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水溫反應
由於水的導熱性比空氣大約23倍,人體在水中散熱比在空氣中快近25倍,因而機體所受的寒冷刺激較大。機體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身,對寒冷刺激會產生一系列反應,具體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反應
第一期反應:人體剛入水時,皮膚受到冷的刺激,機體首先是減少熱的散失,通過神經反射作用使人體表血管收縮,減少皮膚的血液循環,從而減少從皮膚散失的熱量。由於皮膚血管收縮,此時可感到寒冷。但這沒有關係,積極進行活動後就會轉入第二期反應。
第二期反應
第二期反應:即機體對寒冷刺激的積極反應,此時通過神經體液調節,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物質代謝增強,產熱增加,心臟工作加強,血液循環加快,皮膚中小動脈擴張,體表血液供應增加,溫度上升,因而此時不再感到寒冷。這是在水中運動的適應時期。
第三期反應
第三期反應:人體在水中的適應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在水中的時間過長,熱量大量散失並超過了體內產熱,其他生理機能的代償能力也減弱,此時,機體為了保持體溫,皮膚的小動脈又收縮,但靜脈卻擴張。由於體表血液循環減弱,於是又出現冷的感覺,並發生嘴唇青紫、戰抖等徵象。這已是身體不能適應冷水刺激的表現。一旦此期出現,應立即出水,以免機體在水中發生不良後果。出水後立即擦乾身體進行活動,並可喝些熱飲料。
機體差異性
身體機能良好並對冷水已適應的人,第一期反應不明顯,很快就進入第二期,而且持續時間較長。機能不良或適應能力較差者,第一期反應明顯,第二期持續時間短,甚至未進入第二期,就很快出現第三期反應,入水後要積極活動。
適宜的水溫
水的溫度對身體反應有很大作用,進行水中運動時必須注意水溫。室內游泳池的水溫一般以22~26℃為宜,對於初次鍛鍊者的水溫控制應稍高些,已適應者的水溫則可低一些。天然水域的水溫無法控制,但對於一般成年人來說,低於19℃的水溫不宜進行水中運動,而對於已適應者,水溫可較低,比如冬泳者能適應接近於0℃的水溫。兒童的相對體表面積較大,散熱較多,因而對寒冷的抵抗力較差,因此對水溫要求較高,一般不應低於25~26℃。
項目發展
過去十幾年來陸上健身操在國內非常流行,但在運動過程中,人體處於部分緊張,肢體關節產生一定的壓迫,有很大的衝擊性,可造成肌肉骨骼組織的損傷。而在水中,由於水的浮力(升力)、壓力和阻力的影響,不僅能使運動時與陸地上地面造成的衝擊力減至最低,同時也增加了每個動作的強度,消耗能量大,增強心肺功能和提高肌力。
“水上健身運動”是一種新穎的健康理念,是20世紀中期在歐美各國興起的一項水中運動。它適合不同層次的人士健身、減肥,已被人們認為是最健康、最見效也是最無副作用和安全的一種塑身運動。它包括“水中瑜珈”、“水中器械”和“水中有氧操”等。這些健身項目是一種將陸上健身和游泳及水上芭蕾運動相結合的綜合健身方法,充分利用了水的阻力、浮力、壓力、傳熱性和水的按摩性等,通過多項運動組合及結合了國外最先進的水中健身、水上芭蕾基礎、健美操、形體操等健美訓練方法,使參加者不需游泳技巧、不需特殊裝備、不論男女老幼,通過一整套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水中形體訓練,在較短時間內消除多餘脂肪、塑造苗條形體,使鍛鍊者達到陸上運動無法比擬的特殊效力。
在水中健身是什麼樣的感覺?或許一些人更願意把它理解成游泳,實際上,這種在北京甚至是在全國頭一回出現的健身項目,集合了水上芭蕾、舞蹈、有氧操、形體塑造、泳姿訓練多方面的內容,既有陸上動作,還有水中動作,可謂多種風格的大融合。
前國家水上芭蕾隊運動健將陳琦曾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得好成績,如今做起了水上健身操的推廣工作。她講,人們在陸地上進行蹦蹦跳跳的運動時,最容易造成損傷,而在水中運動,因為有了浮力,減少了陸上運動對關節的衝擊力,使骨骼不易受傷變形。另外,人們在水中運動時受阻感是空氣的883倍,每完成一個動作都要消耗不少的體力,而這種“負重”又比單純的綁上沙袋要柔和得多。對女同胞來說,水流對身體的摩擦拍打不僅是一種“柔性的負重”,而且還能減少皮膚鬆弛老化,使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況且,專家的研究結果證明,在水中運動20分鐘,相當於陸上運動1小時,水中健身操因其特別的健身效果已在許多國家流行開來。陳琦說,水中健身並不要求參加者一定要會游泳,因為訓練的水池水深只有1米到1.4米左右,對許多渴望游泳卻苦於難入門的朋友來說,學習水中健身操倒不失為學習游泳的一條捷徑。因為,水中健身操的內容包括陸上協調舞姿、池邊墊上操、水中有氧操、水中形體塑造、泳姿訓練、水中伸展6部分的內容,完成全部動作需要70分鐘的時間,而幾乎60分鐘的時間都是在水裡,因為水中動作花樣多且趣味性強,很容易使人對水產生興趣,消除“畏水感”,從而逐漸掌握規範的游泳動作。
學員在開始訓練前,教練會根據每個人的心理、生理及體能分析測試結果,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計畫,一般一周練2至3次,每節課的訓練內容都會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的調整。水上健身操除了針對女性朋友的減肥塑體類內容外,還有專門針對少年、老年、產後康復及病理康復的訓練內容,究竟效果如何,恐怕還是得等您嘗試過了再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