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雪線為常年積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與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
永久雪線是由於當地各種影響而形成的。當氣候恆定,溫度恆定,就可能會出現永久雪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久雪線
- 外文名:firn line
- 特點:氣候恆定,溫度恆定
- 特徵:雪線以上年降雪量大於年消融量
- 影響因素:緯度、氣溫、降雪量和地形
- 基本釋義:積雪覆蓋的邊界
概念,雪線,永久雪線與季節雪線,特徵,影響因素,緯度因素,氣溫與降水降雪量因素,地貌因素,實例分析,
概念
雪線
是一種氣候標誌線,為終年積雪區域的界線。又稱零平衡線,指多年積雪區和季節積雪區之間的界線。雪線以上為多年積雪區,雪線以下則為季節積雪區。其高度受所在緯度、氣溫、降雪量和地形的影響而不同。
永久雪線與季節雪線
由於山區積雪的非連續分布以及積雪覆蓋區邊界的破碎,難找到一條明確的線來代表雪線;在遙感提取雪線時,雪線也被定義為一個積血面積比例約為50%的狹窄帶狀區。因而,雪線也常有永久雪線和季節雪線的說法。在中緯度地區,季節變化能引起雪線位置的升降:冬季氣溫降低,雪線下降;夏季氣溫升高,雪線上升,這種臨時界線叫做季節雪線。永久雪線為常年積雪的下界,等同於融雪季末期(夏季末)的積雪覆蓋的邊界線。
特徵
雪線以上,氣溫較低,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大於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積雪區;在雪線以下,氣溫較高,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小於消融量,不能積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節性積雪區;在雪線附近,年降雪量等於年消融量,達到動態平衡。
影響因素
雪線的高度, 各地不一, 它受當地緯度、氣溫、地形坡度、坡向以及降雪量的影響。
緯度因素
高度從低緯向高緯地區降低,反映了氣溫的影響。在中國西部,從青藏高原、崑崙山往北到天山、阿爾泰山,雪線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極地區,雪線降至海平面。
氣溫與降水降雪量因素
1.雪線的分布高度與氣溫成正相關,溫度高時雪線也高。由於地表氣溫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使雪線分布高度的總趨勢也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例如,雪線高度在熱帶非洲為4500~5200米,到阿爾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極圈內只有200米以下。
2.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雪線高度取決於年降雪量的多少。在青藏高原,雪線附近的年降水量為500~800毫米,雪線高5500~6000米;阿爾卑斯山脈雪線附近的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雪線高度僅2700米左右。祁連山東段的年降水量大於西段,雪線由東(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
3.降水量與雪線高度關係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線越高。因為,在降雪量很少的條件下,要達到降雪量與消融量的平衡,必須有較低的年平均溫度(即雪線位置必然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發量減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況下,必須有較高的年平均溫度(即雪線必然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積雪,以保持降雪量與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國的天山~祁連山一線,水汽來源主要受西風帶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東,降水量遞減,雪線升高,到天山東段雪線達5000米以上,再向東到祁連山東段,由於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線反而降低。
地貌因素
地貌因素對雪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山勢和坡向上。
地貌通過影響氣溫和降水而間接影響雪線高度。在同一山地,南坡的雪線通常比北坡高。但在喜馬拉雅山,南、北坡的氣溫和年降水量相差極大,致使南坡雪線(4500米)比北坡雪線(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從山勢上看,陡峻的山地,積雪易下滑,不利於積雪保存,雪線偏高;坡度較小的山地,有利於積雪沉積,雪線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兩側,向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多,氣溫偏高,雪融化較快,雪線位置較高;背陽坡接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少,氣溫偏低,雪線位置也較低。對於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線偏高,而北坡和東坡的雪線位置較低。例如,中國天山南坡雪線高度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線高度為3500~39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