
永樂遷都北京 《永樂遷都北京》是王君瑞創作的油畫。2016年11月22日 - 12月11日,該作品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中華史詩美術大展”中展出,展出地址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1420年,明成祖朱棣下詔,以明年正月初一始,北京為京師,不稱行在。明朝正式把北京作為首都。從南京遷都北京,兩地相差8個緯度,距離1000公里以上,整個遷都過程歷時近40年才塵埃落定,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歷史也是極為罕見的案例。遷都北京大致經歷了“靖難之役”後推行的“兩京體制”,永樂年間實現...
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於1402年奪得帝位,是為明成祖,於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又稱京城。1406年(永樂四年),開始籌劃遷都北京,並在燕王府基址上營建西內。次年西內落成。1409年在昌平天壽山營建壽陵。1416年(永樂十四年)起,開始摹仿南京故宮營建北京宮殿。1420年,建成紫禁城宮殿、太廟、太社稷、...
諭行在禮部,明年春節定北京為京師,去行在之稱,設六部,並取南京諸司印給北京各衙門,別鑄南諸司印加“南京”二字。 十一月:以遷都北京詔告天下。 十二月:皇太子、皇太孫至京師。北京新宮成,規制如南京,加壯。自戊子(永樂六年)六月肇工,歷十三年至是成。論營建功,擢工部郎中蔡信為工部右侍郎,余...
公元1421年,所屬世紀為15世紀,年代為15世紀20年代。相當於傳統紀年的中國明成祖永樂十九年。大事記 1、1421年5月9號,紫禁城在一場暴風雨中“被天雷劈中”,續而發生大火。大臣們都覺得這是“天意”,要那時的中國政府別再繼續航海事業。3、1421年2月2日 明朝正式遷都北京。4、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2...
朱棣即皇帝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政治 遷都北京 明成祖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就開始建造紫禁城宮殿,到永樂十八年(1420)建造完畢。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正式將明朝首都遷到北京。從此以後,北京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雖然明仁宗有意將京師遷回南京,並準備開始實施定且把北京所有政府部門為行在,...
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朱棣在位期間,曾五次親征漠北,沉重打擊了蒙古貴族的割據勢力,進一步加強了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先後六次派遣鄭和下西洋(今南洋及印度洋沿岸),從而增強了我國與亞、非(最遠抵達東部非洲)各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往;對內則實行削奪藩王兵權,強化中央集權專制;倡編《永樂大典》...
(4)永樂皇帝命令福建的所有中國造船廠承擔大規模的造船任務 (5)明成祖放寬海禁,復置廣州、泉州、寧波三市舶司,負責查驗來華貢使身份、安排貢使食宿、管理口岸 明成祖朱棣第一道詔書就是從南京遷都北京。故宮、天壇和永樂大鐘是營建京師的三大工程。明成祖稱帝遷都,忙著鑄造大鐘,為的是宣揚“靖難之役”的“...
明成祖奪取政權以後, 即著手把首都遷往自己的政治、軍事根據地北京。明遷都北京後, 南京仍設有五府六部, 僅比北京少一個內閣, 這是歷朝所沒有的。關於明南、北兩京的權力和諸司職掌問題, 《明實錄》、《明史》等文獻沒有很明確的記載。在永樂正式遷都前, 雖成祖大部分時間住在北京, 但北京是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