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生態學規律及其監控途徑》是依託浙江大學,由王兆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土流失的生態學規律及其監控途徑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兆騫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批准號:30030030
- 申請代碼:C0304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2001-01-01 至 2004-12-31
- 支持經費:105(萬元)
《水土流失的生態學規律及其監控途徑》是依託浙江大學,由王兆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水土流失的生態學規律及其監控途徑》是依託浙江大學,由王兆騫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項目摘要針對南方紅壤區的地貌類型和水土流失的特點,以典型小流域為研究單元,研究水土流失發生的生態學規律及導致水土流失的生態因素;探討南...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Y307418)利用植物多樣性淨化重金屬污染土壤(國際合作項目KX200401)CO2升高和土壤氮素增加條件下AMF對植物相互作用的調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海外合作項目30228005)水土流失的生態學規律及監控途徑(國家基金重點項目30030030)雜草多樣性的保護途徑和功能及其持續利用(國家基金39870149)
入滲—地表徑流—土壤侵蝕—養分流失的過程,確定水土流失的臨界條件,以建立土壤侵蝕和養分流失過程的模擬模型;研究降水—土壤水—植物水—光合—生產力的轉化效率,建立植物水分—養分—生產力模式;研究降雨最大可能就地入滲轉化的途徑,坡面土壤水庫功能及其植被承載力,坡面生態環境恢復與土地生產力提高的調控途徑...
1、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基礎理論體系。通過長期水土流失治理實踐、試驗研究、觀察和測試,摸清了中國水土流失的基本規律,提出了土壤侵蝕分類系統,建立了以土壤侵蝕學、流域生態與管理科學、區域水土保持科學為基礎的中國水土保持理論體系。2、建立了一批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樣板,總結出比較完整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土壤資源保護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土壤侵蝕(包括水土流失與面狀污染源控制)、土壤沙化、土壤肥力退化、土壤鹽鹼化、土壤酸化、土壤性狀惡化等的防治。 其重點研究領域包括土壤退化機制及其時空分異規律,土壤退化評價指標體系 的建立,土壤退化治理的決策系統研究,土壤退化的治理模式研究等。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
以流域生態系統為單元,重點探求水土流失規律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黃土丘陵區生態環境特徵及演變規律;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系統結構功能及調控原理;流域健康診斷與管理理論及方法。研究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恢復、重建退化生態系統,提高系統整體功能的途徑和措施,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乾旱、半乾旱地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所以對地殼內、外動力地質作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非常敏感,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與土壤侵蝕、土壤鹽漬化、沼澤濕地減少、牧草地日益被蠶食縮小,已成為嚴重困擾經濟、社會發展的障礙。目前荒漠化與土地資源退化的研究多限於地理學及生態學等專業中,從地質學角度研究荒漠化已成為生態...
三江源區是我國生態系統最脆弱的地區和高寒草甸放牧侵蝕最嚴重的地區。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過度放牧導致高寒草甸大面積退化,黑土灘不斷擴展, 已成為我國最強烈的水土流失區,侵蝕導致高寒草甸土壤有機碳大量流失,已嚴重威脅源區的生態安全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從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的角度出發,以小流域為研究單元,利用4個...
江蘇省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於2014年獲得江蘇省教育廳批覆,核定總投資300萬元,下達首批建設資金100萬元,正在建設標準氣象觀測場、測流堰、綜合觀測塔、野外水土流失定位監測水量平衡場等設備。研究方向 土壤侵蝕規律及其控制、森林水文與理水機制、生態防護林構建理論與技術、岩土穩定機制與邊坡防護、流域生態過程...
(2)利用實際氣象觀測數據,結合網路氣候數據資料,對區域氣候變化的趨勢、規律及其生態影響進行研究;(3)定量研究人類活動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幅度,規範區域生態環境的綜合保護措施。方向2:河流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1)通過長期定位監測與實驗研究,闡明三河交匯區域的生態環境變化,特別是河流...
三江源和祁連山等區域屬高寒乾旱生態系統,生態環境脆弱且易發生退化,遭到破壞後恢復難度大且過程緩慢,短期內難以全面恢復;東部乾旱山區等生態板塊仍無專項建設資金支持,局部地區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問題依然突出,區域性生態安全格局尚未穩固形成。城鎮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突出,環境管理治理能力較弱企業造成的局部...
以調控地表徑流減少水土流失為目標,以城市及小流域生態系統為單元,研究黃土區生態環境特徵及演變規律。重點探求水土流失規律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系統結構功能及調控原理;研究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恢復、重建退化生態系統,提高系統整體功能的途徑和措施,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哈爾濱產乙醇桿菌過量產氫代謝途徑與機制解析》(30870037)(2009.1—2011.12,主要參與);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分子生態學的產氫發酵系統高效功能菌群構建與調控》(30470054)(2005.1—2008.12,參與)獲得獎勵及榮譽 2020年12月,遼寧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個人排名第四);...
實驗室瞄準喀斯特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圍繞物質循環與生態環境演變之間的關係這一核心科學問題,凝練科學目標,開展了具有基礎性和前沿性強的、突出地球化學和生態學、生物學等學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在物質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其控制過程機理、如流域侵蝕與水土流失、岩石/土壤/植被界面物質循環與成土作用和生態...
其中以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所帶來的影響最為嚴重,很多物種從地球上消失或瀕臨滅絕,人類自己也受到公害的侵擾和威脅。環境問題可以說在古代就有了。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中國的黃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由於大規模地毀林墾荒,而又不注意培育林木,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以致良田美地逐漸淪為貧瘠土壤。產業革命以後,社會...
3.恢復生態學:草原區、荒漠區、西南喀斯特地區 毛烏素沙地土壤水分含量特徵及植物群落演替規律的研究,揭示了半乾旱的毛烏素沙地不同演替階段地表土壤機械組成和根系分布對土壤水分和生態系統水文過程的影響,由此解釋了沙地上植物群落演替的規律及其驅動機理。對毛烏素沙地和渾善達克沙地生態系統的研究得出,維持合理的植被...
(六)生態系統脆弱和水土流失嚴重是強侵蝕區的顯著特性。強侵蝕區的污染控制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治理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既控制水土流失,又要恢復區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生物治理與工程治理相結合,利用土石工程、綠化等措施,加快治理水土流失。(七)入湖庫河流是輸送面源污染物的重要途徑。入湖庫河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污泥堆肥過程中三氯生的降解轉化規律及其環境風險研究,主持, 2014.1—2017.12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生活垃圾收運與處理系統智慧型監控技術及裝備開發,主持, 2014.1—2017.12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專題:城市垃圾厭氧發酵處理廠臭氣快速監測技術及線上監測設備研發,副主持, 2013.1—2015.12 中...
對公園內的土壤、大氣、水環境質量,噪聲、環境本底天然放射性劑量水平,水土流失情況,居民及旅客活動等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情況進行陳述和評價,並對生態環境影響做出預測。7.1.2 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對公園生態環境提出保護措施7.2 自然災害防治對公園範圍內及所在地區的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病蟲害、極端氣候災害、遊客...
複雜材料的微相平衡和結構演變 無機功能納米顆粒製備新技術、新原理 低位熱能露點蒸發淡化技術研究 微環境中細胞生長與生產的特性與基本規律 複雜多相新化工過程的化學工程特性研究 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與生態毒性微觀機理研究 三、生命科學 氯代硝基苯類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途徑和機理的研究 中國西北地區微生物資源、分類...
(5) 煤矸石山生態重建模式及其效應,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第二)(6) 採煤沉陷對耕地的影響規律及其綜合復墾技術研究,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3(第一)(7) 礦山復墾土壤重構的理論與方法,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第一)(8) 採煤驅動下的土地生態系統演變監控及重建的綜合技術...
表明隨著生境的恢復,林木所受的競爭壓力先增大後減小,並隨著闊葉樹的進入再次增大。 本項目首次將IPM模型套用與我國南方紅壤侵蝕退化地先鋒種群動態研究中,回答了從侵蝕劣地到針闊混交等不同生態恢復階段馬尾松先鋒種群動態變化規律及驅動機制,為南方紅壤侵蝕退化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恢復提供了種群生態學的理論依據。
7、湘陰縣瓜類蔬菜——優質晚稻病蟲害生態調控技術研究與示範。8、長沙綠世界生態智慧型化設施水培蔬菜病蟲控制技術研究。9、湖南稻水象甲發生髮展規律及其生態學的研究。10、水稻有害生物生態調控和農藥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11、水稻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12、超級雜交稻節氮高產栽培技術對主要病蟲的影響...
李振岐, 王美楠, 賈明貴,等. 隴南小麥條鏽病的流行規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2):1-5.李振岐. 我國小麥品種抗條銹性喪失原因及其控制策略[J]. 大自然探索, 1998(4):72-77.李振岐. 加強生態農業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1999, 21(2)...
生物炭降低1,3—二氯丙烯及氯化苦大氣散發效果與機理 Bt棉田非靶標害蟲種群地位演替規律及其生態學機制 區域尺度的玉米基因飄流模型及在東北地區的套用 實驗室研究表明轉Cry1C和Cry2A基因水稻對非靶標節肢動物沒有負面影響 未知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 轉Bt基因抗蟲水稻研究進展 轉基因產品快速、高通...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與調度運行、全國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全國防洪規劃等研究工作;人類活動對水文循環、自然環境的影響及各類工程對水環境的影響評價,河流水質數值模擬,水體中污染物的稀釋、擴散、遷移規律及其在水環境分析、預測和水污染治理中的套用研究;完成了套用3S技術複測水庫庫容曲線、水土流失調查、洪水監測、...
呂鎮梅,女,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教授,博導。浙江大學“求是青年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2015)獲得者、浙江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2014年)獲得者。主要從事污染物的微生物生態學、毒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國微生物學會環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委員、浙江省生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