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個掃煙囪的小男孩名叫湯姆,他失去雙親,被他的師父——格林姆雇用,整天在煙囪里爬上爬下,清掃煙塵。他受盡師父的虐待,仍然無憂無慮,十分快活。一天,他同師傅去哈索沃莊園掃煙囪,路上遇到了以窮苦婦女面目出現的仙女,仙女從此開始關心湯姆。
在哈特豪夫鄉紳的大莊園裡清掃煙囪時,小湯姆在黑黑的煙囪里迷了路,失足掉到莊園主的小女兒艾莉的臥室里。因為全身漆黑,形象怪異,艾莉嚇得尖叫起來。湯姆在恐慌中跳下窗戶奪路而逃。僕人們以為他是盜賊,都朝他追去。在仙女的暗中保護下,湯姆逃進森林,橫越荒野,好不容易爬下懸崖甩掉追趕者,逃到溫德爾一位老太太的村合里。仁慈的老太太款待了湯姆,給他端來食物,然後叫他去睡。由於湯姆一口氣逃了10里路,早已疲憊不堪,發起了高燒。迷糊中好像聽到教堂里響起了鐘聲,他就朝一條清澈的河走去。他脫下衣褲,跳進水裡,不一會兒就在水裡睡著了。他的軀體被淹沒,但他並沒有死,而是脫去了身上的污垢,變成一個身材小巧、不死的、兩棲的水孩子。
他開始獨自在水中生活,同水中的各種動物打交道,增長了見識。一天,他跟著鮭魚群順流而下,在途中幫助了一隻大蝦,因而看到了別的水孩子。其實,他們一直生活在小河裡,只因湯姆難以克服人類的自私自利才看不見他們。湯姆同其他水孩子一起來到神奇的聖·布蘭登島,這是大海中的一座仙島。那正是仙女和許多水孩子的住處。仙女委派艾莉(湯姆變成水孩子後的一天,艾莉在海邊看到了水孩子湯姆的身影,她想看個仔細,不料腳下一滑,頭撞到礁石上,受了致命傷。沒過多久,艾莉也來到湯姆的海底世界,同樣成了一個水孩子)做湯姆的老師,教他讀書。
湯姆漸漸改掉了許多壞毛病。在他變成一個好孩子之後,仙女對他說,如果他想成為一個男子漢,就必須出去闖世界:要找到格林姆,把他改造成一個好人。他要去的地方比世界盡頭更遠,他必須到閃光牆那裡,通過永不打開的白色大門……湯姆決心到遙遠的地方去尋找正在受難的師父。他歷盡艱辛,遊歷了許多奇怪的國度,碰見過奇怪的人們,還見到了海洋生物的造物主——偉大的卡蕾母親。湯姆完成了使命,他幫助師父悔改了過去的罪惡,同時他自己也成長為一個熱愛真理、正直、勇敢的人,得到了獎賞:星期天同艾莉一起“回家”(也就是去天堂)。
作品目錄
第一章掃煙囪的男孩 | 第四章游向大海 | 第七章尋找世外奇境 |
第二章奔波 | 第五章與其他水孩子團聚 | 第八章重見格林姆 |
第三章進入水世界 | 第六章小老師艾莉 | 尾聲 |
創作背景
19世紀中葉是探索、擴張與理想化的時期,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代表的科學思潮成為“新宗教”,它以簡單的真理和事實的力量征服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金斯萊深深為《物種起源》所吸引,跟達爾文通信時稱自己在各方面獲益匪淺,但進化論思想與基督教創始哲學的衝突,令身為牧師的金斯萊感到了內心的紛擾。他試圖借《水孩子》的寫作,通過湯姆靈魂洗滌之旅的幻想故事來調節自我,尋求撫慰。從這個意義上說,《水孩子》既是幻想中的湯姆也是現實中的金斯萊的精神與智性危機的解決之道。
作為牧師、社會行動主義者以及敏銳的自然擁護者,金斯萊努力把自己的思想安頓在19世紀英國激盪的宗教、社會與科學的論爭中。像維多利亞時代的許多人一樣,他尋求在文學中,尤其是在故事中,找到診斷以及救治社會、文化和心理疾病的處方。尋覓一個方法以化不足為多樣、變矛盾為相容,替換“變動期”不適切的要素,也找到重新想像傳統文化生成的神話。《水孩子》正是金斯萊透過寫實與幻想結合,創造的一個豐富的藝術世界,他藉由男孩湯姆的靈魂洗滌之旅面對並思索著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與文化現實,並努力調和著自我信仰與時代精神的衝突。
人物介紹
人物 | 簡介 |
---|
湯姆 | 剛開始他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在變成水孩子後,他經歷了一場意義深刻的旅行,變得吃苦耐勞,成為一名勇敢的孩子。 |
艾莉 | 哈特豪夫府的小姐,湯姆掃煙囪時不小心進入她的房間,被當作小偷。她後來也變成了水孩子,成為湯姆的老師。 |
格林姆 | 湯姆的師父,經常打罵湯姆,後來他掉進了水裡,被仙女帶到烏有鄉之彼端,關了起來。直到他母親去世,他才醒悟,最後,他被罰去掃火山口。 |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水孩子》體現出作者對人類未來發展走向的焦慮以及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關注。作品不但向讀者傳達了對烏托邦的追尋,而且使讀者也同湯姆一樣,重新踏上天路歷程,認識到自身的原罪,經歷種種磨難的考驗,最終認識真理,超越自我,成為上帝的子民,幸福美好地生活在永遠的烏托邦中。作者在作品中已經認識到生態危機實質是“文化危機,人文危機,人性危機”。湯姆的成長過程就如同一個困在繭中的蠶蛹,要認識自我價值,通過堅韌的掙扎與拼搏,努力蛻變,最終化成美麗的蝴蝶盡情飛舞。
在這個童話里,溫暖幸福的水底世界與殘忍無情的人間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抒發著作家的人道主義理想。同時,作家把豐富的知識與奇特的想像力糅合在一起,使這部童話帶上濃厚的科學幻想氣息。作品中,關於自然界的描寫都極其真實而且生動。另外,由於作家有主張社會改革的思想,在作品中也抨擊了當時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作家還在作品中運用比喻的手法指出了一條重要真理:人類不勞動就要退化。這些見解,就是在今天看來也是頗具深意的。
藝術特色
作品中充滿了各種諷喻,亦不乏勸誡,但它們在作者幽默詼諧的筆調和生動奇特的想像之下,讀來絲毫也不冰冷生硬,而是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
《水孩子》從頭到尾充滿著春風般輕快的情調。作者始終感覺在為自己的孩子寫書,所以口吻總是針對著孩子,而且常帶有調笑的口吻,讀來親切。另外,由於金斯利平時愛好自然,同時也是個博物學家,所以該書中關於自然界的描寫都極其真實而且生動。可以說,這是一本根據19世紀中葉的科學成就寫成的童話,其中有不少諷喻和勸誡的成分。但那些勸誡寓於故事中,幽默風趣,寄託了作者對自己的孩子和所有孩子的希望:愛清潔,行善事,勇敢正直,健康成長,成為博聞廣識、心胸開闊的人。
作品影響
1862-1863年《水孩子》在雜誌上連載,湯姆在逃向水邊的歷程中所體驗的那些痛楚深深地刺激了當時上上下下的讀者,促使國會在一年之內通過了煙囪清掃夫規則法案 ,禁止僱傭兒童清掃煙囪。
1906年牛津大學選定《水孩子》為孩子們的教研書。
作者簡介
查爾斯·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1819—1875),生於達特木(英國西南部一荒野的丘陵地)附近的小鎮荷恩·維卡里奇,但他的童年時光大多在芬縣的巴納克鎮和德文郡的克洛夫萊鎮度過,後來到英國皇家學院、倫敦大學和劍橋大學讀書,學習的是法律。他畢業於劍橋大學,離開劍橋大學後即任牧師。1842年任教區牧師,1869年被任命為切斯特大教堂牧師,最後,1873年,被任命為英國大教堂西敏寺的牧師。
他著有《酵母》、《阿爾頓·洛克》等六、七部長篇小說,劇作《聖者的悲劇》,幾部有關歷史、社會和環境衛生的著述以及為數不少的詩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