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不足,病因病理學名詞。指正氣不足。《靈樞·口問》:“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氣不足可見於各個臟器,如:上氣不足為五臟六腑上升於頭部的精氣不足。肝氣不足,又稱肝氣虛。指肝之精氣不足的病證。肺氣不足,即肺氣虛。胃氣不足即胃氣虛。胃氣虛弱出現的證候。中氣不足,即脾胃之氣虛弱、運化失職。
氣不足是中醫的說法,中醫認為精,氣,神,人之三寶。其中的氣,與健康和疾病關係密切。因氣行於體內而無形,發於體外而無影,運走自如,可知覺而不可見,因故得名。真氣之氣運行於經、絡、脈之中。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充養五臟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人的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當氣的運動失衡時,就會引發疾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中醫科
- 常見發病部位:各個臟器
- 常見病因:肺氣不足由寒溫不適、久咳傷氣、悲傷所致;肝氣不足是肝氣失常;膽氣不足為病後膽氣虛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 常見症狀:上氣不足耳鳴目眩;中氣不足食欲不振,食後腹脹,眩暈;肝氣不足病目不明;肺氣不足咳喘無力,氣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