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夫謠

《水夫謠》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描寫水邊縴夫的辛勞痛苦,反映出當時搖役的繁重使人民不堪忍受,體現出作者關心民瘼,對貧苦人民深表同情。詩以第一人稱作直接敘說,通過縴夫由暖嘆到哀怨、到情恨、到無奈、到幻想“此水作平田”的心理演變,多角度、多層次地揭示其內心世界及其生活痛苦。語言通俗,也時有凝練精警之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夫謠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王建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夫謠
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
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
逆風上水萬斛重,前驛迢迢後淼淼。
半夜緣堤雪和雨,受他驅遣還復去。
夜寒衣濕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
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
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水夫:縴夫,內河中的船遇到淺水,往往難以前進,需要有人用縴繩拉著前進,以拉船為生的人就是縴夫。
⑵驛(yì)邊:驛站附近。驛,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古代官府傳遞公文,陸路用馬,水路用船,沿途設中間站叫驛站。水驛附近的百姓,按時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縴,生活極為艱苦。
⑶使:命令。牽驛船:給驛站的官船拉縴。
⑷水宿沙行:夜裡睡在船上,白天在沙灘上拉縴。
⑸逆風上水:頂著風逆水而上。萬斛(hú)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斛,容量單位,古時十斗為一斛。
⑹迢迢:形容水路的遙遠。淼淼(miǎo):渺茫無邊的樣子。
⑺緣堤:沿堤。
⑻他:指官家,官府。驅遣:驅使派遣。還復去:回來了又要去。
⑼蓑(suō):一種簡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製成。
⑽臆(yì)穿:指胸口被縴繩磨破。臆,胸。穿,破。足裂:雙腳被凍裂。忍痛何:這種疼痛怎么能夠忍受呢?
⑾到明:到巴晚戲天亮。
⑿騰踏:形容許多人齊步走時的樣子。歌:高聲唱歌,指勞動時為了協調動作高聲唱起勞動號子。
⒀何所值:值什麼錢?
⒁父母之鄉:家鄉。去:離開。
⒂作:變作、化作。
⒃長:永遠。

白話譯文

真是苦啊生長在這驛站旁邊,官府強迫我去拉驛站的行船。
辛苦的日子多歡樂的時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鳥。
頂風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驛站遙遙後面煙波渺渺。
半夜沿著河堤冒著飛雪夾雨,受到府吏的驅使奔來又走去。
夜裡寒冷衣服濕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腳凍裂不忍痛又奈何!
到天亮一夜的辛苦無處訴說,只好齊聲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一間破舊的茅屋能值幾個錢,因只是生我的地方離開不得。
我願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遠讓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創作背景

作者晚年卜居鹹陽原上,“終日憂衣食”(《原上新居》),境況十分貧寒。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不僅對外要抵禦吐蕃、回紇等入侵,對內還要對背叛朝廷的藩鎮用兵;軍費日絀,加上統治集團的腐化,揮霍無度,為了應付日益增長的支出,而加重了對南方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並把剝削和掠奪所得從南方運往北方,致使水陸運輸十分繁重、艱苦。作者親眼目睹人民生活慘狀,結合自己經歷創作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以水邊縴夫的生活為描寫對象,通過一個縴夫的內心獨白,寫出了水上服役難以忍受府說辣的苦痛,對當時不合理的勞役制度進行了控訴,寫得很有層次。
“苦哉生長當驛邊”,詩一開頭就以“苦哉”二字總領全篇,定下了全詩感傷的基調。水夫脫口呼戲遷出這一聲嗟嘆,說明他內心的悲苦是難以抑制尋探民犁的。這強烈的感情,緊緊地抓住了讀者的心靈。“官家使我牽驛船”,點出了使水煮匪循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設的交通驛站有水陸兩種,住在水邊,要為水驛牽船服役。“官家使我”說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這兩句是總寫生長水邊為驛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緊接著,詩人從“辛苦日多樂日少”至“齊聲騰踏牽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讓水夫具體述說他牽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較前描寫進了一步,用了一個比喻。把人比作海鳥,說縴夫的生活象海鳥一樣夜宿水船,日行沙上,過著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後詩人用細膩的筆觸,具體描寫縴夫從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牽船生活。先寫白天牽船的艱難。前一句,頂風一層,逆水一層,船重一層,詳述行求民判頁船條件的困難;行船如此艱難,而前面的驛站又是那樣的遙遠,水波茫茫無邊無際,縴夫的苦難日子似乎永遠沒有盡頭。後寫黑夜牽船的辛酸。詩人寫一個雨雪交加的寒夜,縴夫們披著短蓑,縴繩磨破了胸口,凍裂了雙腳,一切辛酸他們都無可奈何地忍受著。一夜勞作,卻無絲毫報酬,而是“到明辛苦無處說”,在兇殘的官家面前,縴夫能夠說什麼呢?只好把滿腔憤懣積鬱在心裡,“齊聲騰踏牽船歌”,用歌聲發泄內心的怨憤不平。
而縴夫們卻沒有逃離這夜海棗苦難的深淵。“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縴夫的全部財產只有一間茅屋,本不值得留戀,可故鄉卻又捨不得離開。即使逃離水鄉,他們的處境也不會好到哪去。“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田家行》)沒有了水上徭役,還會有陸上的徭役和租賦,田家遭受著官府同樣的剝削和壓迫。在無可奈何的境況下,縴夫只得把改變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這樣的幻想中:“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水變平田當然不現實,即使變了平田,他們也一樣遭受官府的壓榨欺凌。
詩對縴夫的心理描寫細緻而有層次,由嗟嘆到哀怨,到憤恨,又到無可奈何,把其內心世界揭示得淋漓盡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變化,詩歌不斷變換韻腳,使人覺得水夫傾訴的哀愁怨憤是如此之多。由於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詩人寫的是一個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卻是整個水鄉人民的痛苦生活。詩的語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暢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鍊精警之風,頗有特色。不用驚人之筆,不遣華美之詞,詩人從看似平淡的細細描繪中表現真情,醞釀詩情。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餘味無窮,正如宋王安石所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

名家評價

清·余成教《石園詩話》:王仲初歌行諸結句,尤有餘蘊。如······《水夫謠》云:“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831),字仲初,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唐朝著名詩人。出身寒微,雖曾進士及第,卻只作過幾任小官。以樂府詩著稱於世,寫下了許多從不同側面反映社會矛盾和民間疾苦的作品。善寫七言歌行,絕少直發議論,語言通俗明快,凝練精悍,世稱“張王樂府”。有《王司馬集》行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以水邊縴夫的生活為描寫對象,通過一個縴夫的內心獨白,寫出了水上服役難以忍受的苦痛,對當時不合理的勞役制度進行了控訴,寫得很有層次。
“苦哉生長當驛邊”,詩一開頭就以“苦哉”二字總領全篇,定下了全詩感傷的基調。水夫脫口呼出這一聲嗟嘆,說明他內心的悲苦是難以抑制的。這強烈的感情,緊緊地抓住了讀者的心靈。“官家使我牽驛船”,點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設的交通驛站有水陸兩種,住在水邊,要為水驛牽船服役。“官家使我”說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這兩句是總寫生長水邊為驛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緊接著,詩人從“辛苦日多樂日少”至“齊聲騰踏牽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讓水夫具體述說他牽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較前描寫進了一步,用了一個比喻。把人比作海鳥,說縴夫的生活象海鳥一樣夜宿水船,日行沙上,過著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後詩人用細膩的筆觸,具體描寫縴夫從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牽船生活。先寫白天牽船的艱難。前一句,頂風一層,逆水一層,船重一層,詳述行船條件的困難;行船如此艱難,而前面的驛站又是那樣的遙遠,水波茫茫無邊無際,縴夫的苦難日子似乎永遠沒有盡頭。後寫黑夜牽船的辛酸。詩人寫一個雨雪交加的寒夜,縴夫們披著短蓑,縴繩磨破了胸口,凍裂了雙腳,一切辛酸他們都無可奈何地忍受著。一夜勞作,卻無絲毫報酬,而是“到明辛苦無處說”,在兇殘的官家面前,縴夫能夠說什麼呢?只好把滿腔憤懣積鬱在心裡,“齊聲騰踏牽船歌”,用歌聲發泄內心的怨憤不平。
而縴夫們卻沒有逃離這苦難的深淵。“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縴夫的全部財產只有一間茅屋,本不值得留戀,可故鄉卻又捨不得離開。即使逃離水鄉,他們的處境也不會好到哪去。“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田家行》)沒有了水上徭役,還會有陸上的徭役和租賦,田家遭受著官府同樣的剝削和壓迫。在無可奈何的境況下,縴夫只得把改變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這樣的幻想中:“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水變平田當然不現實,即使變了平田,他們也一樣遭受官府的壓榨欺凌。
詩對縴夫的心理描寫細緻而有層次,由嗟嘆到哀怨,到憤恨,又到無可奈何,把其內心世界揭示得淋漓盡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變化,詩歌不斷變換韻腳,使人覺得水夫傾訴的哀愁怨憤是如此之多。由於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詩人寫的是一個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卻是整個水鄉人民的痛苦生活。詩的語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暢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鍊精警之風,頗有特色。不用驚人之筆,不遣華美之詞,詩人從看似平淡的細細描繪中表現真情,醞釀詩情。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餘味無窮,正如宋王安石所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

名家評價

清·余成教《石園詩話》:王仲初歌行諸結句,尤有餘蘊。如······《水夫謠》云:“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831),字仲初,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唐朝著名詩人。出身寒微,雖曾進士及第,卻只作過幾任小官。以樂府詩著稱於世,寫下了許多從不同側面反映社會矛盾和民間疾苦的作品。善寫七言歌行,絕少直發議論,語言通俗明快,凝練精悍,世稱“張王樂府”。有《王司馬集》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