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時鐘(2023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永不停歇的時鐘(2023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永不停歇的時鐘》是2023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傑西卡•里斯金,呂天擇 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不停歇的時鐘
  • 作者傑西卡·里斯金
  • 譯者: 呂天擇
  •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712 頁
  • ISBN:9787521758252
  • 原作品:The Restless Clock
  • 定價:10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副標題:機器、生命、能動性與現代科學的形成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譯者簡介,圖書獲獎,

內容簡介

生命從何而來?它究竟有沒有內在的能動性?當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變為現實,人類和機器的邊界又在哪裡?
永不停歇的時鐘
《永不停歇的時鐘》
現代科學的一個基礎原則是,科學解釋不能將意志或能動性賦予自然現象,我們不會說岩石掉落是因為想要尋找地心,水蒸氣上升是因為想要靠近天空。自17世紀中期機械論作為現代科學的核心範式以來,整個世界被視為一台機器,禁用能動性的原則也擴展至對生命現象的解釋。然而,這一原則伴隨著兩種相互競爭的生命模型,引發了一場持續四個世紀的爭論:生命究竟是由外力驅動的被動的鐘表,還是主動的、永不停歇的時鐘。
本書從中世紀晚期歐洲教堂和宮廷的自動機開始,考察了這場科學爭論的起源和歷史。我們將會一路看到飛來飛去的機械天使、會排便的機械鴨、會“編程”寫字的機械小男孩、會下棋的機器“土耳其人”,以及弗蘭肯斯坦的怪物的誕生等,能工巧匠和科學家們試圖從各種荒誕的人造機器中尋找生命的能動性產生於何處。同時,以被動機械論為代表的笛卡兒和以主動機械論為代表的萊布尼茨,都贏得了各自的追隨者,這不僅影響了拉馬克、達爾文、魏斯曼、道金斯等各時代中人,還推動了進化論、控制論、有機論、認知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在社會文化環境的聯動下,一幅氣勢磅礴、方興未艾的現代科學圖景鋪展開來。
被動機械論和主動機械論之間的衝突在當前科學中仍保持著一種隱秘的力量,並繼續在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中發揮作用。里斯金通過回顧這段歷史,證明了歷史理解對於科學思考的重要性。了解現代科學的歷史,不僅可以重啟之前被摒棄的思考方式,還為我們認知當下、想像未來提供更多可能性。

圖書目錄

導言:赫胥黎的玩笑,或自然和科學中的能動性難題
第1 章 花園裡的機器
第2 章 機器中的笛卡兒
第3 章 是被動的望遠鏡,還是永不停歇的時鐘
第4 章 最早的人形機器
第5 章 機器先生奇遇記
第6 章 自組織機器的兩難
第7 章 機器間的達爾文
第8 章 機械卵和智慧型卵
第9 章 由外及內
第10 章 歷史很重要

作者簡介

[美]傑西卡•里斯金(Jessica Riskin)
先後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巴黎政治學院,現於史丹福大學教授歐洲史和科學史。
研究方向包括早期現代科學、政治文化和科學解釋史。她所著的《感性時代的科學:法國啟蒙運動的感性經驗主義者》( Science in the Age of Sensibility: The Sentimental Empiricists of the French Enlightenment)獲得了美國歷史學會的J.拉塞爾·梅傑獎。此外,還合著有《自然參與:從文藝復興到現在的實踐中的科學》(Nature Engaged: Science in Practice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永不停歇的時鐘:機器、生命、能動性與現代科學的形成》。

譯者簡介

呂天擇
北京大學科學技術史博士。現任教於西北工業大學
曾在《自然辯證法研究》雜誌上發表《對機械鐘技術起源問題的考察》《科學革命中的鐘表隱喻》,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雜誌上發表《論無限字審與空間幾何化的關係》等文章。
參與編寫吳國盛主編的大部頭科技史工具書《科學技術史手冊》的重要章節“技術史”。

圖書獲獎

榮獲2021年美國哲學協會派屈克·蘇佩斯獎,該獎科學史方向三年評一次。
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將其評為“2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
《圖書館雜誌》2016年暢銷書名單,亞馬遜2016年三、四月銷售榜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