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Δ1-吡咯啉-5-羧酸和腐胺代謝相關基因分離和功能分析

《水稻Δ1-吡咯啉-5-羧酸和腐胺代謝相關基因分離和功能分析》是依託重慶大學,由劉永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Δ1-吡咯啉-5-羧酸和腐胺代謝相關基因分離和功能分析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永勝
  • 依託單位:重慶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水稻香味成份的代謝和積累是稻米食味品質和營養品質的重要決定因素。遺傳學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證據表明米香物質2-乙醯基-1-吡咯啉(2AP)的合成前體Δ1-吡咯啉可能存在兩種獨立的生化途徑,即腐胺途徑和Δ1-吡咯啉-5-羧酸途徑。本研究將構建水稻中與Δ1-吡咯啉-5-羧酸和腐胺生物合成有關基因的過表達和RNA干擾載體,採用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轉基因技術研究這些基因的生化和生物學功能,探討水稻中Δ1-吡咯啉-5-羧酸和腐胺積累水平的改變對主要米香物質2AP代謝的影響,以深入解析和了解 2AP代謝途徑網路及其生化基礎,為稻米品質改良的分子設計提供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水稻香味成份的代謝和積累是稻米食味品質和營養品質的重要決定因素。育種家早已將稻米香味作為一項重要的選育指標,對其香味成份2-乙醯基-1-吡咯啉(2AP)的代謝與生化途徑的研究也是從事基礎研究的學者們探索的重要課題。前期的研究表明稻米香味成份2-乙醯基-1-吡咯啉的產生與甜菜鹼醛脫氫酶(BADH)的功能缺失密切相關。本研究採用生化與分子生物學以及轉基因技術對水稻BADH基因家族和其他可能相關的基因的生化和生物學功能進行了解析,發現OsBADH2對香味物質的合成起主要作用,而OsBADH1對維持水稻植株的抗逆性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改變甜菜鹼得積累量改變植株對逆境的耐受性。分子遺傳的分析表明我國著名香型雜交水稻不育系“川香29A”的香味成分由OsBADH2位點控制,由此設計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分子設計育種策略廣泛套用於香型雜交稻的選育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