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永州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已經永州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永州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3月30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州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 頒布時間:2021年3月30日
  • 發布單位:永州市人民政府
全文
2020年,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保持定力,精準發力,深度用力,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經濟運行快速恢復,生產需求持續回升,社會民生保障有力,市場預期不斷向好,社會大局穩定有序。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9%,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2.6%,進出口總額增長20.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6%、7.3%。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約束性指標全面達標。
根據《中共永州市委關於制定永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以上,服務業增長9%;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5%,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其中產業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5%,其中非稅占比不高於上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2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實際到位內資增長12%以上;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與全省目標保持一致,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綠色發展指標完成省里下達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產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大力實施先進裝備製造業倍增、新興產業培育、產業鏈供應鏈提升、軍民融合發展、品牌提升、市場主體培優“六大工程”。持續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和“5個10”工程。全力培育企業主體。建立“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著力培育300家重點產業鏈企業,新增入統規模工業企業120家以上。著力推進產業強鏈。堅持完善“鏈長制”,完善產業鏈全景圖和現狀圖,出台“一鏈一策”三年行動計畫。打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農產品精深加工、輕紡箱包製鞋、先進裝備製造六大製造產業集群。壯大祁陽紡織、藍山皮具箱包、江華馬達等一批工業特色小鎮。大力實施園區強基。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0億元以上,新建標準廠房120萬平方米以上。永州經開區全力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州農科園力爭創建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二、聚焦科技創新,增強發展活力。大力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創新主體增量提質、瀟湘人才行動、創新平台建設、創新生態最佳化、科技成果轉化、協同創新“七大計畫”。加強優勢產業技術攻關。實施省“5個100”工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2-3項、市“5個10”工程科技創新項目30項,爭取省以上科技計畫項目40項。加快推進瀟湘科技要素大市場永州分市場建設,實現技術契約交易10億元以上。實施人才倍增計畫。全面落實“瀟湘人才”計畫和人才工作“1+8”系列檔案政策,支持科技企業引進培育30名科技創新人才、20個創新創業團隊。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研發合作,新建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5家以上、市級10家以上。加快產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合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探索建立“研發在灣區,生產在永州”的“科創飛地”。整合市農科所資源,與中國農科院 “院市共建”,組建永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研究院。建立企業培育體系。實施重大產品創新項目30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330家以上。
三、聚焦改革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大力實施國資國企、投融資體制、要素市場化配置、“放管服”、社會治理“五大改革”和對接大產業、拓展大合作、構築大通關、推進大招商、最佳化大環境“五大開放行動”。激發要素市場活力。加快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業效益。積極落實國家和省相關政策,切實降低企業物流、水電氣等成本,減輕企業負擔。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依申請事項 “一件事一次辦”比率達到90%以上。紮實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我的永州”APP用戶數突破200萬,實現100項政務服務、300項公共服務“指尖辦”。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推動 “雙隨機、一公開”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覆蓋、常態化,深化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和政務服務“好差評”。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力爭成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市創建提名城市。穩步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工作。強化開放平台建設。完善湖南農副產品集中驗放場及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永州配送中心的功能配套,推進“湘企出海+”綜合服務平台(永州專區)建設,力爭全年新增破零倍增企業100家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促進RCEP利好落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總部經濟項目、“三類500強”企業、產業龍頭企業。圍繞“三個高地”開展精準招商,加快補齊關鍵產業短板。全年引進三類500強企業20個以上,引進契約資金2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到位內資增長12%以上。做大做強果蔬、鞋業、家具等3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壯大民營經濟實力。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20條措施,推動民營經濟振興和開放發展互利共贏,新增市場主體5萬戶以上。
四、聚焦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產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提升“五大工程”。發展精細農業。全力打造“蔬菜、柑橘、油茶、中藥材”四個百億特色產業,建設湘江源優質蔬菜基地50萬畝、優質柑橘基地100萬畝、優質油茶基地100萬畝、優質中藥材基地50萬畝。出欄生豬620萬頭、存欄450萬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新認定30個、提質改造100個。授權使用“永州之野”“湘江源”公用品牌商標的企業分別新增40家、10家以上。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耕地質量提升,確保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724萬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297萬噸左右,抓好糧食收購與儲備。發展現代種業。建立本區域種質資源庫,推進地方品種提純復壯、保護利用和瀕危物種組培快繁,建設大型區域性優質稻制種基地、禽苗孵化基地、種豬繁育基地。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完善村莊保潔長效機制,“一約四制”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繼續實施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縣十鎮”工程,新創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特色精品鄉村25個以上,改(新)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2萬戶、普及率達到90%左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全國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示範創建。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研究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系列措施,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繼續對脫貧地區開展產業幫扶,加快補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
五、聚焦現代服務業,打造新的增長點。做大做強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生態旅遊、信息技術、商務服務、居家服務康養六大服務業。做優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文化生態旅遊。打響永州“千年打卡勝地”主題品牌,打造文化生態旅遊名城、大灣區重要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全國文化生態旅遊融合發展樣板區。實施重點文旅項目投資額120億元以上,各縣區至少打造1個國家4C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實現九嶷山舜帝陵景區通過5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創建2家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2-3個湖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實現規模以上文化旅遊企業達200家,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增長超過10%,實現過夜遊客增長12%以上。加快永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和特色文化街區建設,打造優勢文化產業集群。圍繞擴大消費,實施大宗商品促銷行動。通過汽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促銷滿減、政府補貼等手段,促進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實現恢復性增長。實施消費升級行動。加快發展網路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慧型消費等新業態新模式。提檔升級汽車、家電、家居等實物消費,提質擴容信息、健康、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積極推進線上消費與線下消費、城市消費與農村消費、跨境電商與農村電商、外貿與內銷融合發展,新培育70家限上企業。實施電商升級行動。引進電商總部,培育本土電商,開展數字商務企業認定,引進培養一批跨境電商人才,創建1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培育農村電商特色產業10個以上,支持龍頭企業打造電商總部和電商集聚平台。大力發展“夜經濟”,培育一批夜間消費聚集示範區。做強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商貿物流業發展,持續推進商貿流通“百十工程”和“優供促銷”,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路。圍繞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加快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紮實抓好永州國際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商貿中心、中國物流永州智慧物流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金融服務業發展。實施“引金入永”工程,積極引進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來永設立分支機構。完善現代金融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創新政銀保合作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實施企業上市“破零倍增”計畫。加快保險業發展。
六、聚焦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繼續實施雙月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簽約活動,計畫實施重大項目430個、年度投資900億元以上。突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點抓好路網、水網、電網、氣網、淨網、光網“六網會戰”,做到加快建設一批、開工一批、竣工投產一批、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全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路網”方面,加快衡永、永零、永新高速和新寧、上大公路等項目建設,抓好湘江永州至衡陽千噸級航道改造,開工建設呼南通道邵永高鐵,湘桂鐵路永州地區擴能改造工程建成投運,力爭零道高速開工,做好永清廣高鐵、永郴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水網”方面,涔天河灌區工程實現江華、道縣片區供水,毛俊水庫下閘蓄水,統籌推進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河流治理、城鄉水源、水廠、管網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何仙觀水庫、龍形頭水庫等前期工作。“電網”方面,加快建設蔣家田—濂溪220千伏線路、雙牌220千伏輸變電等主網項目,推進發達鄉鎮供電變電站擴建、110千伏升壓工作,逐步開展農村地區老舊設備整體改造,國能集團國華永州電廠實現“雙機雙投”。“氣網”方面,加快推進新粵浙線廣西支線衡陽—永州段、永州—邵陽支線長輸管線項目建設,推進天然氣輸氣管網“縣縣通”。“淨網”方面,加快推進濱江新城納污乾管項目、冷水灘城區排水排污系統建設及雨污分流整治等項目建設,爭取開工永州經開區基礎設施配套、道縣工業園污水管網、江華工業園區地下綜合管網等項目建設。“光網”方面,新建5G基站800個以上,實現城區5G信號連續覆蓋,加快建設華為永州雲計算中心。突出重大產業項目。實施200個重點產業項目、年度投資500億元以上,重點推進濱江新城文旅綜合體項目、天然植物提取基地、瀟湘光電科技產業園、零陵電子信息表面處理中心、藍山皮具箱包產業、永州5G生態產業園等項目。突出重大民生和生態環保項目。重點抓好城區學位、托育服務、普惠性學前教育、醫院床位、防控能力、社會辦醫、民辦養老機構、農村“廁所革命”等民生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進湘江流域生態治理、濱江新城污水處理廠、鄉村環境整治等項目。
七、聚焦新型城鎮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強化中心城區的集聚輻射功能,發揮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軸帶支撐作用,發揮樞紐、通道、縣域的比較優勢,加速釋放城市發展新潛力。構建“一核兩軸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壯大“一核”,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增強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打造核心增長極。建設“兩軸”,根據永州地理特徵和產業基礎,以城鎮和產業園區為載體,建設南北兩條經濟發展軸,推動兩軸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縣區之間彰顯特色、錯位發展。打造“三圈”,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依託公路、鐵路、航空快速通道,打造30分鐘“同城圈”、60分鐘“協同圈”、90分鐘“融入圈”,實現聯動發展、協同發展、融入發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按照“一江兩岸、南北聯城、帶狀組團、中部崛起”的總體思路,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加快中心城區聯城步伐,大力推進濱江新城建設,加快華僑城卡樂文化旅遊、市文化藝術中心、文旅綜合體等項目建設進度,有序推進湘江西路片區開發、馬路街片區綜合開發。開工建設港聯環球中心、白天鵝兩家五星級酒店。進一步完善學位、床位、油氣、充電樁、5G網路等公共服務設施。推進縣域經濟和城鎮建設。統籌城市空間開發、市政建設、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特色風貌營造、歷史文化保護,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改造縣以上城鎮老舊小區348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爭取申報1-2個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打造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遊名鎮等特色小鎮。圓滿完成祁陽撤縣設市工作,紮實做好道縣撤縣設市前期準備工作。
八、聚焦綠色發展,加快美麗永州建設。抓好長江經濟帶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面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完成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畫”。確保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全年水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全省第一。持續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推進湘江永州段治岸治污治漁和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推行林長制,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推進瀟湘兩水、國省幹線、高速公路生態廊道建設,力爭每個縣區打造一條高標準生態廊道示範線。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造林21萬畝。開展零陵珠山錳礦區、東安金江流域銻超標環境治理。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落實國家碳排放達峰行動。最佳化調整產業、能源、交通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強化綠色技術、綠色建築、新能源車推廣。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政策,引導企業綠色生產,倡導居民低碳生活。積極創建綠色出行示範城市。
九、聚焦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紮實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增進人民福祉,推動共同富裕。統籌推進社會事業。辦好省、市確定的各項民生實事。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確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鞏固提升農村教學點最佳化提質成果,完成4所芙蓉學校建設,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普惠性幼稚園覆蓋面保持80%以上,公辦幼稚園占比保持50%以上。持續推進“四醫聯動”改革,落實好分級診療。全面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政策,推進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加快推進健康永州建設,大力發展健康產業。支持企業穩定崗位,加大就業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和技能培訓,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進文化惠民。關心關愛特殊群體。紮實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持續推進“第四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加快家政服務業發展,縣區兒童福利中心全部轉型為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指導中心,全面落實國、省有關政策,切實保障困難民眾和重點群體基本生活。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紮實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建設新時代格線化服務管理升級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平安創建”,從基層、從源頭增強社會風險防控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市縣鄉村四級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應急救援、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民族宗教、退役軍人、外事僑務、國防、人防、禁毒、氣象、地震、保密、檔案、婦幼、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加強社會管理創新,著力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