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br

月餅,又稱月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引起極大的反響。近年,韓國又向聯合國將漢服和中秋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秋節的話題再次引起國人關注。直到2008年,我國第一次將中秋節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這個保護的 舉措才真正深入人心。
月餅,又稱月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芝麻、月餅團購胡桃等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陷的“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 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流傳最廣的當是嫦娥奔月。傳說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字叫嫦娥。
他們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能夠成仙的神藥,他把藥交給了嫦娥來保管。這件事讓后羿的徒弟逢蒙知道了,農曆八月十五這天,他趁后羿出去打獵,溜進嫦娥家裡,逼她交出神藥。為了不讓神藥落到逢蒙手裡,嫦娥把藥吞到嘴裡,她立刻不由自主地飛出視窗,飄飄蕩蕩升上天空,一直飄到月亮上的廣寒宮。每年八月十五,后羿都拿出嫦娥愛吃的水果,還做圓圓的月餅,盼望嫦娥回來,八月十五這一天成了民間的團圓節,中秋節吃月餅是為了紀念嫦娥。 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 中秋節在我國有千年的歷史,故事眾多,關於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最初由來已很難考證。我們中國的節日從來都是和吃聯繫在一起的,比如春節要吃餃子,端午要吃粽子。中秋月餅的餡可以百花齊放,但甜是最主要的。到現在我們還在說“甜美的生活”,把最好的日子用甜來表達。月餅的甜味體現了一個飽嘗辛酸的民族長期以來對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的由衷嚮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