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北京遷都研究》是一部由[日]新宮學所著書籍,外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北京遷都研究
- 別名:北京遷都の研究
- 作者:[日]新宮學
- 譯者:賈臨宇 / 董科 / 高壽仙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 頁數:420 頁
- 定價:98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19126296
《明代北京遷都研究》是一部由[日]新宮學所著書籍,外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明代北京遷都研究》是一部由[日]新宮學所著書籍,外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1420年,明成祖朱棣下詔,以明年正月初一始,北京為京師,不稱行在。明朝正式把北京作為首都。從南京遷都北京,兩地相差8個緯度,距離1000公里...
《北京遷都の研究》是2004年1月1日汲古書院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新宮學。內容簡介 永楽帝が行った北京遷都を王朝最大のプロジェクトと位置づけ、その政治社會史的考察より首都北京の成立過程を実証的に解明する。首都移転を、明朝政権確立過程にとどまらず中國近世史の展開や東アジアの動向の中に位置づ け...
永樂遷都又稱明成祖遷都北平,是指明成祖朱棣將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往北平,是具有中國歷史重大意義的事件,其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造成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遷都北平,有利於控制全國的政局,同時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於經營東北地區。自938年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後,北京一帶已有約430年不...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為1264年營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設計時曾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攻陷元大都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由於元順帝不戰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壞,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但是由於城池過大,不利於...
北京遷都研究——“近世”中國的首都遷移(提要)明代地方儒學生員數蠡測 論清前期內蒙古地區的基本經濟類型、特徵及其缺陷 陳名夏與龔鼎孳、閻爾梅“絕交”考 明代武官出幼考 明代漕軍制初探 明代開中制度下鹽商隊伍的歷史命運 明代營兵制初探 明末書院的創建與毀禁 明代中期的宮紳地主 明代與清初全國耕地數的歷史...
4.〈明代銓選制度述論〉,12千字,《史林》,1988年第2期。5.〈明成祖遷都北京的歷史考察〉,13千字,《九州學刊》,1989年6月3卷第2期。6.〈明末黨爭與袁崇煥之死〉,12千字,《袁崇煥學術論文集》,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7.〈關於明代田土管理系統問題〉,15千字,《歷史研究》,1990年第4期。8....
《明代永樂時期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是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明初歷史事件頻繁發生,永樂年間有靖難、北征和遷都三個核心事件,其間還有因太子朱高熾與皇子朱高煦權力鬥爭引發的政治風波。這些事件成為研究永樂時期歷史事件與文學關係無法繞開的節點。本書從永樂時期靖難、北征和遷都三個歷史事件...
明朝(1368年―1644年 [1]),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總計276年。 [1] 元末爆發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起義軍。 [2]1364年稱吳王。 [3]1368年初稱帝,國號大明,定都南京 [4]。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 [5],以南京為陪都。 [6-7]明初歷經洪武...
第一組六篇文章,根據明清官修書的記載,考證北京都城、皇城的城垣變化和紫禁城的相關問題。第二組六篇文章,是在第一組文章的基礎上,考證元明之際北京歷經大都、北平府、行在和升為京師的遷都與營建過程。第三組兩篇文章,結合明代典章制度,揭示宮廷建築規劃中的有關問題,和太和殿在明代三次重建過程中鮮為人知...
第六章 明代的北京 第一節 遷都北京 第二節 北京的經濟 農業和土地占有關係 手工業與匠戶制度 商業的繁榮與僉商勒商政策 第三節 北京的政治 專制主義集權統治的加強 北京保衛戰 京城人民疾苦日深 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 明朝後期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 京畿人民反礦監、稅監的鬥爭 京城閹黨的猖狂 白蓮教大起義 ...
明朝於當年正式遷都北京。明嘉靖年間因祭祀制度的改變,分布於中軸線兩側的皇家祭祀建築群進行了局部改建。這一階段北京中軸線的格局形成以鐘鼓樓為北端,經萬歲山、紫禁城、端門、皇城南門承天門、“丅”字形官廷廣場,至內城南門正陽門的軸線,全長達4.75 千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為強化京城軍事防禦,...
第一章明代宮廷藏書的收集 第一節明初宮廷藏書的收集 一、永樂遷都前宮廷藏書的收集 二、遷都之後北京文淵閣藏書的來源 第二節明中後期宮廷藏書的收集 一、明中期(正統至萬曆間)朝廷收書情況 二、明後期(萬曆至明末)朝廷收書情況 三、個人進獻 第二章明代宮廷藏書目錄 第一節《文淵閣書目》一、正統六年前的...
明成祖遷都北京 “北虜”、南倭的問題 東林黨之爭 建州女真的問題 博弈 共治的神話 明代的新仕宦階級 明代的軍兵 明代的火器 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經濟 棉花、南洋與資本主義 木棉的廣泛種植和傳入朝鮮 十四世紀時之紡織工廠 鄭和(三寶太監)下西洋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小民 歷史活劇下的“配角”明代之...
北京中軸線上,在明清皇家御苑景山內,矗立著一組清代皇家祭祖的廟堂,這就是壽皇殿建築群。明代的壽皇殿建築群曾偏居景山苑內東北隅,清乾隆十四年(1749),壽皇殿建築群在景山的正北重建,成為清代北京城規劃形成以來中軸線上唯一加建的重要建築群。壽皇殿曾經供奉從康熙至光緒八代帝後的畫像和牌位。元旦、歲暮、令...
至於記載北京地方史志的著作,元代有熊自得的《析津志》,其後明有、水樂、萬曆兩朝修的《順天府志》,清有康熙、光緒兩朝修的《順天府志》,但都是一府的志書,並非北京史志,而且其中有的已成殘帙。專志北京的方誌,明代有《洪武北平圖經志書》、《北京圖志》、《北平府圖志》,劉崧的《北平志》、《北平...
《明朝三百年》是2011年10月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晗。內容簡介 《明朝三百年》由吳晗先生耗費多年心血著成。作者以豐富翔實的史料、生動形象的文筆,講述了明太祖建國、明成祖遷都北京、北虜南倭、東林黨爭、建州女真的崛起、鄭和下西洋、資本主義萌芽等明史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問題,包涵了明代政治、...
” - 這就是說, 南京同北京一樣, 有大量倉儲供明皇室消費和中央政府的需要。而以金銀為貢賦的, 只送南京而不送北京, 這可能是在南京地區比較容易用金銀買到實物。明代的漕運, 南京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成化年間, 運往北京的漕糧年達四百萬石, 南方即占三百二十四萬四千四百石, 其中南直隸正糧又達...
十三世紀初,蒙古興起.1213年,蒙古兵一再圍金中都(燕京),金宣宗被迫於1214年5月遷都開封,燕京為蒙古所占領。金以燕京為首都前後共82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建都和林。1260 年,元世祖即位,以汗平為都,4年後,即1264年,遷都燕京,改稱大都,稱開平為上都,至1368年元順帝逃往塞外,明徐達克復燕京。明代...
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遷都入關後,盛京皇宮成為“陪都宮殿”,以開國先皇“龍興重地”之宮闕聖跡的崇高地位,受到清歷代帝王特殊的重視。清代北京皇宮 清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同年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皇宮武英殿舉行即位儀式。同年四月三十日,即...
明成祖遷都北京,為了體現皇權的核心地位,把全城的中軸線向東推移了 150 米,新建的宮殿都在中軸線上,又線上北堆築了一座景山,用以鎮元代殘餘的王氣,以便明代長治久安。清代仍以北京為都城,增建了地壇、日壇、月壇,用以祭祀。北京城南面有天壇,北面有地壇,東面有日壇,西面有月壇,分別表示前朱雀、後玄武...
玄津橋坐落於南京市中山東路逸仙橋以南約100米處,為明代皇城西安門外的橋樑,橫跨在南唐金陵城的東護城河——楊吳城壕之上,是明故宮遺址上最大的一座橋樑,清代也稱為“天津橋”。玄津橋橋身長約41米,寬約為19米,原橋面、橋欄皆為青條石,橋欄東西兩端共設有石獅子四隻,橋欄柱頭為方形淺雕蓮花瓣紋飾。如今...
昌平區沙河鎮位於燕山山脈山前平原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因溫榆河上游支流南沙河、北沙河在此交匯而得名,是具有輝煌歷史的古鎮。明朝遷都北京後,明成祖隨即在沙河建行宮。此次考古發掘中所發現的漢代至清代各個時代的墓葬,為研究沙河鎮歷史的延續性提供了重要的資料。發掘:於 璞 韓鴻業 器物修復:古艷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