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狀細胞痣(balloon cell nevus)由組織學特徵命名。多發生於30歲以下青年,直徑很少超過5mm。只有當氣球狀細胞占黑色素細胞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時,才稱為氣球狀細胞痣。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1.極少見,多發生於30歲以下青年,但也可見於中老年人。
2.損害為單個淡棕色、稍隆起的丘疹,質軟,直徑很少超過5mm。常發生於頭、頸、軀幹、上肢和足部。
用藥治療
一般不會惡變。除美觀需要外,一般不必治療。
飲食保健
可以多吃一些含維生素的水果,如:蘋果等.建議: 除痣時,傷至皮膚真皮層而導致留疤,這種疤痕可通過較長時間慢慢恢復,平時多食蔬菜、水果、含維C的食品,少食色素食品。或到專業美容院做美白去印產品的護理,接受專業的呵護。
預防護理
注意生活飲食,注意生活起居。
病理病因
病因尚不明。
疾病診斷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為皮內痣和複合痣,內有所謂“氣球狀細胞”,系痣細胞內黑素體進行性增大,空泡變性所致。細胞較痣細胞大,直徑20~40μm,胞質呈空泡狀或細顆粒狀,對脂質、糖原或黏多糖染色均呈陰性反應。胞核一致,小而圓,常位於細胞中央。
只有當氣球狀細胞占黑色素細胞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時,才稱為氣球狀細胞痣。其在真皮內排列大小不等,在表皮內可單個散在或排列成簇。痣細胞一股為於病變周邊,也可與氣球狀細胞混雜在一起,並可見兩種細胞間過渡形式。
免疫組化:
1.氣球狀細胞黑色素瘤 瘤細胞明顯不典型,核有絲分裂象多見。
2.透明細胞腫瘤 氣球狀細胞痣的氣球狀細胞對S-100蛋白染色呈陽性反應。
併發症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後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