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燃燒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最富有創意,也是戰爭史上最奇特的武器。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美國以牙還牙,派出轟炸機對日本東京展開大規模空襲。這時,日本非常希望將戰火擴大到美國本土。然而,美日隔著浩瀚的太平洋,日本轟炸機根本沒有能力進行長距離的奔襲。一種極富創造性的足以把戰火引向美國心臟地帶的武器在這一背景下出爐了,它就是日本稱為fugo的風船武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氣球燃燒彈
- 研製時間:1942年
- 服役時間:1944年
- 國家:日本
研發背景,工作原理,構想,製作,
研發背景
1942 年,日本占領著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區,威風不可一世,好像就要稱 霸整個太平洋。美國軍隊經過珍珠港打擊後,好不容易逐漸恢復元氣,海軍開始反擊。 日本人第一次挨了炸,感覺到炸彈滋味不好受,沒有到別國領土上轟炸來得痛快。
於是許多人被激怒了,紛紛要求日軍對美國進行報復。許多人強烈要求日本政府派軍艦飛機去攻擊美國本土。 但日本參謀部清楚地知道,軍艦飛機要到美國本土去攻擊,非常困難, 犧牲會很大,不可能成功。航途如此遙遠,會被美國艦隊殲滅。可是要求“報復美國”的呼聲很高,於是許多高參和軍師,在謀劃著名一個“復仇行動”。
工作原理
美國情報人員發現,所謂的神秘氣球是地地道道的氫氣球,直徑有10米,是用三層牛皮紙粘合而成,上面塗上了用“魔鬼腳(土豆家族的一種)”製成的糨糊,密不透氣。氣球的底部縫有一個金屬圓圈,上面繫著一圈小沙袋、燃燒彈、炸彈以及控制裝置。
秘密並不在氣球身上,因為這樣的氣球誰都會製作,真正的秘密在大氣裡面。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就發現美國和日本之間的上層大氣存在一種奇特的現象,就這是後來被命名的“噴流”現象。這是一條剛好將美國和日本連線起來的狹窄的空中走廊,走廊里的空氣以每小時超過20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東快速流動。這條氣流的厚度有8米左右。
日本人將風船武器發向空中,到達噴流的高度後,風船武器隨著這條氣流向東飄去。在飄動過程中,氣球里的氫氣不僅會變冷,還會有多多少少的泄漏。這樣,氣球就會開始下降,氣球內部的氣壓計會監控氣壓的變化。當氣壓變化到一定限度時,氣壓計就會點燃電子引信,扔掉一個小沙袋。重量減小後,氣球自然再度升高。
氣球就這樣高低相間地前進,直到沙袋(壓艙物)用完。日本人計算得相當準確,沙袋扔完後,氣球也剛好飄到美國本土上空。整個過程長達三到四天。這時,氣球下降後往下扔的就不是沙袋,而是它自身攜帶的燃燒彈和炸裂彈了。燃燒彈扔完後,氣球進入自毀階段。可謂來無蹤,去無影,難怪美國人將其稱之為“神秘氣球”。
一件風船武器一般攜帶5顆燃燒彈和1顆炸裂彈。攜帶燃燒彈的目的是在美國西北部地區的大森林裡放火,消耗美國的自然資源,在美國居民中間製造恐慌,從美國的後方打擊美國。
構想
製作
氣球燃燒彈以一種源於中國的手工紙--桑皮紙為原料製作,以桑樹的皮為紙漿的主要原料,紙的韌性極好。桑皮紙用柿膠(即中國的柿油)浸過之後,紙張的孔隙被封閉,且具有一定的抗水性。中國和日本生產傳統紙摺扇、遮陽傘就是這種工藝。用600條裁成一定形狀的紙條裱糊起來,可以形成一個10M直徑的氣球,充上氫氣後能夠提供300KG(海平面)的升力。每個氣球的吊籃裝有1枚150KG常規炸彈和2枚小型燃燒彈,有30個6磅重的沙袋。在日本本土放飛後,可以上升到10000-12000M的高度,這裡有一股向東的高層大氣急流,穿過太平洋直到美洲大陸上空,一旦氣球進入這股氣流,就可以以160-300KM/H的速度飛行,65-70個小時後抵達美洲上空。飛行途中,氣球的氣囊中的氫氣不斷損失,高度不斷降低。為了使氣球達到美洲大陸上空,氣球的吊籃周圍吊有30個6磅重的沙袋,當氣球的高度低於10000M時,吊籃上的氣壓計就通過一個連動機構拋投一個沙袋,氣球的高度又恢復到10000M以上。30個沙袋拋完後,按照計算,氣球已經達到美洲大陸上空,吊籃中由電池驅動的機構自動將炸彈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