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承受力

民眾承受力作為價格改革的重要考量,既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彰顯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低收入民眾是改革承受能力最弱的群體。在當前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背景下,把低收入民眾的承受能力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參照,實際是找準改革統籌兼顧的基準點,有利於積極穩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眾承受力
  • 對象:價格
  • 特點:作為價格改革的重要考量
  • 分類:現代新詞
現狀,回眸,焦點,結論,

現狀

民眾承受力
應當看到,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價格處於一定程度的扭曲之中,價格調整不可避免。但資源價格改革所引起的價格上調,又不可避免地影響百姓特別是低收入民眾的實際生活水平。因此,在進行資源價格改革的同時,必須同步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或補償機制,充分考慮百姓承受能力,保證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不會降低。而政府綜合運用多種調控手段,審慎出台調價項目,維護和營造有利的價格環境也必不可少。
將“民眾承受力”作為價格改革的重要考量,是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彰顯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低收入民眾是改革承受能力最弱的群體。在當前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背景下,把低收入民眾的承受能力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參照,實際是找準改革統籌兼顧的基準點,有利於積極穩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不難看出,上述“充分考慮人民民眾特別是低收入民眾的承受能力”所對應的,是價格改革。而且,這裡的價格主要不是指由市場調節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而是指由政府定價或調控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如自來水、天然氣、電、成品油、藥品等。這部分為數不多的商品和服務不僅價格由政府制定,而且它們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須臾不分。也就是說,不管你定多高的價,老百姓只能扛著,沒有選擇。因此,價格如果超出老百姓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的承受界限,無異於把他們逼向貧困。 這也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回眸

物價調控要考慮低收入群體承受力,這不是新辭彙。五年前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有強調。去年末,國家發改委就連發通知,要求各級政府把握好政府管理價格的調整時機、節奏和力度,並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審慎出台。
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和新華社時評再次反覆強調要把“民眾承受力”作為價格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考量,自然有它不可忽視的現實針對性。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已計畫上調與民生密切相關商品的價格,公共事業服務價格還要調整,加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還在上漲,因此,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民眾的幸福感,審慎進行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調整,並落實和完善好政府調價後的相關配套措施,顯得相當重要。

焦點

民眾承受力
面對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著力提高廣大民眾特別是低收入民眾的生活質量,日益成為繼續推進改革、實現共同富裕的迫切任務。只有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妥善把握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各方面的承受程度,讓廣大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推動改革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近年來,低收入人群對價格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出現脆弱化傾向。這種現象的產生,有時候會被一些人當作改革的阻礙來理解。其實這是一個改革和發展相互平衡的關係。改革是發展的動力,但發展不能以犧牲廣大民眾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為代價。在改革的承受力上,這部分百姓最弱;而在改革成果的分享上,他們往往也覺得排在“最後”。因此,期望他們繼續理解和支持改革,必須解開這個“心結”。提高民眾對改革措施的認識、接受能力,使其社會心理承受力與改革的步伐協調和諧,這是關係到改革的速度乃至成敗的關鍵。
改革日漸進入“深水區”,體制機制的深層矛盾在凸顯,利益的訴求也日益多元。繼續深化和大力推進改革,破解改革難題,需要進一步凝聚共識,擴大改革的社會基礎,在更廣的範圍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把民眾特別是低收入民眾的承受能力作為制定改革措施的基本參照,完善對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化解矛盾、降低改革風險,形成改革合力,解決好制約、阻礙改革的深層次問題。

結論

因此,我們既不能以“深層次改革”的名義,突破民眾承受力去搞什麼“價格攻堅”,同時也要防止借用“承受力”理由拖延其他領域的改革。衡量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改革是不是損害弱勢人群的利益,有沒有被基層民眾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