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之性是由氣與形質結合而成的一種人性。宋明理學家關於人性的一個概念。與“天地之性”相對。北宋張載首先提出。《正蒙·誠明》篇:“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氣質之性有四個特點.
氣質之性有四個特點:(1)與生俱來;(2)主要指人的情慾而言;(3)有善有惡。“性未成則善惡混”(《正蒙·誠明》),因此,必須“變化氣質”,以繼善為善,去惡成善;(4)差異性。“人之剛柔、緩急、有才與不才,氣之偏也。”(同上)即氣有厚薄、寬偏、清濁等的不同,所以各人就具有特殊形式的氣質之性。
氣質之性是由氣與形質結合而成的一種人性。宋明理學家關於人性的一個概念。與“天地之性”相對。北宋張載首先提出。《正蒙·誠明》篇:“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氣質之性有四個特點.
氣質之性是由氣與形質結合而成的一種人性。宋明理學家關於人性的一個概念。與“天地之性”相對。北宋張載首先提出。《正蒙·誠明》篇:“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
義理之性是理學家提出的一種純善的人性。亦稱“天地之性”、“天命之性”、“本然之性”、“理性”。與“氣質之性”相對。...
與“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有聯繫的,還有“道心、人心”的理論。朱熹認為,“道心”出於天理或性命之正,本來便稟受得仁義禮智之心,發而為惻隱、羞惡、...
在人性論上,朱熹發揮了張載和程頤的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觀點,認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專指理言,是至善的、完美無缺的;“氣質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
中國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將人性分為天性與後天習得;北宋張載的性二元論,又把人性劃分為氣質之性與天命之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不存在先驗的人性和先驗的...
(即仁義禮智)上去,便是道心”(《朱子語類》卷七十八),道心是天理,是“天命之性”;人心是天理與人慾相雜的“氣質之性”有善有惡,故要“革盡人慾,復盡...
“天地之性”,即是“天理”在人心中的體現。“氣質之性”是人稟受於“氣”而形成,即人的“血氣之身”,是“天命之性” 的 “安頓處”。“天命之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