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抗戰遺址

永安抗戰文化遺址群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有挹秀樓、渡頭宅(羊棗被捕處);羊棗等12位文化人士囚禁處;文龍村復興堡(中國國民黨直屬台灣黨部);春谷山莊防空洞舊址(當年省主席陳儀、劉建緒公館);劉氏祖屋(《老百姓報》編輯部舊址);材排厝(最高法院閩浙贛分庭職員居住地);上新厝(福建省高等法院舊址);團和厝(福建省高等檢查署官員居住地)等20餘處,其中12處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2014年9月3日,九三學社廈門市委在舉行抗戰勝利69周年紀念活動時,農工黨廈門市委組織處的王復光建議,福建省依託永安市,申報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地處福建東南山城的永安,和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西南邊陲桂林齊名,成為抗戰文化名城,是福建抗戰中的“第二戰場”,抗戰時期,永安曾作為福建省的戰時省會達7年之久。1938年5月,隨著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內遷永安,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感召和地下黨的團結影響下,一批愛國知識分子、進步青年,相繼從祖國各地雲集到永安,形成了一支以永安為中心、廣泛的抗戰文化統一戰線隊伍。他們以筆作武器,以刊物為陣地,忘我工作,追求進步,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乃至寶貴的生命,毫不吝嗇地獻給偉大的民族解放事業,促成了永安抗日文化的高漲與繁榮。
據統計,戰時的永安有39個出版社、19家印刷所、15家書店,先後出版了13種報紙、129種期刊、700多種圖書。
抗戰時期,永安作為福建省的戰時省會達7年之久(1938年8月至1945年5月)。永安抗戰文化遺址歷史底蘊深厚、意義重大、價值獨特。福建省許多與抗戰相關的歷史遺存是寶貴的歷史資源,應予重視保護。例如紅軍北上抗日宣言首次發布地永安市石峰村、福州三山陵園“中山艦福州籍抗日將士之碑”、閩侯“大湖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廈門五通“萬人坑”及“日本祭”、東山“抗戰烈士陵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