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

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

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是一種四川省成都市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生產始於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為釀酒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合理的生存空間,孕育了水井坊酒古老、獨特的風格。傳統的生產操作工藝歷經幾個世紀的洗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結合現代科技,形成了今天水井坊的獨特生產工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
  • 遺產級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批准文號:國發〔2008〕19號
  •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 項目編號:927 Ⅷ-144
  • 申報單位:成都市
技藝簡介,技藝淵源,傳承人,

技藝簡介

國務院國發[2008]19號檔案,正式批准大泉源傳統釀造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泉源與茅台五糧液、水井坊、劍南春等國優名酒一起,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六百餘年的歲月風雲中,在元、明、清三朝歷史的演變下,酒坊遺址中的釀酒文物已深染上了歲月的黃,而穿越元明清三朝的酒窖,在水井坊公司與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清華大學的合作下,利用現代先進的微生物技術,從水井街酒坊釀造環境中分離出特殊微生物,激活繁殖了以“水井坊一號菌”為代表的古糟菌群,以此為起點研製出彌足珍貴的水井坊酒。

技藝淵源

這座遺址已經被保護起來,成為古代成都釀酒文化歷史的實物見證。而飽含600多年釀酒技藝的水井坊酒,則繼續承載著中華傳統釀酒文化精髓,遠銷海內外。水井坊品牌誕生12年來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蹟有目共睹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詩人李白為成都的旖旎風光、繁華市相而歌詠的名篇佳作,膾炙人口,流芳百世。但詩人卻未曾想到,他為之歌頌的這塊物華天寶的膏腴之地,竟能上迄古蜀徙治於此,下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作為一方之都會而名稱不改、城址不遷,歷時二千三百餘年興盛依舊,甚至助成他千古文名的美酒佳釀也依然澤被後人。這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觀,也是中國酒文化發展史上的奇觀。
成都平原以成都為中心,是介於其西邊龍門山、邛崍山與東邊的龍泉山之間的一片沖積、洪積平原,是中國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平原。溝谷發達,谷地寬平,地勢成“扇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河網輻射開來,形成幾十條分支,都流向成都平原,形成了豐富的水網化環境。古蜀人利用這得天獨厚的條件,巧奪天工,建立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河流能夠自流灌溉整個平原地區,遂使成都平原真正達到了“水旱從人”的程度,成為世人心目中的“天府之國”。

傳承人

賴登燡——中國著名白酒專家、國家級釀酒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釀酒生產技術、酒體設計及科研開發工作已有40餘載,榮獲部、省科技進步獎14項,發表科技論文60餘篇、釀酒著作3部,水井坊酒研髮帶頭人。
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