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淶水又北逕小黌①東,又東逕大黌②南,蓋霍原③隱居教授處也。徐廣④云:原隱居廣陽山⑤,教授數千人,為王浚⑥所害,雖千古世懸,猶表二黌之稱。既無碑頌,竟不知定⑦誰居也。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淶(lái)水:古水名,即今拒馬河,在河北省西部。小黌(hónɡ):似在今河北省淶水縣周圍。黌:古代的學校。
②大黌:在今河北省淶水縣。
③霍原:晉燕國廣陽(今北京市)人,字休明,山居積年,門徒數百。
④徐廣:東晉學者,字野民,東莞姑幕(今江蘇省常州市東南)人。
⑤廣陽山:《日下舊聞考》引《名勝志》:原大房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區)南,晉霍原隱居處。
⑥王浚:晉散騎常侍王沉之子,字彭祖,附賈后,與孫慮合謀害愍懷太子。
⑦定:究竟。
譯文
淶水又北流經小黌東邊,又東經大黌南邊,這是霍原隱居教學的地方。徐廣說:霍原隱居廣陽山,教授數千人,被王浚所害,雖然相隔的時代久遠,還有二黌(學校)的稱呼。但沒有碑石,不知道究竟是誰的居處。
創作背景
酈道元為何要為《水經》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寫道:首先,古代地理書籍,《山海經》過於荒雜,《禹貢》、《周禮·職方》只具輪廓,《漢書·地理志》記述又不詳備,而一些都、賦限於體裁不能暢所記述《水經》一書雖專述河流,具系統綱領,但未記水道以外地理情況。他在遊歷大好河山時所見所聞十分豐富,為了把這些豐富的地理知識傳於後人,所以他選定《水經》一書為綱來描述全國地理情況。
正如王先謙所說,酈道元注《水經》的目的在於“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謙合校本序》)。其次,他認識到地理現象是在經常變化的,上古情況已很渺茫,其後部族遷徙、城市興衰、河道變遷、名稱互動更替等等都十分複雜,所以他決定以水道為綱,可以進而描述經常變化中的地理情況。而更重要的是,他當時身處政局分裂時代,他嚮往祖國統一,著眼於《禹貢》所描寫過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版圖廣大的祖國,他利用屬於全國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來作綱,可以把當時人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從而充分體現他要實施祖國統一的決心。由此說明酈道元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他所著的《水經注》是一部愛國主義著作。
作品鑑賞
聖水是今拒馬河的支流,但當今是什麼河,已經無法考實。有的認為是白溝河,卻也並無確證。因為歷史上這個地區河流交錯,海河水系的支流很多,而且常有變遷,北魏距今一千多年,所以很難落實。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南北朝圖上繪有聖水,但也只能作為參考。巨馬水今稱拒馬河,發源於河北省淶源縣以西的山西省境內,上游分南、北二支,由於此河流經酈道元家鄉,所以注文寫得特別細緻。涿州市為了紀念酈道元,於1995年在此河流域的酈道元村修建了一座酈道元紀念館。
作者簡介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
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他還是中國風水學鼻祖,其所著《葬經》。
西晉末年戰亂將起,郭璞躲避
江南,西晉末,被
王敦任為記室參軍。324年,敦欲謀反,命他占卜,璞言必敗,被殺,時年49歲。
晉明帝在南京
玄武湖邊建了郭璞的
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是風水界的泰山北斗,風水: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山主人丁,水主財。風生水起魚水堂五行屬水主管財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