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茜鎮

水茜鎮

水茜鎮:1958年建水茜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轄水茜、張坊、棠地、下洋、下付、上謝、安寨、焦坑、儒地、沿溪、沿口、廟前、楊城、邱山、石寮15個村委會和水茜居委會。2015年7月27日水茜鄉撤鄉設鎮,鎮名水茜鎮。水茜鎮是千里閩江幹流流經的第一個鎮。

2017年,水茜鎮行政區域面積23886公頃,常住人口1948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寧化
  • 下轄地區:水茜、廟前、楊城
  • 政府駐地:福建省寧化縣水茜鄉水茜村新街1號
  • 電話區號:0598
  • 郵政區碼:365406
  • 地理位置寧化縣城東北部33公里
  • 面積:23886公頃
  • 人口:1948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藩維橋,甯家大院岩石寨
  • 火車站:水茜火車站 
  • 車牌代碼:閩G
基本概況,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歷史文化景觀,

基本概況

水茜鎮位於寧化縣城東北部33公里,東界明溪縣楓溪鄉和本縣泉上鎮,南接本縣湖村鎮,西鄰本縣中沙鄉河龍鄉,北連本縣安遠鎮建寧縣均口鎮,為三縣八鄉結合部。全境東西寬19公里,南北長20公里,居全縣第二。現轄15個行政村(其中廟前為畲族村),1個居委會,226個村民小組。年種植烤菸1.2萬餘畝,是烤菸種植大鎮之一。

自然條件

1、水茜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5℃,極端高溫38.5℃,最低溫-9.6℃,無霜期25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808mm左右。
2、境內山巒起伏,整個地勢是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錯,海拔平均445米,從北面桃豐山(海拔1054米)延伸到西面福建嶂(海拔1020米)形成西北屏障,西北高、中部低,山巒四面包裹形成水茜盆地(海拔370米)。
3、主要河流有張坊溪、上謝溪、儒地溪,山澗、小河蜿蜒全境,水資源較充足,是閩江發源地之一。
4、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5.5%,共有山地面積26.8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19.6萬畝,竹林面積10000畝)。
5、山地土壤有紅壤、黃紅壤、暗紅壤,耕地以山壠田、山排田為主。

社會經濟條件

1、水茜是農業大鎮,主產糧食和烤菸,年產糧食2.2萬噸,菸葉2萬多擔,毛竹20萬根。
2、全鎮盛產紅菇、梨菇、香菇、豆腐皮、銀杏、筍乾、野生獼猴桃等土特產品。
3、銀杏(食藥兩用)種植已初具規模,現存古銀杏37株,近年新發展種植銀杏1千餘畝,計12萬株。在儒地村建有年產近3萬株銀杏種苗繁育基地。
4、全鎮共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7所(水茜中心國小1所,完小1所,村級初級國小2所,教學點3所),幼稚園15所,1個鄉文化中心,1箇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分院、14個村級衛生所,文教衛生事業不斷發展。
5、各村均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通村公路實現100%硬化,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信號實現行政村100%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了與縣有線電視聯網對接。
6、擁有小(一)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6座。
7、現有水茜(農曆逢1、6)、廟前(農曆逢3、8)兩個墟場,是三縣八鄉結合部農產品貿易中心,商品交易十分活躍。
8、工業規模較小,以加工糧食、竹木為主。
2008年全鄉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364萬元,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38.39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859元,保持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勢頭。

歷史文化景觀

1、宋代史學家、兵部侍郎鄭文寶出生地在廟前畲族村鄭家坊。
鄭文寶 嶧山碑鄭文寶 嶧山碑
2、建於明代被稱為“閩北長廊”的水茜藩維橋已有500餘年歷史。
水茜瓦橋水茜瓦橋
3、第二次土地革命期間,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騰代遠等革命先輩率領紅軍轉戰境內,在沿溪村寒坑廟曾設過蘇維埃政府,邱山村曾辦過紅軍醫院,石寮村曾辦過紅軍兵工廠和後勤留守處。
4、傳統的木偶戲、舞龍燈等民間藝術遠近聞名。全縣唯水茜有木偶戲班,僅沿口村就有11個。水茜的舞龍燈包括稻草龍、布龍、鼓燈、“舞鬼子”等節目表演,“舞鬼子”曾在全縣民間藝術匯演中獲獎。沿口村傳統的鑄造(鑄犁斗、廟鐘)手工藝代代相傳,鑄造的廟鐘銷往整個閩西北地區。
沿口古戲台沿口古戲台
5、岩溶地貌形成的安寨村岩石寨風光和石寮村堪稱“世界之最”的杉木王群(畝蓄積量101.85立方米世界最大)為兩大優美景觀。
岩石寨岩石寨
巫甲風光巫甲風光
蛟潭橋蛟潭橋
蕉坑梯田蕉坑梯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