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器具》是2007年8月1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藍先琳。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民間各種器具的藝術風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間器具
- 作者:藍先琳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8月1日
- 頁數:137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1959419
《民間器具》是2007年8月1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藍先琳。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民間各種器具的藝術風采。
指民間專供兒童玩耍遊戲的器具。特指我國傳統的兒童玩具,如:風箏、面人、瓦狗、七巧板、九連環、魯班鎖等等。簡介 早在漢代史料中 ,便記錄了馬騎、假面、偶人、泥車、瓦狗等玩具。唐宋時,陶瓷玩具已普及,還出現了絲綢製作的人形...
空竹,古稱胡敲、空鐘、空箏,俗稱嗡子、響鈴、轉鈴、老牛、悶葫蘆、風葫蘆、響葫蘆、天雷公公等,屬於漢族民間傳統玩具。典型的空竹有單輪和雙輪之分,雙輪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製成,兩頭為兩隻扁平狀的圓輪,輪內空心,輪上...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西關銅藝)香爐是中國傳統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歷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手爐、香斗、臥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
《民間器具》是2007年8月1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藍先琳。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民間各種器具的藝術風采。內容簡介 器具不僅有便利生活、發展生產的物質功能,同時還有促進社會進化,推動文明進程的精神功能。人類在創造器具的...
護臉器具。《宋史·狄青傳》:“臨敵披髮,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水滸傳》第五二回:“熟銅面具似金裝,楮滾刀如掃帚。”魏巍《東方》第五部第十二章:“同志們!不要慌!有防毒面具的戴防毒面具。”2、假面。...
戥子是稱重的器具。它和中國稱一樣,就是縮小了,才叫戥子。還是稱盤、稱桿、和稱砣。稱盤就是圖上的盤子是放置被稱物用的、稱桿就是圖里盤子上的那根桿,桿上有掛稱盤三根收一的連線繩子、提系是右手提重的,稱桿上有計稱...
人類的歷史,是進化的歷史,隨著飲食烹調方法改進,其飲食器具也隨之不斷發展。原始社會,大家以手抓食,到了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進餐大多採用蒸煮法,主食米豆用水煮成粥,副食菜肉加水燒成多汁的羹,食粥用上匕,從羹中撈取菜...
新石器時期的良渚文化遺物中 ,已經出現竹編器具 。幾千年來 ,民間竹編涼 席 、涼枕 、扇 、籮 、筐 、籃 、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我國南方地區,則逐漸形成富於地方特點的竹編用具和手工藝品 ,如安徽的舒席、四川的竹絲扇和瓷胎...
拼音是bò ji,是一個漢語詞語,釋義有三種,一是鏟狀器具,用以裝垃圾;二是用藤條或去皮的柳條、竹篾編成的揚米去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紋,指紋的一種,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中間成封閉圓形的謂之“籮”(民間多稱...
至今拉薩八廓街還有以銷售德格地區的鐵制實用器具為主的攤位,比如牧區馬鞍(鎏金鍍銀)、傳統藏式鐵鎖、寺院用各種法器。製作材料 藏刀的主要加工材料有銀、銅(白銅、黃銅、紫銅)、鐵、鯊魚、牛角、瑪瑙、硬雜木等。加工工藝 過程有...
竹筒,是哈尼族落擊體鳴樂器。是由生活器具演變而來的樂器,流行於雲南省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竹筒簡介 由生活器具演變而來。流行於雲南省思茅地區、西雙版納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黎族蛙鑼被視為貴重的珍寶,是權力、地位、財富和威望的象徵。鑼面光滑,中部略凸,頂端有三耳,耳上鑄飾有青蛙或水蟲,在民間稱之為“寶鑼”。它既是民間樂器,又是宗教器具和傳信工具。(概述圖來源)青銅鑄造而成。形似盤狀,...
歷史上馬勺實際是用來餵馬的器具,圓形用來盛水,長形用來添加飼料,馬勺上的圖案是人們為了使自己的牲畜免遭大自然病蟲的侵害,以保證自己能夠在馬牛的幫助下平安生存,並過上美滿的生活而刻畫的神靈符咒。馬勺色彩絢麗,古樸淳厚,簡括...
竹搗筒,高山族落擊體鳴樂器。高山語稱塔刊,即竹子之意。流行於台灣省。由盛水器具發展而成的竹搗筒,是高山族邵部族人民創製的民間樂器。在日月潭附近的每個村社裡,都有許多長短不同的竹搗筒,每根高130厘米~170厘米,將中間...
但瓶裝酒在較短時期內就得以普及,故百姓家庭以往常用的的貯酒器、盛酒器隨之而消失,飲酒器具則是永恆的。當然在一些地區,自釀自用的方式仍被保留,但已不是社會的主流。民間所飲用的酒類品種在最近幾十年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十...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
它是舊時中國宮廷和民間普遍使用的一種取暖工具,與腳爐相對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所以又名“手”、“捧爐”、“袖爐”;爐內裝有炭火,故也稱“火籠”。用火取暖,是先民們早就發現的。古人將火种放進陶器具內,稱為...
其次,由於資金嚴重不足,多年來一直未能添置箱具、服裝、道具、鑼鼓。排練演出器具已十分破舊,在世的藝人年事已高,身體不好,已不能口授身傳,部分中青年人缺乏認識和熱情,所以該民間舞蹈頻危斷代,急待搶救和保護。 保護計畫 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