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者

兀者,分布於遼陽行省北部的通古斯語族居民,還有被統稱為吾者、兀者或斡拙的諸部。滿語森林一詞,清代譯寫為烏稽、窩集等①,當即源於兀者。兀者部人之得名,蓋因其出沒於大山老林之故。清代仍不用之以為部族名稱者,如東海兀哲部、窩稽部等皆是。

兀者,刖足曰兀,是為刖足之人。見《莊子·徳充符第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兀者
  • 分布遼陽行省北部
  • 類型:通古斯語族居民
  • 別稱:吾者
歷史記載,生活來源,

歷史記載

《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金之壤地封疆,東極吉里迷、兀的改諸野人境。”同書卷七三《完顏晏傳》:“天會初,烏底改叛。……乃命晏督扈從諸軍往討之。至混同江,諭將士曰:‘今叛眾依山谷,地勢險阻,林木深密,吾騎卒不得成列,未可以歲月破也。’……聲言俟大軍皆集而發。乃潛以舟師浮江而下,直搗其營,遂大破之。”從以上記載可以知道,金烏底改諸部的分布大勢,約略是在黑龍江下游直抵奴兒乾地區的沿江及大片深山密林之中②。所謂烏底改人,當即包括元代的水達達和兀者等通古斯語族諸部在內③。元順帝時期,由於政府向極東北諸部勒索海東青無度,激起水達達和兀者的反抗。這次起義時斷時續,前後共經過近十年才最後失敗。至正十五年,元廷復立兀者野人、乞列迷等處諸軍萬戶府於哈爾分之地④,當即鎮壓此次起義後的善後措施之一。哈兒分在黑龍江下游,元明兩代皆置驛於此。明代亦一度因仍元朝舊制,在此設定過兀者野人、乞列迷、女直軍民萬戶府。此外,明兀良哈三衛之一的福余衛,其蒙古名稱曰我著,當亦得名於兀者。嫩江中游的這部分兀者人,或許和肇州的水達達人一樣,都是在元初平定乃顏之亂以後從東面遷來的。

生活來源

在大山中的兀者部落,多以射山為獵,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少數沿江濱水者,或亦以捕撈為業。與水達達相比,兀者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可能更低一些。所以元代史料更多地拿兀者和野人相連稱。元朝後期有一個東北籍人明里帖木兒,並不是兀者部人而自號“北野兀者”,被當時人看作是甘“以賤形加全人”①。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兀者諸部文明程度較低的事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