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達達

水達達

金代東北地區的女真猛安謀克,大約不下二三十萬戶(《金史·食貨志》載明昌四年上京、蒲與、速頻、易懶、胡里改等路猛安、謀克戶有十七萬六千餘戶。此外尚有鹹平、東京等路之女真人戶,數目不詳)。其中上京地區是他們的重點屯防區之一。金元鼎革之際,蒙古軍隊攻逼於西,蒲鮮萬奴招聚女真部眾自立於東,東北女真人的分布重心略呈東移趨勢。元遼陽行省的女真人,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女真·水達達
  • 人口數:十七萬六千餘戶
  • 分布重心:略呈東移趨勢
  • 生活地區:金代東北地區
基本概況,民族歷史,繁衍生息,文獻記載,變遷史,部落分部,

基本概況

一是從遼陽(今遼寧瀋陽)地區以南直到達遼東半島南端的女真人,其中一部分是遼初被耶律阿保機強迫遷去的。
史載“阿保機慮女真為患,乃誘其強宗大姓數千戶,移置遼陽之南,以分其勢,使不得相通。遷入遼陽著籍者,名曰合蘇款,所謂熟女真者是也”(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政宣上卷三)。元哈思罕萬戶府、千戶所之名,即得諸合蘇款。在遼河兩岸,金鹹平、東京、北京,包括半島地區的“系遼籍”熟女真,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文明程度是比較高的。
其次,在“熟女真”的東北方向,散布在長白山西麓北至松花江上游和中游,以及牡丹、綏芬二水流域的女真諸部,元代屬開元路境。遼金之際,他們被稱為生女真,以與系遼籍女真相區別,或謂其“非熟女真、亦非生女真也”(《三朝北盟會編》政宣上卷三)。其經濟文化的發展,雖比原來系遼籍的女真諸部稍落後一步,不過在金元兩代,他們由於早和漢、渤海等民族的互相融合或影響而逐漸擴大農耕生產(《金史·食貨志》載明昌四年上京等路猛安謀克戶17萬多,歲牧稅粟達25萬多石,戶均1.4石,可見農耕規模不小)。至少是到元代,他們與其南面的所謂“熟女真”,恐怕差別已經不很大了。
其三,由此繼續往北、東北,在東北松花江、混同江的兩岸及其周圍的深山茂林中生活的通古斯語族諸部,構成了元代稱為女直水達達(或水達達女直)和兀者諸部的主體。

民族歷史

女真水達達各原始氏族部落以狩獵捕魚為生,地產貂鼠、水獺、黑狐、海豹、鹰鵰,“有俊禽
日海東青,由海外飛來,至奴兒乾,土人羅之,以為土貢”。水達達(韃靼)一名首見於南宋彭大雅1232至1233年的北使記錄《黑韃事略》,在列舉蒙古“殘虐諸國”、“已爭而未竟者”時,提到蒙古“西南曰斛速益律子”,小注云“水韃靼也”。斛速益律子為斛速益律乾之誤,是蒙語usuirgen的音譯,意為“水百姓”。這種斛速益律乾,是指東女真以北、黑龍江沿岸的通古斯語族各部,當時尚未賓服蒙古。彭大雅說他們在蒙古西南,所記不確。可見水達達一名,至少在窩闊台時代已經出現①。它實際是斛速益律乾的漢語意譯。這時候,達達亦已用指蒙古②,惟尚未專屬之。入元以後,達達的涵義日漸專一;同時水達達作為非蒙古族而使用達達名稱的既定特例,亦竟與元朝相始終。不過,為說明水達達與達達的一般內涵之間的區別,元人在許多場合都以女直與水達達連稱,或謂女直水達達,或謂水達達女直,用以指明水達達的真正族屬。

繁衍生息

水達達居住在混同江(今松花江及松花、黑龍江會合後之黑龍江)南北之臨江濱水區域,元置水達達路轄之;大多數人仍然過著“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的牧獵生活,也捕魚為食①。從經濟發展的水平來說,要比它南面的女真諸部更落後一步。到明中葉,當它南面的女真部落已基本上變成熟女真時,它們尚處在生女真階段。明《開原新志》有云:“其腦溫江(嫩江)上自海西,下至黑龍江,謂之生女真。略事耕種。聚會為禮,人持燒酒一魚胞,席地歌飲。少有忿爭,則彎弓相射。可木(在黑龍江、松花江匯流處下游不遠)以下,以樺皮為屋,行則馱載,止則張架以居,養馬弋獵為生。”②這種所謂“略事耕種”、“養馬弋獵”的生女真,顯然就是元朝時候的水達達各部。

文獻記載

① 吳師道:《北野兀者贊並引》,《吳正傳文集》卷十一。按明里帖木兒家族自其高祖時即遷居北野山,所以他自稱“北野兀者”。其父暮年“每懷鄉土之念”,故死後“還葬柳城”以遂其願。是知北野山在營州柳城。見黃溍:《明里帖木兒神道碑》,《黃金華集》卷二七。
② 《唐會要》卷九六“靺鞨,亦謂之屈說”。按《唐韻》,說一音弋雪切,與悅通。窟說、苦夷、庫頁音近,應是通古斯語族各部的讀法;而骨嵬、苦兀恐怕反映了蒙古語民族對這個名稱的發音。
③ 《奴兒乾永寧寺碑》,《滿洲金石志》卷六;《大明一統志》引《開原新志》。

變遷史

女真水達達,又稱水達達女真、打魚水達達女真,是指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烏蘇里江東西,直至整個黑龍江中下游,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以漁獵為生的各部族。女真水達達包括了吉里迷、乞烈迷、兀者(又作吾者野人)、骨鬼、北山野人、女真野人等各部,他們處於原始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
元朝對於女真水達達人的統轄體制,是逐步建立起來的。世祖中統二年(1261)八月,元廷將所征服的女真地區納人開元路的轄區,並設立“開元女直水達達等處宣撫司”,以“賈文備為開元女直水達達等處宣撫使,賜虎符”。②世祖至元年間,元在女真水達達地區已建立了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行政建置—. 【①.. 金朝對這一地區的統轄可分為兩種形式,松花江下游地區設定猛安謀克制度統治胡里改等地的女真人;黑龍江下游地區,則以朝貢制度統轄吉里迷、兀的改等原始部族。② 《元史》卷4《世祖紀》。】女直水達達萬戶府。《新元史·碩德傳》記載:世祖時“女真舊土有水達達萬戶府,兵、民乏食,請販,有司格其事不下,訴於碩德。命核有司之侵匿者,給之,全活甚眾”。此時,女直水達達萬戶府在行政隸屬關係上仍受開元路管轄。王綿厚先生根據今黑龍江省阿城市曾出土的至元十五年(1278)“管水達達民戶達魯花赤之印”,認為女直水達達萬戶府的治所應在金上京故城,即黑龍江省阿城市。①.. 元世祖後期,東道蒙古諸王由於長期鎮守東北,勢力逐漸坐大,女真水達達地區也在其控制之中。世祖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女真水達達地區的統治,在這一地區設定女真水達達屯田總管府,由中原地區調集軍隊攜帶其家眷屯田鎮守女真水達達地區。《皇元故武校尉管軍上百戶張君墓碑銘》記載:薪州人張成,至元二十二年(1285)任敦武校尉管軍上百戶,受命“統所部軍攜妻祭輕重,隨千戶岳公隸宣慰使都元帥阿八赤,往水達達地面屯田鎮守。明年三月至黑龍江東北極邊而屯營焉”。②世祖以蒙古貴族寄僧“為水達達屯田總管府達魯花赤”。③不久,朝廷又下令“嚴女真水達達弓矢之禁。東路諸王多不自安,而女真水達達失業,亦怨望。朝廷微聞之..且馳女真水達達弓矢之禁。然乃顏叛志已決,遣使與諸王勝納哈兒、也不乾相結,並約海都為椅角”。④二十四年(1287)四月,乃顏起兵反叛朝廷,東道諸王中成吉思汗諸弟的後人多有參加,時“乃顏兵號十萬”,⑤其中即有受其控制的女真水達達人戶。元軍為平定這場叛亂,轉戰東北北部、女真水達達地區和朝鮮半島高麗地區,平叛戰爭持續了5年之久。二十九年(1292)九月,平定乃顏、哈丹叛亂後,“水達達、女直民戶由反地驅出者,押回本地,分置萬夫、千夫、百夫內屯田”。⑥這部分女真水達達戶當被置於女真水達達屯田總管府的管轄之下。最晚到元仁宗初年,女真水達達地區獨立建置女真水達達路,直接隸屬於遼陽行省。《元史·五行志》記載,皇慶元年(1312)六月,“大寧、水達達路雨,宋瓦江溢,民避居亦母兒乞嶺”。宋瓦江,即松花江。女真水達達路設定後,其下統轄的基層行政機構是萬戶府和千戶所,即形成路、府、所三級行政建制。

部落分部

女真水大大部落眾多,居處更為分散。完顏部,世居安出虎水(阿術滸、安術虎、案出滸),分布在黑龍江哈爾濱東郊阿什河;
溫都部,分布在來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圖河)以北地區;
蒲察部,分布在阿什河及伊通縣境內;
斡勒部,分布在阿什河之北;
徒單部,分布在黑龍江木蘭縣布雅密河(今白楊木河)流域;
泥龐古部,分布在黑龍江呼蘭縣境內;
術甲部,世居琶里郭水,分布在木蘭縣佛特庫河(今黃泥河)流域;
加古部,分布在黑龍江五常縣境內的活龍河流域;
術虎部 (烏虎部),分布在來流水流域;
烏薩扎部,分布在來流水流域;
裴滿部,分布在五常縣境內;
烏林答部,分布在瑚爾哈河(今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今海蘭河)流域;
唐括部,分布在黑龍江五嶽河附近;
達魯古部,世居洮兒河、嫩江下游一帶,分布在吉林前郭縣境內;
紇石烈部,分布在星顯水(今吉林延邊布爾哈圖河)、陶溫水(今湯旺河)、徒籠古水(今多隴烏河)流域;
溫迪痕部,分布在統門水(今圖們江)、胡論水 (今活龍河)、移離閔(今飲馬河)流域;
烏古倫部,鄰近奧屯部、烏塔部;
烏塔部,鄰近烏古倫部;
陀滿部,分布在圖們江附近;
烏延部,分布在蟬舂河(今延邊嘎呀河)、星顯水、阿不塞水流域;
斡準部,分布在蘇濱水(今綏芬河)流域;
職德部,分布在綏芬河流域;
含國部,分布在烏蘇里江上游一帶;
兀勒部,世居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合流處的東兀勒河一帶;
主偎部,分布在扎伊芬河流域;
禿答部,分布在都爾河流域;
鱉古部,分布在布庫河及松花江、黑龍江匯流處;
婆離八部,又稱頗里八部,分布在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的伯力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