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門拳

水滸門拳

水滸門拳相傳源於水泊梁山的傳統拳術,又名梁山拳,清光緒五年1897年傳入湖北沔陽。清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1),山東人李大斌(外號李滾子)因命案官司逃到湖北沔陽(現仙桃),以武功高超被當地拳師趙千福尊為師長居留家中,傳出此拳。李氏自稱得自一道人蔡西付親授。師從李氏頗有成就者首推趙千福、錢再狗,錢氏抽鴉片少有傳人,趙氏傳人較多,已在沔陽一帶流傳一百餘年,成為湖北省獨具一格的多腿法拳種。現掌握水滸拳套路較完整者有熊守臣,從學於父熊明爽,熊明爽則受趙千福所傳。

又據《沔陽縣誌》記載,水滸門又名梁山拳,清光緒五年1897年傳入沔陽。當時,水滸門正宗傳人李打滾犯案,由山東逃沔,在彭場蘆林湖趙千福家落腳,設館教徒十餘年。該拳特點是重腿功,講硬功實勁,以氣勢壓倒對方,深受練武者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滸門拳
  • 分類:拳術
  • 流傳區域:湖北省
分布,拳理,特點,

分布

湖北省沔陽、洪湖、天門、武漢等地。

拳理

講究“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以手法掩護腿法進功。訣云:“腳隨手,手隨腳,打人東西要出窩,渾身上下是鐵柱,兩眼好似快穿梭。”做到“頂平頸直,肩平膀直,襠開開氣,降氣掀身腳催力,馬發力,心主力,手變力”。注重偏沉直克,吞吐沉浮。出手“如風如電,有推山倒壁之勢,如猛虎下山,蜈蚣穿甲。”

特點

作為優秀的武術拳種之一,拳架快速靈活,轉折多變,腿法特多。有高踹腿,連環腿,纏絲腿,下截腿,地趟剪子腿等。使用腿法以手、腿配合,上、中、下三路連環進攻,常依勢臥身,伺機躍腿,發揮敗中取勝之能。此拳有拳術十八趟,分高九趟,低九趟。有一百零八手,七十二行腿,九滾,三夾子,三金盆,三麻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