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白瓷褐綠彩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白瓷褐綠彩瓶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民國
- 類別:瓷器
- 材質:瓷
- 文物來源:接受捐贈
- 藏品編號:2542
- 完殘程度:殘缺
- 質量範圍:1-50kg
- 入藏時間:1949年10月1日-1965年
- 文物級別:一般
- 規格尺寸:高23.5cm;口徑3.8cm
民國白瓷褐綠彩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民國白瓷褐綠彩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青瓷褐綠彩小瓶 唐青瓷褐綠彩小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邛窯青釉褐綠彩小瓷瓶 唐邛窯青釉褐綠彩小瓷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邛窯青瓷褐綠彩瓶 唐邛窯青瓷褐綠彩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邛窯褐綠彩長頸瓷瓶 唐邛窯褐綠彩長頸瓷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邛窯黃釉褐綠彩小瓷瓶 唐邛窯黃釉褐綠彩小瓷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邛窯青瓷褐綠彩小瓶 唐邛窯青瓷褐綠彩小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唐長沙窯青釉褐綠彩鹿紋油瓶是1983年望城縣書堂鄉古城村藍岸嘴窯址出土的文物,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尺寸 高17.5cm,口徑7.9cm,底徑9.9cm.文物特徵 該瓶盤口,短頸,溜肩,雙系,多棱短流,平底。灰胎,通體施青釉不及底。文物鑑賞 流下褐綠彩繪一梅花鹿站於草叢中,鹿耳豎立,四腿呈欲飛奔狀,似...
唐邛窯青瓷褐綠彩葫蘆瓶 唐邛窯青瓷褐綠彩葫蘆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耀州窯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開始燒制黑釉、白釉、青釉、茶葉末釉和白釉綠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為主。北宋是耀州窯的鼎盛時期,據記載且為朝廷燒造“貢瓷”。金代延續北宋時期繼續發展,元代開始轉型,走向沒落,經明代、清代,終於民國。發展歷程 耀州窯始於唐代,北宋末為鼎盛期,宋代六大...
經過金元兵災及各朝代的動盪變遷,各陶場均已停燒,惟有陳爐鎮延續至今,成為西北地區的制瓷重鎮。對古代耀瓷的仿製始於20世紀30年代。民國版的《同官縣誌》載:“民國二十四年,中委張繼、省主席邵力子褐黃帝陵過同,察閱故瓷,惜共久廢,檄縣實驗恢復,付資本六千元,聘工仿製,頗有成效。旋因抗戰軍興,資款不...
這裡的“舊”,文物商店經營行業里特指新中國建國初期至“文革”(1949——1966年)的藏品,行話俗稱“舊貨”,因為1949年前的藏品就直接稱民國貨了。也就是說,處在第二階段,除了新貨、舊貨不收外,可收“老(器)”,即民國、清朝、明朝的器物,而更“老”的“古器”,指的是元朝以前的器物。這一時期主要練...
褐釉戳印紋雙系罐與河北邯鄲博物館藏唐代褐釉戳印紋注壺的花紋一樣,應為唐代器物。採集的白釉綠彩碗,胎淺紅,白釉略發黃,碗內壁有對稱的3個綠色斑點,外底無釉,有3個泥釘支痕為北宋早期器物。白釉有簡單的劃花碗和剔花盒等,為北宋晚期產品。採集為數眾多的光潔的白釉、漆黑的黑釉、黑釉鐵鏽紅、黑釉...
民窯即民間瓷窯,相對於宮廷(朝廷)興辦的官窯(御窯)而言,屬非官方經營的,以商品性生產為主的瓷窯,生產的瓷器都為滿足國內外市場普遍需要的日用瓷和陳設瓷,銷售地區極為廣泛。這裡的窯也是特指瓷窯,而非瓦窯、磚窯等。時間上也是特指民國以前,其中以明、清兩個朝代最為興盛。民窯的產品稱客貨,風格與...
唐至五代產品主要有白釉碗、注子、黑釉瓶、白釉凸弦紋罐等。入宋以後燒製品種較多,有磁州窯類型的白地黑花,白釉刻花、劃花、剔花,褐釉劃花及加彩器等,題材內容豐富,有嬰戲、人物、龍鳳、喜鵲、鴛鴦、雁、鶴、魚、鴨、鹿等,構圖簡練,富有生活氣息;器表或器內還書、刻、印有姓氏、詩文、吉祥語等各種...
在實物資料方面,磁州的臨水曾經發現唐代窯址,墓葬出土過許多唐風陶瓷,其中有青瓷,又有化妝白瓷、醬褐釉瓷。這些都可以納入“磁器”範圍。由於磁器產量巨大,不僅行銷範圍擴展止整箇中國北方,官民具獲其益,還有許多輸出國外。導致文獻記載中出現以“磁”代“瓷”現象,建構出內涵豐富的“磁器文化”。自宋代後“磁...
明代永樂年間的器型古拙秀美,當時出現的一些精品,如白釉脫胎暗花盤碗,青花壓手杯之類,都是後仿品在造型等方面遠遠不可企及的;宣德時期造型種類明顯增多,並且製作精緻,獨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絕後之作,若不具備很高的技術水平,難以仿製成功。故永宣青花器,僅見清代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時的仿品及民國時的...
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鈞窯之釉,捫之甚平,而內現粗紋,垂垂而直下者,謂之淚痕;屈曲蟠折者,謂之蚯蚓走泥印,是鈞窯之特點也。”鈞窯瓷極其珍貴,這在民間有眾多的說法,比如“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鈞瓷無對,窯變無雙”,“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等等。對於鈞瓷的商業價值,當地民諺...
器物拿在手裡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質瓷土製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後又出現了...
綠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白釉紅綠黃黑彩等。磁州窯——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 器形以盤、碗、罐、瓶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質堅細,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帶黃,上有黑、褐花紋,器里多不掛釉。繪製花紋的方法有繪花、繪劃花、剔花和珍珠地劃花等,花紋複雜,以卷葉、纏枝牡丹、水波紋、花卉禽魚等圖案...
彩繪的色彩,常見有褐色、綠色、粉藍色、褐綠色或白色等。l、釉下褐彩斑點圖案。是運用含鐵色料做成褐斑色釉先在素坯上點染揭斑圖案,再施蓋白釉或青釉,入1170℃左右窯中一次燒成,釉面平整光潤,褐斑永不脫落。2、釉下綠色斑點。一般使用單一綠色料,也有用褐、綠、黑組成三彩,在胎上用斑點繪成斜方、四方、...
清末民國初有以“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證諸柴窯,僅有景德鎮宋影青瓷相符;或謂可能張應文誤以宋影青為柴窯而概括之。蕭山窯:在今浙江蕭山,故名。共發現窯址三處,一在進化區茅灣里,是浙江地區戰國時期原始瓷產地,碗裡有螺旋紋,江浙地區戰國墓葬出土的不少這類器物中,即有茅灣里的產品;...
長沙窯釉下褐綠彩瓷虎形枕 5 北宋 磁州窯綠釉白地黑花彩鸞文簫騎虎瓷枕 6 宋末金初 磁州窯白釉白地黑花虎紋梅瓶殘片 7 金 黃地黑白彩繪小虎形枕殘片 8 金 紅綠彩虎紋碟 9 南宋 吉州窯黑釉虎皮斑彩捏塑老虎玩具 10 元 吉州窯釉下彩繪捏塑老虎玩具 11 明 宣德青花乳虎紋碗殘片 12 明 “空白期” 青...
如將弘治小碗底足款識旋切下來,再撞加在其他新器上;或是旋切下同一時代的青花碗底款,嵌於瓶的底部。此種方法,民國時最為流行,撞底技術也較高,但在圈足銜接處,胎釉常露出異常痕跡。二、在明代白釉器上,後刻其他朝代年款,再填釉,經打磨平整,隱露陽文款字。火照 又稱"試片",是用來測定窯內溫度的...
文物藏品以民國二十年(1931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各種歷史文獻和相關實物為主,同時也收藏日本自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來侵略和占領台灣...攪釉瓷盒 年代:遼。高4厘米、蓋徑8厘米。 1953年吉林省農安縣遼塔內發現。胎質堅密潔白。蓋與器作子母口扣合。矮圈足。內外均施白褐兩色釉,紋飾由...
顏色有黃、綠、白、藍、褐等,其中藍釉是中國最早的以鈷土礦作彩料所呈現的釉色。唐三彩大都是冥器,只有小部分為生活用具,器類主要有俑、動物、模型器、建築構件四大類,其中俑和動物是在武則天(684~704)時期才出現的。玄宗開元時期,唐三彩藝術發展到巔峰。釋義 唐三彩,是從唐墓挖掘出來的陶器之泛稱,後來...
器物拿在手裡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質瓷土製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後又出現了...
器物拿在手裡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質瓷土製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後又出現了...
該館前身為湖田古瓷遺址陳列館,2003年6月23日,經景德鎮市編委批准,更名為景德鎮民窯博物館,直屬於景德鎮市文化(文物)局,是財政撥款的公益性科級事業單位。它是一家收藏、研究、陳列與宣傳景德鎮民窯陶瓷歷史文物,併兼管景德鎮民窯遺址保護的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截至2019年,景德鎮民窯博物館收藏了五代至民國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