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創傷性鼻竇炎

氣壓創傷性鼻竇炎(barotrauma of the sinus)醫學病症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壓創傷性鼻竇炎
  • 外文名:barotrauma of the sinus
治療基本信息,別名,分類,ICD號,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鼻竇炎的臨床表現,鼻竇炎的併發症,檢查,診斷,症狀及體徵,影像學檢查,鑑別診斷,鼻竇炎的治療,去除病因,平衡氣壓,預防控制感染,手術治療,預後,鼻竇炎的預防,相關藥品,

治療基本信息

氣壓創傷性鼻竇炎(barotrauma of the sinus)系指外界大氣壓發生驟變時,鼻竇腔內外氣壓差太大所引起的鼻竇黏膜充血腫脹,甚至黏膜或黏膜下出血、水腫等一系列竇腔黏膜病變。好發於額竇和上頜竇。正常人的鼻竇竇口經常保持通暢,當外界氣壓升高或下降時(如飛機上升或下降),氣體可以通過竇口從高壓流向低壓,使竇腔內壓力與外界保持平衡,不致發生氣壓損傷。但在某些病理原因下,如發生竇口阻塞,鼻竇內外通氣不暢時,因外界氣壓的變化,可產生竇腔內外壓力不平衡,而發生氣壓損傷。早期因航空設備簡陋,而多見於飛行員,故又稱航空鼻竇炎,隨著航空科學和航空設備的發展,飛行員發病率漸減少,而乘坐高速電梯、高空娛樂設施,高壓氧艙治療,潛泳等均可成為本病發病誘因。

別名

鼻竇氣壓傷;航空鼻竇炎

分類

耳鼻喉 > 鼻及鼻竇疾病

ICD號

J34.8

流行病學

氣壓創傷性鼻竇炎多發於額竇,次為上頜竇,篩竇及蝶竇少見。

病因

正常鼻竇在外界氣壓發生驟變時,可通過自然竇口的空氣流通,調節竇腔內外氣壓平衡,故不發生病變。由於鼻腔阻塞因素的存在可以引起竇腔通氣功能障礙,若阻塞因素在竇口,如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竇口黏膜水腫,中鼻甲肥大等,當外界氣壓下降時(如飛機爬升),則竇內相對高壓的空氣可沖開竇口外阻塞因素,排出氣體,使竇腔內空氣與外界保持同樣的壓力,而當外界氣壓突然升高時(如飛機下降),竇內氣壓低於大氣壓,則阻塞因素被壓迫至竇口,導致高壓氣體無法進入竇腔,造成竇腔內外氣壓差過大,而產生一系列鼻竇病變;相反,若阻塞部位發生在竇腔內,在外界氣壓降低時,由於阻塞因素的存在,竇腔內正壓不能平衡,而在氣壓升高時,外界壓力能夠推開竇腔內的阻塞因素,竇腔內的負壓能獲得平衡,故其症狀出現在飛行上升階段。引起竇口阻塞的原因,最常見的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如鼻腔或鼻竇的急、慢性炎症,鼻息肉,變態反應病等,導致竇口附近黏膜組織腫脹增生,或膿塊栓塞;鼻腔骨骼發育結構上的缺陷,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厚等,亦可造成竇口阻塞。

發病機制

氣壓創傷性鼻竇炎以額竇及上頜竇多見,病理改變表現為竇腔黏膜充血水腫,漏出液積聚,嚴重時出現竇腔黏膜剝脫,黏膜下血腫。由於各組鼻竇在解剖結構上的差別,額竇有較長的額鼻管,因此最易遭氣壓損傷的是額竇,其次是上頜竇。損傷時由於竇腔內負壓引起黏膜腫脹、血管擴張、漿液滲出和出血,或有血腫形成。

鼻竇炎的臨床表現

氣壓創傷性鼻竇炎主要的症狀是局部劇痛,疼痛的程度依壓力變異的條件環境而不同。發生於額竇或篩竇者常有眼部刺激症狀,出現眼脹痛、流淚、球結膜充血和視覺模糊等症狀;發生於上頜竇者常伴有上齒列牙痛、眶下神經區皮膚感覺障礙,有時伴有鼻出血、同側流淚、眨眼、視物不清。病情較輕又無繼發感染者,數小時至數日內可逐漸恢復;較重者有時需數周才能痊癒。病程遷延者,必然發展為較重的化膿性鼻竇炎,則症狀嚴重而恢復更慢。

鼻竇炎的併發症

有鼻分泌物增多或有血性分泌物等症狀;嚴重者突然出現的劇痛會導致反射性自主神經障礙或意識障礙而致失能,或發展為較重的化膿性鼻竇炎。

檢查

鼻竇X線攝片表現為竇腔模糊,呈不均勻雲霧陰影或有半月狀血腫影和積液平面,如竇腔內見單個或多個圓形或卵圓形陰影提示黏膜下有血腫形成可能。鼻竇CT可更清楚地顯示上述病變,對診斷本病較X線攝片更有意義。

診斷

症狀及體徵

(1)病史:有乘飛機或做低壓氧艙檢查史,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為誘因。
(2)飛機上升、下降或做低壓氧艙檢查時,額部及鼻竇區疼痛,尤其是急速下降時,疼痛顯著,甚至為刺痛。
(3)有時伴有上牙痛和眼悶脹感。疼痛較劇時,可有流淚和視物模糊
(4)鼻腔檢查可見鼻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有時分泌物帶有血絲,少數患者有少量鼻出血。

影像學檢查

X線平片檢查,常採用鼻頦位和鼻額位,見竇腔變小、模糊,可有液平面。若出現有半圓陰影,往往提示竇腔有血腫形成。CT掃描可更清楚顯示上述病變。

鑑別診斷

鼻竇炎的治療

去除病因

去除鼻腔內阻塞因素,如切除鼻息肉,矯正偏曲鼻中隔,治療鼻炎,收斂鼻黏膜等,鼻腔滴用1%麻黃鹼以利通氣,直至鼻腔、鼻竇通氣良好。鼻竇氣壓損傷發生後應停止飛行或潛水,進行適宜的治療,待症狀消失,鼻腔功能恢復後,經氣壓艙檢查證實無其他潛在性竇口阻塞因素存在時可繼續飛行或潛水作業。若起源於上呼吸道炎,套用抗生素防止感染;伴有變態反應因素者,套用抗過敏藥物

平衡氣壓

竇內負壓可致嚴重疼痛,可用上頜竇穿刺,鼻腔置換療法,中鼻甲骨折外移,鼻腔黏膜收斂等辦法,可使疼痛減輕,避免病情繼續加重。

預防控制感染

早期應注意預防感染,如有明顯化膿性鼻竇炎表現者可抽取膿液培養,選用敏感抗生素。

手術治療

竇腔內血腫形成,經治療6個月後不吸收且伴有感染,可選擇上頜竇根治術,以清除病灶;對矯治無效或反覆發生氣壓損傷的頑固性患者,可行鼻中道開放手術,除去中鼻甲前部。上頜竇患病者可行上頜竇鼻內開窗術;額竇患病時可行額竇鼻內開放術,除去前組篩竇,縮短鼻額管,擴大額竇開口或開放額竇底壁,術中注意保存黏膜。如能在鼻內鏡下手術,則效果更好。

預後

輕度氣壓創傷性鼻竇炎,經過數小時或數日,竇腔內病變可自行吸收。嚴重者需要數日或數星期,始可恢復。有黏膜下血腫者,恢復緩慢,需3~6個月之久。如有感染,可以發生化膿性鼻竇炎。

鼻竇炎的預防

鼻竇、鼻腔通氣功能欠佳者,包括急性鼻炎患者,儘量避免接觸氣壓驟變的環境,如飛行、潛水及高空娛樂設施,必要時先使用血管收縮劑滴鼻,有助於預防本病的發生。患嚴重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炎或鼻竇炎者不宜從事飛行或潛水作業,必須預先矯治。有急性上呼吸道炎症者,不應參加飛行或潛水。鼻竇通氣欠佳者乘飛機時,當飛機下降前,宜先以血管收縮劑滴鼻,以保持竇口通暢。

相關藥品

氧、麻黃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