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收入假說

永久性收入假說

貨幣主義領袖米爾頓·弗里德曼 (1912-2006)提出。

永久性收入假說即人們的消費行為主要取決於永久性收入,而不是偶然所得的“暫時性收入”,C=αYp,永久性收入假說對“平均消費之迷”作出了解釋,其在政策上的含義為:只有沒有預期到的影響未來收入的政策變化才能影響消費。

基本介紹

消費理論,假說的作用,

消費理論

弗里德曼提出消費的永久性收入理論,通常使用的收入與消費的概念是不適當的,實際上,存在兩種消費和兩種收入,在分析消費行為時,應當嚴格區分。收入實際上存在記錄的收入或測得收入與永久性收入的區別。他認為永久性收入是無法直接觀察出來的,它必須從消費單位的行為中推導出來。對社會整體來說,永久性收入可以被看作是當前及過去測得的收入的加權平均數,這一加權平均數受到一穩定長期趨勢的向上調整,同時它所具有的權數將隨時間的向後推移而下降。其次弗里德曼還研究了消費行為與收入結構,他認為根據永久性收入假說觀點,消費對收入的回歸在消費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應大大減少,而且這一回歸所具有的作用和用途也是完全不同的。這一回歸的作用主要在於為收入的總變動的分解,從而為收入結構的研究提供手段。因此,這一回歸的主要用途卻完全不在消費研究方面,而在於收入分配分析方面。

假說的作用

它使得關於消費者預算收入的大量數據可以被用來解釋收入分配方面的數據,並將收入分配方面的數據轉化為對永久性收入狀態的分布情況的估計。再次,弗里德曼認為永久性收入假說即破除了實際國民收入儲蓄率之間的直接聯繫,也破除了二者之間的間接聯繫。儲蓄率是獨立於國民收入水平的,因此,要把發展經濟的重要作用歸於投資,而並不是歸於儲蓄過程。在經濟波動方面,弗里德曼則不同意將之歸咎於不穩定的投資與消費和當前收入的相對穩定關係之間互相作用。而認為它們之間的內在循環體系是穩定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