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作品背景,作品意義,
劇情簡介
2019年9月-10月,WWF淡水保護大使倪妮、WWF江豚保護大使張靚穎、WWF明星濕地使者吳敏霞踏上“水的旅程“,分別來到長江源頭三江源地區、中游湖北天鵝洲,以及下遊河口區域的上海崇明,溯源長江,呼籲更多公眾加入水資源保護的行列。
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這裡不僅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維繫著中國及東南亞地區人們的飲水安全與經濟發展。倪妮的旅程開始於三江源地區的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她與“高原護鳥人”普布等一起,參與了巡護、清除攔網垃圾、收取紅外相機等工作。
長江江豚是長江流域僅存的淡水豚類,現存數量僅1012頭。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對鯨豚類動物實施遷地保護的唯一成功案例,保護區內長江江豚數量從1992年的5頭增長至80餘頭,是整個長江江豚種群保護的希望之地。這次,張靚穎與工作人員一起,為網箱繁育研究江豚準備食物,參與智慧巡護和魚類資源調查等工作。
長江河口地區不僅保障著數千萬上海市民的飲用水安全,也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百萬隻候鳥發揮著重要的“加油站”和越冬地的功能。吳敏霞來到位於長江口的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與了鳥類環志,鳥類監測和底棲生物調查等工作。
作品背景
淡水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了淡水、糧食、生計、防洪、抗旱等豐富的生態服務功能。雖然僅占了地球表面的1%,卻養育了全球10%的物種及1/3的脊椎動物。1970年至2020年,淡水生態系統已損失近30%,依賴其生存的物種數量銳減約83%。
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中國的母親河,它養育著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口,也是大熊貓、雪豹、長江江豚、麋鹿、中華鱘等旗艦物種和上百萬隻遷徙候鳥共同的家園。然而,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讓長江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由於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非法漁業、無序港口碼頭開發、航運疏浚、岸坡硬化、挖砂採石等種種原因,長江生態系統健康岌岌可危,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自1998年長江流域洪水以後,WWF就開始了長江流域的保護工作。20多年間,WWF與長江流域的多個部委部門、科研院所和各類組織積極合作,攜手推動了包括退田還湖、季節性江湖連通、灌江納苗、大壩生態調度、濕地生態系統恢復與修復、流域綜合管理等多個保護項目示範,搭建了長江論壇、太湖論壇、長江濕地保護網路、長江淡水豚保護網路、長江江豚拯救聯盟等多個研討交流平台。
然而,保護淡水資源,重塑生命長江,需要更多人的努力。為此,WWF於2019年在中國啟動“水的旅程”宣傳活動。該活動由WWF南非辦公室於2013年率先發起,口號是“水不是從水龍頭來的”(Water doesn’t come from the tap)。通過“水的旅程”溯源行動,WWF呼籲公眾更多關注和保護飲用水源地和濕地生態系統,從而保護水生生物的棲息地。
作品意義
作為中國第一大河流,長江不僅孕育了兩岸文明,也滋養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水的旅程”活動聯動明星大使,將溯源行動的第一站選在長江,希望喚起更多公眾了解長江及其生物多樣性的興趣,以及對淡水資源的重視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