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法(第11卷)》是2012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暉、陳金釗 主編。
基本介紹
- 作者:謝暉、陳金釗 主編
- ISBN:9787561543320
- 頁數:418
- 定價:55.00元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分為學理探討、經驗解釋、制度分析、社會調研、域外視窗五部分,包括“民間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中的地位”,“論民間司法的概念”等文章。
作品目錄
《民間法》年刊總序
學理探討
民間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中的地位
論習慣法對於中國法制(法治)建設的價值
“民間法”概念問題辨謬
論民間司法的概念
民間調解的重新定位
糾紛和解的功能——個案解決視角
也論習慣與習慣法——接著《論習慣與習慣法》一文說
立足於司法立場的民間法研究——評張曉萍《民間法的司法運用》
經驗解釋
當代中國習慣法與國家立法——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法規(規範性檔案)中的習慣法為例
民間法、民族習慣法與司法審判——運用善良風俗,彰顯和諧司法
淺談善良民俗習慣在民事審判中的適用及相關問題
論習慣進人司法的方法
民間法作為司法調解規則的論證模式
論民間習慣法在行政裁決中的地位與適用
風俗習慣在民事調解中的適用研究
制度分析
互治視角下僱傭糾紛化解機制研究——以民國時期華北地區的鄉村僱傭市場為例說明
民間慣例、糾紛解決與社會秩序——以乾隆刑科題本租佃關係史料為考察中心
大變局中的小風景:民國初年民事裁判中的習慣、法理與情理——以民國初年“姚藍氏與姚志森等人田產糾紛案”為對象
清中後期黔東南文斗寨苗族典制研究
羌族習慣法中的糾紛解決機制
改土歸流時期羌族土地制度探析
唐五代買賣中的違約處分:一種習慣法的視角
觀念經典詮釋:論漢代天人合一法思想的三個層面
構建中國強制調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評《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第122條
社會調研
民間糾紛解決之道的演變——基於甘肅X村、L村和M村的民俗、習慣與司法實踐
村規民約的主要樣態及其價值基礎的討論——以銅仁樣本為基礎的研究
林權制度的法律實踐與地方建構——基於粵北高村的調查
新型村級自治組織與農村土地糾紛解決——以協商民主為視角
習慣法視角下的客家社會文化變遷——以五華縣平安村為例
蒙古族聚居區的刑事和解實踐考察——文化與個體行動邏輯的解釋框架
論“吵架”現象背後的規則信任缺失
山東省安丘、臨朐生育風俗考
域外視窗
跨國民間法初探——以全球經濟的私人規制為視角
英屬殖民地民間習慣的司法查明
學理探討
民間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中的地位
論習慣法對於中國法制(法治)建設的價值
“民間法”概念問題辨謬
論民間司法的概念
民間調解的重新定位
糾紛和解的功能——個案解決視角
也論習慣與習慣法——接著《論習慣與習慣法》一文說
立足於司法立場的民間法研究——評張曉萍《民間法的司法運用》
經驗解釋
當代中國習慣法與國家立法——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法規(規範性檔案)中的習慣法為例
民間法、民族習慣法與司法審判——運用善良風俗,彰顯和諧司法
淺談善良民俗習慣在民事審判中的適用及相關問題
論習慣進人司法的方法
民間法作為司法調解規則的論證模式
論民間習慣法在行政裁決中的地位與適用
風俗習慣在民事調解中的適用研究
制度分析
互治視角下僱傭糾紛化解機制研究——以民國時期華北地區的鄉村僱傭市場為例說明
民間慣例、糾紛解決與社會秩序——以乾隆刑科題本租佃關係史料為考察中心
大變局中的小風景:民國初年民事裁判中的習慣、法理與情理——以民國初年“姚藍氏與姚志森等人田產糾紛案”為對象
清中後期黔東南文斗寨苗族典制研究
羌族習慣法中的糾紛解決機制
改土歸流時期羌族土地制度探析
唐五代買賣中的違約處分:一種習慣法的視角
觀念經典詮釋:論漢代天人合一法思想的三個層面
構建中國強制調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評《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第122條
社會調研
民間糾紛解決之道的演變——基於甘肅X村、L村和M村的民俗、習慣與司法實踐
村規民約的主要樣態及其價值基礎的討論——以銅仁樣本為基礎的研究
林權制度的法律實踐與地方建構——基於粵北高村的調查
新型村級自治組織與農村土地糾紛解決——以協商民主為視角
習慣法視角下的客家社會文化變遷——以五華縣平安村為例
蒙古族聚居區的刑事和解實踐考察——文化與個體行動邏輯的解釋框架
論“吵架”現象背後的規則信任缺失
山東省安丘、臨朐生育風俗考
域外視窗
跨國民間法初探——以全球經濟的私人規制為視角
英屬殖民地民間習慣的司法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