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城市交通,城市交通事故的內涵,氣象與公路交通事故的關係,氣象對公路設施的影響,氣象對公路建設的影響,氣象與城市軌道交通事故的關係,氣象與航空交通事故的關係,氣象與水運交通事故的關係,
氣象與城市交通
交通是城市系統與外界進行人員與物質交換的主要手段,也是廣義城市生命線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交通的中斷將導致整個城市系統的癱瘓和功能的喪失。
作為城市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城市交通系統由交通工具、交通基礎設施、交通管理機構和交通企事業單位及從業人員等幾部分組成。按照交通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軌道交通、城市水運交通、城市航空交通等。按照運輸對象的不同,分為客運和貨運兩大類。進一步劃分,城市道路又有高速公路、主幹道、一般道路和街巷之分,水運又有海運與河運之分。
在城市交通系統的各種環境因素中,氣象因素是影響最大和最經常的。這些影響包括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施工的影響,對交通工具運行狀態的影響,對交通從業人員工作效率的影響等。這些影響有有利的方面,即有利於施工和交通運行的天氣和氣候條件,也有不利的方面,即影響施工和交通運行。氣象條件對城市交通的不利影響集中體現在由氣象因素直接或間接引發的交通事故上。
由於下墊面性質的改變和大量高強度的人類活動,使城市氣候具有與鄉村不同的特點。城市交通系統也遠比鄉村發達和密集,由此造成氣象條件對城市交通的影響要比對鄉村交通的影響大得多,且具有很不相同的特點。例如城市裡的軌道交通、立交橋與隧洞都是鄉村所沒有的,而鄉村的馬車、拖拉機運輸在城市裡也沒有。熱島效應和霧、霾對交通的影響,城市明顯大於鄉村但洪水、冰雪和凍融對交通的影響,鄉村通常要大於城市。
城市交通事故的內涵
城市交通事故指由於人為或自然的原因,使城市的交通設施或交通工具受到一定損壞,從而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或由於出現某種障礙致使城市部分地區的交通堵塞至癱瘓,從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
城市交通事故的發生,既有人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有時是二者共同作用。在人為因素中,既有責任性因素,也有技術性因素。自然因素有氣象、水文、海洋、地質、生物、天文等多個方面。本書將重點討論氣象因素誘發或導致的交通事故。廣義的交通事故還包括由交通事故引發的次生災害,如撞車或翻車導致車載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海上油輪失事造成海面被泄漏的原油污染等,也包括各類自然災害對交通設施的破壞。
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發生交通事故六七十萬起,死亡10萬多人,受傷5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30億元以上,其中機動車交通事故占到90%以上。交通事故總數和經濟損失雖然略有下降,但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芸至還略有上升,2006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又比上年下降9.4%。
氣象與公路交通事故的關係
交通事故雖然總體上被列為人為災害,人為原因在大多數交通事故中起到主導作用,但是環境條件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特別是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責任心不強或操作失誤往往會釀成大禍。
氣象對公路設施的影響
我國的季風氣候有降雨集中的特點,毎年夏秋都有局地暴雨發生,特別是颱風登入的時候,暴雨經常引發山洪和土石流,沖毀路基和橋樑、涵洞。2007年7月17日和18日,重慶和濟南先後降特大暴雨,多處公路被沖斷,濟南市中心區道路中央安全島數百千克重的邊沿石郴被沖走。1994年7月底受第3號颱風影響,華北北部和遼寧西部發生特大暴雨引發山洪,衝垮北京東郊主幹公路上多座涵洞和橋樑。遼寧錦州市委書記在去現場指揮搶險的公路上被洪水沖走殉難。
高寒地區的公路,冬季因嚴寒使路基凍脹,早春化凍時翻裝強烈使路基變軟路面損壞,一經碾壓更會變得凹凸不平,基至無法通行。
氣象對公路建設的影響
公路建設在選線時應避開山洪與滑坡、土石流高發區,路基高度設計要考慮地形與城市發生暴雨時的積水深度。高寒地區的城市,應將路基深設計為季節性凍土最大深度以下0.25 m,否則容易在早春解凍時發生路面翻漿。公路施工時,混凝土路面要求氣溫不低於4℃,瀝青路面則要求不低於15'C。寒冷地區的城市路面,可使用熔點較低的瀝青但在炎熱地區,必須使用熔點較高的瀝青。
氣象與城市軌道交通事故的關係
城市軌道交通主要包括城市鐵路和地下鐵道,山區城市還有纜車,有些城市還有有軌電車。城市軌道交通除有軌電車外,都是封閉運行,一般不會發生衝撞行人的交通事故。但是軌道交通運行速度很快,體積和重量大於汽車,慣性很大,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撞擊力很大,破壞性很強。纜車雖然運行速度不快,但一旦失事墜落,破壞力也是很大的。
影響鐵路交通的氣象條件與公路相似。我國每年發生鐵路交通事故一萬多起,死亡八千多人。其中主要鐵路幹線平均每年因洪水沖斷橋樑、涵洞或路基而中斷交通在100次以上,像1963年海河流域洪水、19?5年河南中部大水、1991年江淮洪澇、1998年長江洪澇都曾造成京廣鐵路和京滬鐵路許多天不能通行。
鐵軌積雪,車輪易打滑空轉,有時還會出軌。積雪厚達40 cm時,行車速度降低;達70cm時需要清除積雪才能通行。1992年11月18日到20日東北中南部特大暴雪,瀋陽鐵路局有9000多千米鐵路無法正常運行,停運或折返客車230多列、貨車近千列,鐵路部門組織了?萬多人突擊掃雪排障。鐵路鋼軌留有軌縫是為了防止熱脹冷縮導致變形。1980年2月19日日本中部大雪使40次列車被取消,120次列車晚點,3萬多人的上班被耽誤。低溫下火車的機用柴油可能凍結而使機車的牽引力明顯下降。溫度很低時鐵軌可收縮變形,如加上冰雪阻隔,有時可造成道岔不能正常合攏,信號燈不亮,易釀成事故。
凍雨倒塔造成的停電可迫使電力牽引機車停止運行,2008年1月25日下午湖南省郴州市白石渡的10萬伏高壓線塔因凍雨倒下,搭在2.5萬伏的鐵路接觸網上。4小時後N582次列車被迫剎車。京廣線郴州至衡陽段至少發生3處險情,造成7000多次電力中斷,未燒毀的接觸網也被冰雪包裹險象環生。截止到1月25日晚已有數十輛列車被迫停在沿線。
大風對鐵路設施可造成損害,並使火車運行速度降低,側面強風甚至可以使列車傾覆。我國內地各大城市規定的安全臨界風速一般為22 m/s,超過這一風速,列車應停駛待命。新疆風口地區的規定是32 m/s.2003年4月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途中的三十里風區連續刮12級大風並伴隨強沙塵暴,有一列火車被顛覆,列車運行停止了4天。
濃霧對列車運行也十分不利,司機往往不容易看清前方的信號燈,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撞車或出軌事故。
城市的地下鐵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相對小些,但北京也發生過暴雨後雨水灌進地下車站和隧道的事故。地下鐵道全靠通風系統保持空氣的新鮮,要注意沙塵天氣對通風換氣質量的影響。台北市捷運在一次颱風暴雨襲擊中曾有13個車站被灌進水。
氣象與航空交通事故的關係
航空是受氣象條件影響最大的交通方式,幾乎所有氣象要素都與航行安全有關。空難事故大多數發生在起飛和降落兩個階段,空中飛行時發生事故相對較少。儘管空難事故發生次數和單位運距的事故傷亡及財產損失均遠少於道路交通,但由於一架飛機的載客人數和經濟價值均明顯多於一般車輛,每次空難事故都會引起國內外媒體與公眾的高度關注。
氣象條件對航空的影響包括對機場設施及跑道、飛機起降和空中飛行三個方面。影響跑道摩擦力的因素有降水、積雪、結冰、凍雨、積水等,影響飛機起降的因素有低雲、能見度、風向、側風、湍流、陣風、風的垂直切變等,影響空中飛行的因素有高空風、對流、湍流、颮線、急流、雷電、陣雨、凍雨、雲霧、霾、沙塵暴等。
氣象與水運交通事故的關係
水運交通包括河道航運、近海航運和遠洋航運。水運雖然速度較慢,但運量大,成本低,在沿江、沿海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河道航運的氣象因素包括洪澇、乾早、大風、雰、霾、冰凍等。
2001-2003年期間我國平均每年發生水上交通事故671起,死亡和失蹤484人。乾旱使河流水位下降到枯水位以下時將嚴重影響航運,2006年夏秋到2007年春季重慶市的持續乾早,曾使嘉陵江一度斷航,有些船舶被迫擱淺。海河流域過去通航里程曾達三千餘千米,20世紀60年代以後絕大部分支流長年乾涸,只剩下人入海口很短的一段尚可勉強通航。
洪澇時河流水位漲高,雖可通航,但有時安全標誌和沿岸碼頭也被淹沒,也會給航行帶來一些困難。
濃霧天氣容易發生船隻相撞事故,如2000年6月22日早晨,四川省合江縣榕建號機動短途客船在流水岩遇濃霧,駕駛員未按規定就近靠泊,加上嚴重超載和操作不當導致翻沉。船上221人全部落水,死亡和失蹤130人。2007年春,南桂機035輪在航行中突遇濃霧,船長疏於瞭望,措施不當,在由廣東佛山開往順德途中偏離主航道,觸碰325國道九江大橋的非通航孔橋墩,造成九江大橋部分橋面坍塌、南桂號輪沉沒的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