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謝靈運
  • 作品出處:《謝康樂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
述職期闌暑,理棹變金素。
秋岸澄夕陰,火旻團朝露。
辛苦誰為情,遊子值頹暮。
愛似莊念昔,久敬曾存故。
如何懷土心,持此謝遠度。
李牧愧長袖,郄克慚躧步。
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
曰余亦支離,依方早有慕。
生幸休明世,親蒙英達顧。
空班趙氏璧,徒乖魏王瓠。
從來漸二紀,始得傍歸路。
將窮山海跡,永絕賞心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永初:宋武帝(劉裕)年號。劉裕已在五月去世,少帝劉義符即位,尚未改元,故仍稱永初。之郡:到永嘉郡(就職)。據《宋書》載,少帝即位後,將謝靈運貶出京城做永嘉郡(今浙江溫州市)的太守。初發都:從劉宋首都建康(今南京)開始出發。

創作背景

從義熙元年(405)到八年(412),謝靈運一直由於謝混的關係,在與劉裕不和的劉毅部下先後任記室參軍、衛軍從事中郎等職。劉毅被誅,他雖未被直接牽連,可是已被劉裕看作是不可重用之人。此後他歷仕太尉參軍、秘書丞、諮議參軍、中書郎、宋國黃門侍郎等,元熙元年(419)因殺與他小妾通姦的桂興而被彈劾免官。永初元年(420),劉裕禪晉,改國號為宋。靈運被降爵為康樂縣侯。次年授散騎常侍,轉太子左衛率。為了謀取朝中的權要地位,靈運與有奪位野心的劉裕次子劉義真一拍即合,加上顏延之、慧琳等人相互吹捧,很快形成了一個政治色彩頗濃的小圈子。《宋書》本傳說“高祖受命,降公爵為侯,食邑五百戶……靈運為性褊激,多愆禮度。朝廷唯以文義處之,不以應實相許。(謝靈運)自謂才能參權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憤。廬陵王義真少好文籍,與靈運情款異常”,並許得志之日,以靈運、延之為相。可是隨著永初三年(422)太子義符即位,顧命大臣徐羨之、傅亮等輔政,他很快就因“構扇異同,非毀執政”而被“出為永嘉太守”。
這首詩即寫於離開京都建康、前往永嘉赴任時。為了記述當時離京的季節和對在京親友的思念,以及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433),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政治煩惱,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他成為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有《謝康樂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