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翻譯作品,出版書籍,翻譯書籍,
人物經歷
2000年後在日本公映的中國電影越來越多,2002年的《英雄》在日本獲得極大成功,此後中國電影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日本觀眾面前。2008年底《赤壁》在日本公映,短短一個月就賣出了50億日元(約合3.45億元人民幣)以上的票房,是日本2008年引進海外電影中票房收入的第二位。水野衛子就是將這些中國電影翻譯成日語介紹到日本的一人。
“最近十年,中國電影在日本的客群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前只是極少數的中國迷才看,如今已經成為對中國並無特別關心的普通日本人所欣賞的對象”,在對中國電影在日本越來越大眾化感到高興的同時,水野衛子也指出了中國電影的不足,“但在日本上映的中國電影多是一些古裝片,不能更好得讓日本人了解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
水野衛子第一次接觸中國電影是1977年上大學時看的《創業》,“講的是大慶油田石油工人如何忘我勞動,太沒意思了”。80年代中期一次偶然的機會水野看了《黃土地》,“巨大的衝擊力讓我對中國電影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從此水野衛子對中國電影著了迷。《芙蓉鎮》半年看了12遍,當時在日本公映的中國電影很少,水野衛子就到在日華人錄像帶租借點租錄像帶看,為了更好理解電影內容,還上了口譯學校。
1994年水野就辭去教師工作,開始從事中日商務口譯。一次在參加中國電影節時,翻譯因為不懂電影突然卡了殼,水野就挺身而出解了圍,“沒想到從此我有關中國電影的工作就開始多起來了”。在日本公映的中國電影也開始增多,專業的字幕翻譯和口譯人才出現缺口,水野在這個圈子裡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至今已經翻譯了《英雄》、《十面埋伏》等100多部中國電影和幾十部中國電視劇。
最近水野還出版的一本中日文對照版的《我愛中國電影》,從梗概、背景、看點等幾個方面介紹了30多部中國電影,可以一邊了解中國電影一邊學習語言。“我沒什麼錢,不可能發行中國電影,但我可以為中國電影在日本發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水野衛子在為將一個生活在日本的中國女性的故事搬上銀幕而東奔西走。水野說:“我這輩子就和中國電影幹上了。”
在第2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時,由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合作拍攝的影片《台北飄雪》參加了展映。這部影片以台灣為舞台,講述了一段哀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雖然日本也參與了拍攝,但《台北飄雪》卻是一部中文影片,由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演員擔當主演。因此,在日本上映時,畫面下方必須打上日本字幕。在日本,外語片大多都以原聲加字幕的方式公映,很少用配音,引進影片的公司會拜託專業的字幕翻譯家,提前完成翻譯工作。這次為《台北飄雪》翻譯字幕的就是著名的翻譯家—水野衛子。
她已先後翻譯過150多部中文電影,可以說是中文電影字幕翻譯界的權威。水野說:“《台北飄雪》(台北に舞う雪)”は歌手が主人公の話なので....(《台北飄雪》的主人公是一位歌手,所以片中插入了許多歌曲。雖然翻譯歌詞很困難,但過程卻非常快樂)。
水野今年51歲,她從14年前開始從事中文電影的字幕翻譯工作。在那之前她做的是商業口譯。對於曾沒有去過中國留學的水野來說,中文電影是絕佳的學習材料。她說:“日本にいる中國人向けの貸しビデオ屋さんが池袋にあったんですけど、そこに通って...”(那時候為了練習聽力,我在東京專門借中文錄像帶的店裡找了很多沒有字幕的中文影片來看。結果等到毫無障礙地看懂影片時,我發現自己已經迷上了中文電影。
那時日本的電影院每年反映的中文電影寥寥無幾。為了尋找中文電影看,水野參加了在東京和日本各地舉辦的中文電影節。其間的一次經歷改變了水野的人生道路。她回憶說:“中國映畫祭で最新の中國映畫をやるって聞いて、見に行ったんですよね。見に行ったら、たまたまその監督さんが....”(1994年我去了江之島的中文電影節,那時候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觀眾。那次給中國導演當翻譯的人不太了解中文電影,結果翻到一半就翻不下去了。說來也巧,我正好認識電影節的一個工作人員。於是他就拜託我就救場,給那位導演當翻譯。後來坐在台下的一個人就跑來問我,有沒有興趣給其餘的中文電影節參展影片翻譯字幕。
那時候日本幾乎沒有專業翻譯中文電影字幕的翻譯人員。因此,對中文電影了如指掌,同時翻譯水平令人稱道的水野逐漸成為了電影界的知名人物。她接連線到電影節參展影片的字幕翻譯工作。於是水野辭去了原本的工作,成了一名自由翻譯家。
1998年水野第一次接到了公映影片的翻譯工作。作品是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這部電影耗資60億日元,耗時3年,並榮獲了法國坎城電影節的最高技術獎。水野向我們描述了她接到這份工作時的心情。她說:“もうすごい緊張です。やっぱりね、最初は私も素人だから...”(我真的非常緊張。因為給電影節參展影片翻譯字幕的時候,我還不太專業,感覺就像在參加學校的文化節,比較放鬆。但是突然之間一下子來了一部大片,我還真是有點兒慌了手腳。這部電影是一部歷史劇,講述了刺殺秦始皇的故事。可是我卻把它翻成了非常口語的現代日語。結果引進這部影片的公司要求我重新返工。那時候陳凱歌正好來日本進行剪輯工作。於是我就鼓起勇氣,去找陳凱歌。他剪輯的時候,我就坐在他邊上翻譯字幕,碰到不懂的中文古文,我就讓他幫我解釋,然後再翻譯成日語的古文。那一次經歷讓我認識到做字幕翻譯必需要同時了解中日兩國的文化。這份工作還真不容易。
水野刻苦鑽研中文台詞,對翻譯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電影界人士的交口稱讚。這10年來,在日本上映的中文電影中,有一半都由水野做到翻譯。然而水野卻表示很多中文都難於翻譯成日語,越翻譯越能感受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她說:“すごく日本語って曖昧な表現が多いでしょ。でも中國語っていうのはすごくはっきりしてるし...”(日語當中有很多說法都很曖昧,但是中文就是一種意思非常明確的語言。而且中文裡的一句話往往包含了好幾種意思。比如在我翻譯過的一部武打片裡,用到了“投鼠忌器”這個四字成語。它的字面意思是向老鼠扔石頭,結果老鼠藏身的罐子也被一起打破了。而它的引申意思則是想教訓壞人,但又怕連累到其他的好人。中文只用4個字就表達了這么複雜的含義,要想在字數有限的字幕里把它翻譯出來,實在是難如登天。所以我不但要學中文,還要學日語,以便掌握更多的詞句表達方式。
除了翻譯字幕外,水野還會在中日兩國合拍電影時,去攝影棚或外景地做口譯或者為踏訪日本的中國演員、中國導演做口譯。水野說這份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見到很多原本只能在電影裡見到的演員,甚至還能和他們交朋友。她說:“姜文は私、《芙蓉鎮》という映畫を12回見たんですよ”(我最喜歡姜文。他既是演員也是導演。我以前還給他寫過信呢。當年姜文跟日本的演員中井貴一一起拍《天地英雄》的時候,我就去給中井做過翻譯。去年我出版了一本評論中國電影的書,向來被中國媒體評為酷哥或者冷麵的姜文還特意為我的書寫了一篇詩。開頭的一段是這樣的:“誰也我認識,但什麼時候認識的記不得了。可是她的樣子和聲音卻深深地印在我的頭腦里,就像個老同學,莫非是因為她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對我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稱讚了。
現在中國每年要拍攝400多部電影,繼印度和美國之後排名世界第三。2009年中國電影節的票房收入創下了645億日元的記錄。在日本過去只有一少部分喜歡中國的人才會去看中文電影,但現在即使對中國不感興趣的人也喜歡看中文電影。由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日本聯合拍攝的根據《三國志》的故事改編的《赤壁》在日本取得了票房排名第四的驕人成績。在大約30年前,中國的電影都以讚美、謳歌社會主義為題材,屬於政治宣傳的工具。但如今中國電影的娛樂性極高,卻令人刮目相看。對此水野分析說:“ゆるやかになってきていると思います”(最近中國政府放寬了對電影的審查。除了非常過激的暴力和性鏡頭之外,幾乎所有影片都能在中國上映。以前中國曾經批評美國,通過好萊塢電影對整個世界進行文化侵略,但是現在隨著好萊塢電影走下坡路,我覺得中國也希望通過電影在世界上設立一個美好的形象。)
字幕翻譯是一次偶然的經歷,但如今這卻成為了水野畢生的事業。她說,雖然翻譯工作大都在家裡進行,但有時候她也會去電影院觀察一下觀眾的反應。水野說:“やっぱりいちばん心配なのはコメディ。コメディで笑ってくれるかどうか...”(最最讓我放不下的就是喜劇。我總是擔心那些笑話經過翻譯之後,觀眾還會不會覺得滑稽可笑。每次聽到觀眾的笑聲,也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字幕翻譯已經不只是興趣或者工作,而是我人生的一個部分。只要我眼睛還看得見,耳朵還聽得見,我就會繼續努力下去。)
電影翻譯家水野衛子談“華流”為何在日本只颳風不下雨自。2004年日本播放韓劇《冬季戀歌》颳起“韓流”旋風后,“華流”何時能登入日本一直成為各方關注熱點。幾年過去,“華流”只颳風不下雨,讓不少期待的人們有些失望。日本的中國電影翻譯家水野衛子女士認為,中國影星帥哥太少是原因之一。
最近十年,中國電影在日本的客群情況發生巨大變化。水野衛子說,從前只是極少數中國迷才看,如今已經成為普通日本人欣賞的對象。但在日本上映的中國電影多是古裝片,遠遠沒有達到“華流”走熱的地步,其中原因主要是中國的影視作品沒有抓住日本市場需求。
水野衛子說,由於日本男性工作繁忙,影視客群主要是30-60歲女性,能否被她們接受決定“華流”命運。中國男影星中雖有葛優等有個性和高超演技的演員,但帥哥有些少,和韓國影星形成鮮明對比。
水野衛子還認為,很多中國影視作品內容不符合日本中高年女性需求。日本30-60歲女性是受漫畫影響的人群,喜歡充滿幻想的世界。而很多中國影視作品太過現實,不像韓劇那樣會出現男主角突然失去記憶、患不治之症等現實生活中很少發生的事情,而正是這種不現實性才是吸引日本女性的地方。
《非誠勿擾》等京味影片雖然在中國大受歡迎,但這種具有高度中國北方語言幽默的電影,翻譯成日語後會看不懂,很難被接受。此外,水野衛子還指出,中國電視劇一般都是30集左右,而日本電視台播放電視劇時一般每周只播一集,中國的電視連續劇過長也是不能在日本更多播放的一個原因。
主要作品
翻譯作品
電影作品(部分)
沒事偷著樂(1998年、揚亞洲導演)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張藝謀導演)
我的父親母親(2000年、張藝謀導演)
幸福時光(2002年、張藝謀導演)
英雄(2002年、張藝謀導演)
和你在一起(2003年、陳凱歌導演)
十面埋伏(2003年、張藝謀導演)
我愛你(2003年、張元導演)
可可西里(2004年、陸川導演)
千里走單騎(2005年、張藝謀導演)
泥鰍也是魚(2006年、楊亞洲導演)
看上去很美(2006年、張元導演)
夜上海(2007年、張一白導演)
集結號(2007年、馮小剛導演)
山楂樹之戀(2010年、張藝謀導演)
趙氏孤兒(2010年、陳凱歌導演)
出版書籍
中華電影的中國話《再見吧、我的愛,霸王別姬》:中文·日文對譯劇本集(1996年、ナツメ社出版)
中華電影的北京話(2002年、キネマ旬報社出版)
從零開始學中文(2005年、ナツメ社出版)
我愛中國電影:日漢對照(2008年、キネマ旬報社出版)
中華電影數據:完全保存版(2010年、キネマ旬報社出版)
翻譯書籍
世紀風雪(2007年、日本放送出版協會出版、愛新覺羅恆懿原作)
賀家堡:中國現代文學集(2010年、トランスビュー出版、石舒清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