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毛利

水電毛利

水電毛利是指小水電站可以獲取的巨大利潤。不少的水電站,讓投資者得到了高額利潤,讓地方政府增加了一部分稅收,但是生態被破壞,許多周邊農民不僅沒有因為水電開發致富,反而陷入了更貧窮和更不安全的境地。

基本介紹

背景,利潤,地質危害,專家意見,國外模式借鑑,

背景

水電毛利
水電站亂壩爭水,國內江河斷流的事情屢有發生,陝西的嵐河幹流百餘公里建16座引水式電站,導致河流斷流魚類滅絕,下游村莊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受到影響。福建的九龍江作為閩南地區的母親河,因為近幾年新建起的上千座水電站,九龍江多處斷流,曾經的漁村變成石頭村,一度引發炸壩的呼聲。目前水流量已減少50%的岷江,出現了數段長達十多公里的乾涸無水河道,大片裸露的河床和大塊突兀的石頭觸目驚心,而乾旱無雨天氣以及水電站引水入洞,正是造成岷江斷流的直接原因。600公里的甘肅白龍江,在很多河段,水電站幾乎是首尾相接,乾支流水電站達上千座,大部分水壩滴水不漏,大面積河段的白龍江出現斷流,河床裸露。
有關部門統計顯示,現在全國江河上在建和規劃的水電站裝機總量近1.4億千瓦,接近八個三峽工程的裝機規模。長期以來,水電建設和生態保護之間形成了兩大對立陣營,是建壩還是炸壩爭論不休,在相持不下的爭論中,包括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等江河乾支流上,大批引水式水電站已經上馬,把江河截成一條條幹枯的河流,河道變成碎石灘,引起生態環境惡化,引發地質災害不斷。

利潤

為了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些無證水電站大開綠燈,根本無視其對生態環境和地質構造所帶來的破壞。而那些水電投資方,也不顧國家的法律法規,無證開工,跑馬圈水。
水電是一種利潤很高的行業,其毛利幾乎可以和煤炭相媲美。如果拿水電、火電,和煤炭作對比,如果剔掉其它業務,水電的毛利大概達到37%,火電大概達到10%左右,煤炭的話大概達到39%左右。因此,除了一些剛建成的水電站,基本上都是盈利的。
與火電對比
同樣是電力行業,火電的毛利率就遠遠不能和水電相比。尤其是近幾年煤炭價格持續上漲,水電與火電的利潤差距也越來越大。孫燦向記者展示了2006年到2010年火電行業與水電行業的毛利率比較,最高時,水電的毛利居然是火電的10倍,在2010年,水電的毛利也達到了火電的3倍左右。
水電和火電毛利的巨大差別,正是一些電力巨頭無證開工,跑馬圈水的原因。而在一些監管不到位的地方,小水電遍地開花,更是不足為奇。
水電的毛利可以和煤炭相媲美,最高時水電毛利將近是火電的10倍,這個發現讓大家看到了跑馬圈水亂象背後的根本原因。

地質危害

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水電站的老闆們往往不會考慮周邊生態環境,也不會考慮防洪抗旱的問題。如果地方政府再監管失控,就很容易出現重大事故。
在上游清澈見底的白龍江,到達甘肅迭部、舟曲之後,已經變成了渾濁的黃色。白龍江上游兩岸遮天蔽日,覆蓋著原始森林,到這裡成了光禿禿的山,沿途滑坡地帶和路邊高懸的大石頭,似乎一觸即下,讓過往的車輛行人不敢做任何停留。
以前土石流是很少的,前面都是原始森林,都有很粗的樹,現在都沒有了。這跟現在建的水電站有很大關係。如果有很多樹的話,就不會發生這么大的土石流。
如今爆發土石流的這幾座荒山,曾經是連片的原始森林,大樹盈抱,遮天蔽日,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當地伐木伐的厲害,山上的原始森林都被砍光了,後來封山育林後,植被恢復了些,不過這幾年,新建的水電站,把恢復的植被又破壞了。
建電站的壞處就是嚴重破壞了森林,但是不砍森林的話怎么修建?不砍的話管子就拉不過去。

專家意見

在地質和環保專家看來,攔水壩蓄水淹沒原始森林、涵洞引水使河床乾涸、大規模工程建設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水電建設配套的城鎮和道路系統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分割與侵占,導致物種滅絕,都已經改變了流域內已日益縮小的原始生態系統,而人類遲早要為這種無序開發付出代價。
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應該充分開發利用,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公共資源,更應該做到公平公正地利益分配。如果它所產生的利益只能讓一部分人受益,而更多的人無從分享,反而受到損害,這樣的發展模式既不可持續,也容易引發不穩定、不和諧的危險後果。近幾年對於水電發展的爭論越來越激烈,所反映的正是不同人群對於水電的利益訴求。
破解當前的水電困局,需要做到四個“要求”:國家要求生態,農民要求實惠,地方要求發展,企業要求效益。只有這四個要求達到平衡,水電業才能迎來真正的黃金髮展期。

國外模式借鑑

同樣是發展引水式水電站,在挪威、法國等地,並沒有出現發展和生態搶水的狀況。
挪威水電非常發達,那裡大部分都是引水式的小電站,站內管理工作做的都比較好。方法是通過控制保持一定的生態流量,來保證不讓水全都進洞,至少有一定的比例要到河裡面來。
挪威全國電力供應的99.8%來自於水利,因大型水電站難以在短期取得成效,所以挪威目前主要發展小水電。挪威盛產鮭魚,所以當地對於生態水排放有嚴格的規定,有了這種規定,再與魚道建設相互配套,可以使得水資源開發多年後,江河水流量依然能保持在每秒10立方米左右,河中的鮭魚也能得以繁衍生息。國際上,對於維持生態的江河流水量,一般的要求是原流量的60%左右。法國人在建設法國羅納爾河上的電站和水壩時,為了維持生態,並沒有在原來的河道上直接建壩,而是開挖了一條運河,在運河上建立了水壩用以發電,自然生態得以保存。設計者還增設了專門的過魚通道,使得水電開發並沒有帶來負面影響。
因為法國羅納爾河這個自然的主要的生態條件沒有變,主要的河流上也沒有變化,只是在支流上面稍微修了低壩,則可以使整個生態環境受到的影響減少到最低,也就是說,人跟生物界的在保持自然生態平衡的同時充分利用了自然的水能,並儘量使造成的損失達到最小,所以才能夠持續發展。
對於這種引水式電站所需要排放的生態流量,現在中國好像還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規定,因為我們國家對這些事務的認識還處在一個反覆階段。以前,中國的水電建設比較慢,國家鼓勵大幹、快上,快上了以後,就發現問題了;發現問題後,便存在排斥的態度,一個是批評閩江建設的不對,另外一個就是以後儘量少建,而真正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還沒形成。這需要國家層面給出一個規定來,給出一個方向來。
為了儘量減少水電站對周邊環境的破壞、保護生態環境,在1973—2005年間,挪威開始劃定自然生態保護區,制定對剩餘水能資源的控制開發政策。目前挪威已開發的水能資源占總量的62%,剩餘的大約37%資源中,有25%是位於保護區內是不得開發的,涉及水系300多個。1969年,公眾參與機制正式開始引入挪威水電開發的審批環節,政府成立了專門的水資源開發管理部門,保證在審批新建水電站時照顧到全流域地區公眾的意願和移民的利益。從那時起,政府部門要批准任何新的水電站建設,必須要進行全流域的整體評價,有相關利益的公眾團體也會被邀請參與新建水電站的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