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中街道

永中街道

永中街道位於溫州市區東部甌江下游南岸,是龍灣區政府所在地,緊靠溫州龍灣國際機場機場和龍灣萬噸碼頭,機場大道、永強大道、甌海大道、溫州大道等貫穿全境。轄區面積46.637平方公里,轄5個社區(鎮中社區、羅東錦苑社區、萬順社區、永昌社區、龍水社區)、34個行政村,人口128374人(2010年)。永中歷史悠久,人文鼎盛,境內有始建於晉代的天柱寺、明代古堡永昌堡、張璁祖祠等名勝古蹟。其中永昌堡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隨著城市化推進和轉型升級的加速,三產比重不斷提升,永中街道正逐步成為溫州城區東部的政治、經濟、信息、文化、物流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中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州市
  • 人口:128374人(2010年) 
簡介,名勝景點,張璁祖祠,永昌堡,基礎設施,經濟發展,

簡介

永中街道轄5個社區(鎮中、羅東錦苑、萬順、永昌、龍水)、34個行政村(鎮南、滄河、普門、寺西、上京、鎮北、橋北、石浦、棋盤、城北、衙前、朱垟、鄭宅、劉宅、度山、前街、殿前、城南、新城、豐臺、坦頭、孫垟、雙岙、新莒、青山、東林、橫浹、新聯、下灣、龍華、王宅、聯誼、雙河、上灣),部分行政村已進行整村拆除。
龍灣區永中街道鎮南村村民委員會

名勝景點

張璁祖祠

民間俗稱張閣老祖祠。坐落在永中街道太師路53號。據清道光年間張銘作《普門張氏聞知錄》稱,張璁祖祠始建於明朝嘉靖初期,原在普門堂東。祀張璁的始遷祖及高、曾、祖、父,後張璁享配其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張璁祖祠毀於倭患。至萬曆年間,改遷於滄湖之東岸,即今址得以重建。三百年來,維修數次。
張璁祖祠坐北朝南,五開間兩進,左右廂房各七間,系土木結構,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長條石橫鋪,占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665平方米。大門前有照望、石牌坊和石碑,石牌坊上書“對揚休命”、“三朝寵錫”前後八個大字,石碑的前有張璁像、後為文忠公像贊。文忠公像贊錄自普門家乘,全文為“天性孝友,氣度朗豁;博極群書,奇偉迥特;建明大禮,成全聖孝;剛倔不回,慷慨任事;對揚休命,三朝寵錫;中興賢相,一品四葉;正直無私,衣囊一篋;徇國純臣,振古人傑。”中堂上匾額有“大學士”、“中興賢相”、“父子及第”、“龍光世美”、“黃閣元輔”、“青宮太師”、“四世一品”、“十一世大夫”等。2011年列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通史》第八冊第261頁,評價:張璁“始終清廉自守,博學明辨,而又勇於革新,可謂嘉靖朝難得的賢相,也是有明一代少見的閣臣。”

永昌堡

永昌堡的來歷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當時沿海倭寇猖獗,永嘉場地處溫州沿海,鄉民時遭焚掠。二都英橋里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議集資築堡自衛。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冬動工,用石塊斜壘城牆內外壁,中間夯土,城基約3.9米,高4米多。歷時一年建成。永昌堡建成後,為抗擊倭寇的入侵和保護當地人民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永昌古堡呈長方形,南北長778米,東西闊445米,城牆高8米,基闊3.9米,周長2688米,有敵台13座。用石塊斜壘,中夯土。城外環護城河,城內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兩岸,井然可觀。該城牆已部分殘缺。1982年修復南北城門兩旁城垛及城樓。
永昌堡現存有都堂第、狀元府第、聖旨門巷、世大夫祠、布政司祠、青石門台、花園古井、洞橋底40號、御史巷12號、大派宗祠、樓下派宗祠、狀元里6號等多處古民居、祠堂,及多座古橋樑,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11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礎設施

城區建設日新月異,建成了以龍灣區府為中心的約6平方公里的新城區,構築了以永寧路、龍海路等為主軸線的城市道路網框架,形成了配套的通訊、供電、供水、排污等設施體系。建成了一批以萬達廣場、區圖書館、溫州奧體中心、龍翔湖公園、銀行大廈等為代表,具有城市標誌性的建築。
永中街道

經濟發展

永中街道經濟發達,是溫州市綜合實力30強鎮(街道)之一,擁有各類企業1022家,規模以上企業88家,年產總值超5000萬元以上企業39家,超億元企業20家,其中包括青山控股集團等上市企業。
2013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20.7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3億元,財政收入5.445億元,外貿出口總額2億美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