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電波(文學作品)

永不消逝的電波(文學作品)

《永不消逝的電波——邯鄲新華廣播電台》文章講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前身邯鄲新華廣播電台的誕生經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不消逝的電波
  • 誕生:在解放戰爭時期,邯鄲市
  • 正式開播:1946年9月1日,邯鄲新華廣
  • 進駐石家莊:1948年5月,晉察冀邊區在河
電台前身,正式開播,進駐石家莊,

電台前身

在解放戰爭時期,邯鄲是晉冀魯豫邊區的政治、文化、行政中心。為了衝破國民黨反動派對新聞報刊宣傳的封鎖,向國內外宣傳我黨反對內戰、和平建國的主張,邯鄲新華廣播電台便應運而生了。在創辦的二年半時間裡,它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鼓舞全國軍民的革命鬥志,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軍把從敵軍繳獲了兩部導航機進行技術改裝,變成了輸出功率250瓦的廣播發射機。正當邯鄲電台準備播音時,蔣介石派兵向邯鄲進攻,企圖打通平漢路。為了安全掩護電台的裝備和設施,邯鄲新華廣播電台從峰峰礦區撤離到了涉縣境內。經過反覆勘察後研究決定,邯鄲電台的新址就設在涉縣東北22.5公里處的沙河村。這裡地形隱蔽,位於三條山谷的交叉點上,周圍是高大的土山,村南上場山是附近最高的地方,有利於架設發射天線。村上五十多戶人家,距離相鄰村莊最近的地方有幾里路,也比較適合保密工作,是建立電台比較理想的地方。
邯鄲電台搬到沙河村一個地主的庭院後,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常振玉任台長、王士光負責技術領導。在房後有五孔的舊窯洞,西邊一孔是播音室,東邊一孔是機器房。另一孔是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的播音室。
為了解決廣播的電力問題,用兩部燒木炭汽車頭髮電。為了保障有足夠的木炭,就組織民工進山燒木炭。邯鄲新華廣播電台就是在這樣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建立起來。

正式開播

1946年9月1日,邯鄲新華廣播電台開始廣播了。呼號為"XGHT",波長49米,6122千周;240米,1250千周。下午六時,邯鄲新華廣播第一次播出了中共中央的聲明;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的號召:民主建國軍司令高樹勛將軍的反內戰通電等節目。從此,真理的聲音,從太行山發出的紅色電波,傳播在中國的萬里長空。
邯鄲台建立以後,只接受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的領導,常振玉同志擔任台長。當時整個電台僅有十幾位同志。起初,電台每日兩次播音。由於沒有錄音設備,全部稿件都是靠播音員直接廣播的。
1946年冬,蔣介石軍隊侵略張家口之後,晉察冀新華廣播電台因遷移安裝而停播。因此各界民眾紛紛秘密來信,希望邯鄲電台能擴大電力,增加播音時間。為此,邯鄲電台於1946年10月15日停播,12月15日恢復播音。取消了長波,改為49.2米,6096千周,發射功率為500瓦,除了每日中午12點到13點半和18點到20點轉播延安電台節目外,還在17點到18點和20點到21點播送重要新聞、社論等。邯鄲台的廣播,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
1947年,3月中旬,國民党進攻延安,原設在延安的新華廣播電台,及時遷到瓦窯堡播音,更名為陝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指示,邯鄲新華廣播電台,擴大電力,迅速籌建陝北新華廣播電台。
為了使延安黨中央的聲音不斷,邯鄲台立即在技術上、人員上等方面籌備接替陝北台,同時擔負兩個台的廣播任務。
3月30日,陝北台在邯鄲台正式開始播音。當時,離沙河村2.5公里外的西戍村是新華通訊社臨時總社駐址。從4月1日起,陝北台和邯鄲台的新聞報導原稿都由臨時總社供給。6月中旬,陝北台的同志大部分到達新華通訊社的臨時駐地。從此,從同一個台址播送出兩個電台的聲音,兩個電台並肩戰鬥在太行山上。
7月初,廖承志率領的新華通訊社大隊人馬到達西戍村,新華社臨時總社改為正式總社,廖承志任社長。新華社全面加強了對兩個電台的組織、業務領導。在兩個電台並肩戰鬥中,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關懷,劉鄧大軍在南下出征之前,劉伯承、鄧小平等曾專程到電台駐地視察。不久,華東軍區和晉冀魯豫軍區首長陳毅、騰代遠也到電台視察。

進駐石家莊

1948年5月,晉察冀邊區在河北平山縣建立了廣播電台。5月23日,新華通訊社連同陝北新華廣播電台,一起轉移北上,陝北台在邯鄲結束播音。6月,邯鄲台編輯部搬回沙河村,繼續堅持邯鄲台播音。1949年元旦,邯鄲新華廣播電台正式結束播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