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原中國虎文化博物館)始建於2016年,為中國首家以中國瓷虎文化為專題收藏的私人博物館。線上博物館開放於2020年11月,館內收藏的中國虎紋飾瓷器,歷史跨度為漢代至改革開放後。主要以公益性的非盈利性質的線上展示方式,面向世界大眾分享中國虎紋飾瓷器及中國瓷虎文化和中國虎文化。辦館宗旨主要包括:研究與展示中國瓷器虎文化藝術;保護與傳承中國虎文化精神;傳播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名譽館長為武漢紡織大學歐陽巨波教授,館長為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講師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黃思華博士,副館長為清華大學博士生歐陽雨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
- 外文名:Museum of Chinese Culture on Tiger-designed Ceramics
- 類別:私人博物館
- 館長:黃思華
- 始建時間:2016年
本館宗旨,館藏序言,館長介紹,名譽館長,館長,副館長,館藏文物,藏品目錄,藏品鑑賞,學科建設,藝術學,設計學,設計史學,社會影響,
本館宗旨
研究與展示中國瓷器虎文化藝術;保護與傳承中國虎文化精神;傳播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
館藏序言
瓷器是中國古代“五大發明”之一。中國瓷器上的虎紋飾作為一種特殊的“虎文化現象”和“文化符號”,它承載和深藏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信息和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時代社會狀況、宗教信仰、民眾心理、審美風尚和藝術精神的縮影。
館長介紹
名譽館長
歐陽巨波,中國著名畫家,收藏鑑賞家。中國瓷器虎文化研究和中國“瓷虎文化”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創始人和名譽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湖北省美術院特聘藝術家。1962年2月出生於湖北潛江。1978年高中畢業知青“上山下鄉”下放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986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油畫專業。1999年研究生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水彩畫專業。1986年~1995年執教於湖北省仙桃師範。2001年~2017年曆任武漢紡織大學藝術系主任、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2017年~2022年曆任武漢紡織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館長
黃思華,廣東梅州人,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哲學博士,系藝術家亞齊茲博士(Dr. Noor Azizi Mohd Ali)門下的第一位華人博士。現任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講師,兼任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館長,Art & Design Research(《藝術設計研究》)編委,中華美學學會會員。主要從事中西藝術史論、當代設計理論研究,以及時尚、藝術與文化評論。在《設計藝術研究》《美學與藝術研究》、Art, Design & Commun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與傳播》)、Cogent Arts & Humanities(《權威藝術與人文》)等國內外期刊共發表論文30篇,多篇論文被AMI、SCI、EI等索引收錄。著有《設計與裝飾:一種生成論顯現學的建構》(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年版)、Design History: Meta-Review on the Academia (《設計史:學術界元綜述》)(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等專著2部。
副館長
館藏文物
藏品目錄
序號 | 年代 | 名稱 |
1 | 東漢末年 | 越窯青瓷虎子 |
2 | 西晉 | 越窯青瓷虎子 |
3 | 南朝 | 越窯青瓷虎子 |
4 | 唐 | 長沙窯釉下褐綠彩瓷虎形枕 |
5 | 北宋 | 磁州窯綠釉白地黑花彩鸞文簫騎虎瓷枕 |
6 | 宋末金初 | 磁州窯白釉白地黑花虎紋梅瓶殘片 |
7 | 金 | 黃地黑白彩繪小虎形枕殘片 |
8 | 金 | 紅綠彩虎紋碟 |
9 | 南宋 | 吉州窯黑釉虎皮斑彩捏塑老虎玩具 |
10 | 元 | 吉州窯釉下彩繪捏塑老虎玩具 |
11 | 明 | 宣德青花乳虎紋碗殘片 |
12 | 明 | “空白期” 青花芭蕉乳虎紋碗 |
13 | 明成化 | 青花老虎戲蝴蝶碗殘片 |
14 | 清早期 | 粉彩虎頭鞋型筆插水盂 |
15 | 清康熙 | 青花楊香扼虎救父杯碟 |
16 | 清康熙 | 德化窯白瓷虎龍杯 |
17 | 清雍正 | 粉彩楊香打虎救父小罐 |
18 | 清雍正 | 粉彩伏虎羅漢描金葵口杯 |
19 | 清乾隆 | 粉彩吳彩鸞與文簫騎虎大盤 |
20 | 清乾隆 | 粉彩孫思邈騎虎針龍鼻煙壺 |
21 | 清嘉慶 | 松石綠釉粉彩虎龍戲珠天球瓶 |
22 | 清嘉慶 | 粉彩童子騎虎瓷塑香插 |
23 | 清道光 | 粉彩十八羅漢圖鼻煙壺 |
24 | 清道光 | 青花張天師騎虎送福圖筆筒 |
25 | 清中期 | 青花十二生肖時辰中醫養生瓶 |
26 | 清鹹豐 | 粉彩雙虎圖鼻煙壺 |
27 | 清同治 | 粉彩老虎喜鵲瓜楞罐 |
28 | 清同治 | 粉彩山鬼與老虎缸 |
29 | 清同治 | 淺絳彩赤虎筆筒 |
30 | 清光緒 | 淺絳彩老虎圖筆筒 |
31 | 清光緒 | 淺絳彩老虎圖床花瓷板 |
32 | 清光緒 | 淺絳彩老虎圖鼻煙壺 |
33 | 清光緒 | 釉下五彩老虎節節高帽筒一對 |
34 | 民國 | 吳少峰淺絳彩渴虎圖茶壺 |
35 | 民國 | 淺絳彩武松打虎圖茶壺 |
36 | 民國 | 洋彩趙公明騎虎搖寶 |
37 | 民國 | 陸雲山新彩老虎杯 |
38 | 民國 | 粉彩虎風龍雲圖瓷對板 |
39 | 民國 | 程水金粉彩虎色圖賞盤一對(之一) |
40 | 民國 | 程水金粉彩虎色圖賞盤一對(之二) |
41 | 民國 | 潘同仁淺絳彩老虎圖盤 |
42 | 民國 | 春林閣粉彩老虎圖杯之一 |
43 | 民國 | 春林閣粉彩老虎圖杯之二 |
44 | 民國 | 徐韻泉新粉彩老虎手抓壺 |
45 | 民國 | 杜曉樓新粉彩清明虎筆洗 |
46 | 民國 | 杜曉樓新粉彩雄風圖筆洗 |
47 | 民國 | 浮梁陶校新粉彩老虎瓷板 |
48 | 民國 | 余學均新粉彩老虎筆洗 |
49 | 民國 | 余學均新粉彩老虎印盒 |
50 | 民國 | 余學均新粉彩老虎水盂 |
51 | 民國 | 余棣文新粉彩老虎圖水盂 |
52 | 民國 | 南昌大華新粉彩老虎茶壺 |
53 | 民國 | 任瑩鈞新粉彩老虎印盒 |
54 | 民國 | 袁林新粉彩老虎筆洗之一 |
55 | 民國 | 袁林新粉彩老虎筆洗之二 |
56 | 民國 | 袁林新粉彩老虎水盂 |
57 | 民國 | 新粉彩老虎筆擱 |
58 | 民國 | 余鶴筠新粉彩老虎筆筒 |
59 | 民國 | 余鶴筠新粉彩老虎水盂 |
60 | 民國 | 余鶴筠新粉彩老虎小坐圖筆筒 |
61 | 民國 | 余鶴筠新粉彩老虎筆洗 |
62 | 民國 | 重光新粉彩小老虎筆洗 |
63 | 民國 | 汪少平新粉彩老虎水盂 |
64 | 民國 | 徐陶昌新粉彩老虎壺 |
65 | 民國 | 石岩溪新粉彩睡虎圖壺 |
66 | 民國 | 徐興泰粉彩老虎圖茶壺 |
67 | 民國 | 江西瓷業公司新粉彩太陽虎酒杯 |
68 | 民國 | 汪鶴亭新粉彩老虎文房瓶 |
69 | 民國 | 朱竹雲新粉彩老虎筆筒 |
70 | 民國 | 朱竹雲新粉彩老虎筆洗 |
71 | 民國 | 華影新粉彩老虎筆筒 |
72 | 民國 | 重光新粉彩老虎勝利壺 |
73 | 民國 | 新粉彩幸福虎筆洗 |
74 | 民國 | 新粉彩老虎袖珍小印盒 |
75 | 民國 | 新粉彩臥虎圖壺 |
76 | 民國 | 新粉彩蔣介石“新生活運動”老虎中山杯 |
77 | 民國 | 明星公司新粉彩老虎文房三件 |
78 | 民國 | 徐生記粉彩老虎茶壺一對 |
79 | 民國 | 粉彩老虎圖茶盤 |
80 | 民國 | 印花生肖虎碗 |
81 | 50年代 | 林仙新粉彩老虎聽法圖茶壺 |
82 | 50年代 | 陳爐耀州窯釉中彩青花虎字筆筒 |
83 | 50年代 | 粉彩老虎長征杯 |
84 | 60年代 | 粉彩大饑荒下山虎圖帽筒一對 |
85 | 60年代 | 粉彩大王登高圖象耳小尊瓶 |
86 | 60年代 | 畢淵明1964年粉彩奔虎圖杯 |
87 | 60年代 | 粉彩老虎祝福圖杯 |
88 | 60年代 | 粉彩老虎祝福圖杯 |
89 | 70年代 | 印花虎嘯壺 |
90 | 70年代 | 華國鋒時代粉彩老虎“抓綱治國”壺 |
91 | 70年代 | 華國鋒時代粉彩老虎“大辦農業”壺 |
92 | 70年代 | 文革後邢台印花老虎藥壺 |
93 | 80年代 | 湖南洪江窯大球泥老虎盤 |
94 | 80年代 | 鄧建新粉彩老虎圖杯 |
藏品鑑賞
東漢末年 越窯青瓷虎子 | 東漢末年 越窯青瓷虎子 年代:東漢末年(180—220) 尺寸:高17cm,寬18.8cm “虎子”,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生活用器,因造型似虎而得名。一說是水器,一說是溺器,至今學術界和收藏界尚難定論。 東漢末年,漢代讖緯神學的天人感應論和神仙信仰觀念的興盛以及道教的正式創立和廣泛傳播,使作為道教圖騰符號以及體現道教核心思想——“升天成仙”的坐騎——老虎形象,深入人心,風靡盛行。 本“虎子”為橢圓形造型,只是在器身作象徵性點綴貼塑虎頭和虎尾。虎頭前伸,虎尾直接前傾連入虎頭組成提梁,虎尾與提梁共形。虎頭和虎尾前傾之動勢張力,使靜態的虎子感覺有一種向前沖奔的“運動感”和“力量感”。 其造型古拙質樸,簡朗大氣,沉雄渾厚,渾然天成。其氣韻虎精充盈,虎氣旺盛,虎神奔騰。其整體精氣神洋溢著一種漢文化所普遍追求的“動勢之氣”。 東漢末年青瓷虎子,正是以這種“古拙美”“動勢美”“力量美”“氣勢美”的藝術品格,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和精神氣質。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誕生於東漢末年(公元184年-220年)浙江上虞地區的越窯。越窯是中國瓷窯的開山鼻祖,越窯青瓷是中國最早的“母親瓷”。中國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堪稱我國“五大發明”,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一頁,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此東漢末年青瓷虎子,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瓷器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瓷上老虎形象,文物價值異常珍貴。 | |
西晉 越窯青瓷虎子 | 西晉 越窯青瓷虎子 年代:西晉(266—316) 尺寸:高19cm,長22.5cm 西晉時期是青瓷虎子及虎紋飾盛興鼎行的時代。虎子器身以“蠶繭形”為主。“蠶繭形”虎子始於三國東吳,盛行於兩晉時期。 虎子呈蠶繭形束腰狀,胸鼓臀肥。器口器足貼塑雕刻具象細膩的虎頭和虎尾。虎背置小提梁,提梁末端貼塑小虎尾,提梁與虎尾不共形。虎頭作仰天長嘯狀,虎身刻畫有雙翅飛翼紋飾。 其造型飽滿堅挺,鏗鏘有力。其虎精勃發,虎氣放達,虎神飄逸。其整體精氣神追求一種超然的“放達之氣”和飄逸的“魏晉風骨”。 西晉青瓷虎子身上神性的雙翼,飄逸所展現的“如虎添翼”的神秘力量和跨虎飛天入地“遊仙”的飛揚境界,以及虎子身上自由流動的生命之線所張揚的個性放達精神,正是對西晉的時代精神,文化特徵和社會思潮的映射。 | |
南朝 越窯青瓷虎子 | 南朝 越窯青瓷虎子 年代:南朝(420—589) 尺寸:高19cm,長26cm 南朝是道教進一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時代。完成了道教從民間走向官方的進程,將道教逐漸改造為官方宗教,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出現了眾多道教改革家,理論家,豐富了神仙長生理論,也使得瓷上虎紋飾及虎子在此時期也相當興旺。 本虎子呈虎形狀,器口虎頭與虎胸虎身連為一體。虎頭貼塑象徵性眼、耳、鼻、唇及刻畫獠牙唇毛。虎腰束窄,虎背有粗狀的繩索狀提梁。貼塑小虎尾,四爪上揚,足跟著地。 其造型象形生動,憨態活潑,好似民間布老虎狀。其虎精聚積,虎氣充沛,虎神憨稚,其整體精氣神給人一種“稚憨之氣”。 | |
唐代 長沙窯釉下褐綠彩瓷虎形枕 | 唐代 長沙窯釉下褐綠彩瓷虎形枕 年代:唐代(618—907) 尺寸:底座長11cm 瓷枕始於隋代,是中國古人夏季納涼之寢具。而瓷虎形枕則始於唐代中晚期的長沙窯,宋金漸少,元代以後基本不見。 “長沙窯”是中國唐代著名瓷窯,興起於“安史之亂”(公元755年——763年)之際,盛行於晚唐(公元836年——907年),終於五代(公元907年——961年)。“長沙窯”是中國釉下彩瓷的第一個里程碑,首開釉下彩繪之先河,為唐以後的彩瓷發展奠定了基礎,是我國彩瓷工藝的驕傲。 此虎形枕是中國最早的釉下彩繪瓷虎形枕之一。其造型渾厚質樸,老虎呈伏臥狀,虎首縮頸舉頭,虎目圓瞪,虎唇緊閉上翹,虎眉和虎尾刻劃有排線紋。虎身以釉下褐綠彩在白色化妝土上揮毫,用筆灑脫靈動,放達飄逸,具有中國水墨寫意畫之韻味。其虎神虎態似乎在張望和期待著什麼?缺少了老虎的野性威猛而顯憨萌溫順之態。其整體精氣神給人一種“感傷之氣”!這也許是大唐王朝中晚期國勢日衰,窯工畫師們在感嘆的心理狀況下的一種潛意識流露。 此瓷虎形枕為唐代長沙窯早期難得佳品,可惜枕面有修復。 | |
北宋 磁州窯綠釉白地黑花吳彩鸞與文蕭騎虎瓷枕 | 北宋 磁州窯綠釉白地黑花吳彩鸞與文蕭騎虎瓷枕 年代:北宋(960—1127) 尺寸:長36cm,寬21cm,高8.8cm 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時代。宋代文化在中國古代社會處於空前絕後的水平。宋代瓷器是宋代文化主要的構成部分,而北宋瓷枕則是宋瓷的代表之一。 瓷枕是中國古代瓷器的重要品種,也是北宋磁州窯的標誌性產品。虎紋飾瓷枕在北宋時期既是人們清涼去熱的夏令寢具,也是人們驅鬼辟邪,祈求平安的吉祥物和護身物。在中國古代民間傳說,睡虎枕有鎮鬼辟邪,百毒不侵,護身安神之功效。南朝梁人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曰:“虎頭作枕,辟厭惡。”可見老虎是大自然創造的一種偉大生靈,古人通常把它視為扶正驅邪的保護神。把老虎形象融入枕中,抱虎入眠,充分表現了當時戰亂不斷,人們渴望社會安定,逢凶化吉的心理訴求。 瓷枕描繪道教仙女吳彩鸞與文簫騎虎入山成仙的優美浪漫傳奇故事。在道教里,老虎是神仙的唯一坐騎。據唐代斐鉶《傳奇·文簫》記載:吳彩鸞是三國時期道家吳猛之女,隱居西山,後邂逅並嫁給了貧苦書生文簫,文簫家貧不能自給,彩鸞和文簫同甘共苦,她每天寫韻書一部,讓文簫售以度日,十年後,彩鸞和文簫各跨一虎入山飛升成仙。被後人譽為“神仙眷侶”。 其虎紋造型準確傳神,用筆輕鬆灑脫,線條細潤流暢,畫風儒雅內斂,格調平和雋秀。虎紋其整體精氣神給人一種“平和之氣”。 綠釉白地黑彩是北宋磁州窯的稀有品種。這種在白地黑花上罩綠釉的工藝是非常罕見的珍品;在瓷器上繪畫老虎、人物紋飾,首次發現於北宋磁州窯,可謂是中國瓷上繪畫年代最早的虎紋飾,目前磁州窯傳世虎紋,多見金代和元代,而北宋虎紋飾罕見,更顯這件老虎瓷枕之珍貴价值。 | |
宋末金初 磁州窯系白釉黑花虎紋梅瓶殘片 年代:宋末金初 尺寸:殘高13cm “梅瓶”,在宋代稱為“經瓶”,儲酒之器。北宋是一個釀酒業和“詩酒文化”相當發達興盛的時代。中國的“詩酒聯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秦時代的《詩經》《楚辭》首開中國詩酒文化之先河。魏晉以來,經過曹操、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辛棄疾、陸游、李清照等偉大詩人將酒與詩盡情盡興的演繹,從而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詩酒文化”體系。酒是人類物質之精華瓊漿,詩是人類精神之精華濃縮,酒與詩的聯姻交融,共同鑄造了中華民族詩酒文化。 千年以來,中國文人騷客多鐘情於酒,飲酒誦詩,借酒明志。有詩必有酒,無酒不成詩。北宋時期,上有皇帝將相,下至文人墨客,善酒豪灑,善詩能詞之風非常隆盛。將善飲豪飲者,稱為“酒仙”“酒龍”。將善詩善詞者,稱為“詩虎”。宋代詩人,道教南宗創始人葛長庚在《賀新郎·別鶴林》詞中曰:“來此人間不知歲,仍是酒龍詩虎。”將豪飲之人和作詩高手比喻為“酒龍詩虎”。 北宋磁州窯酒瓶上的虎紋飾,蘊藏著北宋文人墨客的“詩虎”情愫,映襯著北宋時期的詩酒文化和時代風尚。 | ||
金代 紅綠彩虎紋碟 | 金代 紅綠彩虎紋碟 年代:金代(1115—1234) 尺寸:直徑10.6cm 金代是我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的封建王朝。 此老虎碟出於金代統治下的北方磁州窯。碟中老虎趴坐於稀疏雜草中,老虎神態已失去了威猛虎王之氣,顯得老態龍鐘,疲軟萎靡;只是從那虎口緊閉,虎目圓瞪的眼神里似乎流露出一絲“復仇”“復國”的怒光。折射出此時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人民所表達的不屈心情和祈盼收復宋代河山的願望。 畫面虎紋線條凝練率野,畫風粗獷質樸。這是質樸粗獷,崇真尚實的“草原文化”與“平淡高雅,溫柔內斂”的“中原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下的產物。虎紋其整體精氣神給人一種金代特有的“粗放之氣”。 “紅綠彩”,又稱“金三彩”,創始於金代中後期,是中國所有釉上彩瓷的鼻祖。它於金代橫空出世,成為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紅綠彩”瓷器在金代時期的燒造很少,是非常有特色的珍稀品種。 | |
金代 黃地黑白彩繪小虎形枕殘件 年代:金代(1115—1234) 尺寸:殘長13cm 雕塑虎形瓷枕始於唐代,宋金漸少,元代以後基本不見。而彩繪虎形瓷枕則始於宋末,盛興於金代中後期。 金代彩繪虎形瓷枕獨領風騷,是金代最具特色和最具亮點的品種之一。金代彩繪虎形瓷枕一般尺寸多在30厘米以上,而十幾厘米的小虎枕則較為罕見。小虎枕是當時集臥枕、脈枕、助眠、玩賞和結婚送禮等於一體的吉祥物和護身符。 此小虎枕構思巧妙,造型奇絕。呈臥虎狀縮為一團,虎首伏於前爪,虎目圓睜,額頭畫有“王”字,後爪翹起前伸搭於耳邊形成枕面。虎頭虎尾虎爪大致塑出輪廓,通體施金黃釉。虎頭、虎尾、虎眼耳鼻口均用黑白彩繪表現,即所謂“三分塑七分繪”。其胎質精細,製作精巧。釉色光亮瑩潤,畫風淳樸,格調純真。虎紋其整體精氣神給人一種金代特有的“粗放之氣”。 虎枕是當時人們日常生活寢室,也是驅災辟邪。求福保全的吉祥物。在我國古代民間傳說:睡虎枕有鎮鬼辟邪、百毒不侵、護身安神之功效。南朝梁人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曰:“虎頭為枕,辟厭惡。”古人通常把它視為扶正驅邪的護身器。 金代生產彩繪虎枕的窯口主要是處於金代統治下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使用範圍主要都集中於黃河流域或被女真人統治的北方地區及其邊緣區域,因此,虎枕便成為了這些淪陷區廣大漢民鎮災辟邪、震懾凶魔、禳災祈福的精神支柱和護身符。把老虎融入枕中,抱虎入眠,顯露了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寧、逢凶化吉的心理狀態。 | ||
南宋 吉州窯黑褐釉虎皮彩斑捏塑老虎玩具 | 南宋 吉州窯黑褐釉虎皮彩斑捏塑老虎玩具 年代:南宋(1127—1279) 尺寸:長6.5cm 南宋(1127—1279)是北宋滅亡後,宋室南遷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因軍事薄弱,只好委屈求和向金國稱臣納貢,並與金代形成對峙局面達152年。 南宋是古代中國學術思想的巔峰時期,中國近800年來的文化,是以南宋文化為模式而形成的具有中國氣派的文化系統。 吉州窯是中國古代享有盛名的窯口之一,位於現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故又稱“永和窯”。始於晚唐,鼎盛於南宋,元代漸衰。 吉州窯是最富創造性和藝術性的窯口,創造出一系列獨特新品種:如灑釉斑釉,兔毫紋彩,樹葉紋,剪紙貼花,釉下彩繪,捏塑等,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推動中國古代瓷器製作技藝作出了巨大貢獻。 吉州窯的小捏塑作品,多為玩具,佛教人物和文房擺件,一般尺寸在10cm 以下。以其巧拙相生的藝術手法,信心捏出,以意寫神,超於象外。捏塑出充滿民間審美意趣和靈動感的藝術形象,使其具有某種超越時空的永恆性,在中國瓷塑史上獨樹一幟。吉州窯小捏塑,以北宋至南宋的瓷塑藝術大師舒翁舒嬌父女所制的小玩具、小佛像、小文房擺件最精。 據清藍浦《景德鎮陶錄》記載:“吉州窯昔有五窯,五窯中惟舒姓燒者頗佳,舒翁工為玩具,舒翁之女舒嬌尤善陶”。 南宋吉州窯黑釉斑彩與窯變裝飾,是吉州窯最具特色的產品之一。具體技法是在黑褐色地釉上點灑黃色釉料,在高溫燒制過程中呈現出不規則的釉斑或窯變,別具風韻。其名貴品種有玳瑁斑,虎皮斑,兔毫斑等。 此南宋吉州窯黑褐釉虎皮斑捏塑小老虎採用純手工捏塑技巧完成。小老虎造型簡練率性,渾厚拙巧,妙趣橫生,民俗濃烈,釉彩溫潤靈動,意境渾然天成。顯示出民間藝術家高超的藝術技巧和藝術靈性。 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在南宋得到興盛。南宋吉州窯是禪宗最活躍的區域之一,處於被四周眾多禪宗寺廟所包圍之中的吉州窯,其小老虎黑褐地釉上的灑釉虎皮斑紋,其隨性揮灑與自然天成之神韻,蘊藏著禪宗所追求的“天所矯飾”,“渾然天成”的至高藝術境界。 其小老虎身上所爆發出的精氣神韻,極具南宋詞人和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滿江紅》中精忠報國,壯志難酬的“悲壯之氣”! | |
元代 吉州窯釉下彩繪捏塑老虎玩具 | 元代 吉州窯釉下彩繪捏塑老虎玩具 年代:元代早期(1271—1368) 尺寸:長5.5cm 吉州窯是最具創造性與藝術性的窯口,創造出一系列獨具風格的新品種。如灑彩斑彩,兔毫紋彩,樹葉紋,剪紙貼花,釉下彩繪,捏塑等,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宋元吉州窯瓷塑作品多為小件,瓷塑作品中以手工捏塑和釉下彩繪的藝術水平最高,在中國瓷塑史上特色鮮明,獨領風騷。這件元代吉州窯釉下彩繪捏塑小老虎,採用純手工捏塑後彩繪再上釉燒制而成。顯示出元代吉州窯民間藝術家高超的藝術技巧和藝術創造力。 | |
明代宣德 青花乳虎紋碗殘片 年代:宣德(1426—1435) 尺寸:殘高10.5cm 虎紋墩實雄健,昂首挺胸,頂天立地。虎尾纏繞飛舞,精氣滿溢。體現出一種英氣勃勃的精神氣息。其畫法筆墨採用中國大寫意手法,以側鋒為主,一筆點劃,實筆馳騁,逸筆草草,蒼勁恣縱,盡情揮寫。其虎紋整體精氣神給人一種大氣磅礴,豪放酣暢,精氣四溢,掃蕩一切的 “雄猛之氣”。 其畫風與明代宣德年間大畫家戴進的豪放蒼健,雄勁簡逸,筆道粗放之風相似,也有元代“逸放”之遺韻。 | ||
清代早期 粉彩虎頭鞋型筆插水盂 年代:清早期 尺寸:長8.5cm 此筆插水盂為鞋型,鞋頭飾粉彩虎頭紋飾。 老虎在中國是老百姓命運的保護神。在中國古代,老百姓對老虎嗜食鬼魅。祛凶納福的超凡神力深信不疑。老虎在中國老百姓的精神世界裡是不可或缺的大救星、大幫手、大福星。 因此,老百姓認為:如在門鼻上製成虎頭形狀,可以保佑家庭平安、官運興旺。在衣服上佩掛老虎飾物可以驅鬼辟邪、逢凶化吉。在文房用具上畫上老虎,可以降幅納運、科舉得中。在鞋型水盂上畫上虎頭紋飾,可以腳踏實地,金榜題名。 在我國民間就流傳著很多關於老虎俗語:如“家裡有老虎,平安又幸福。”“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 | ||
民國時期 吳少峰淺絳彩渴虎圖茶壺 | 民國時期 吳少峰淺絳彩渴虎圖茶壺 年代:1918年 尺寸:高14cm 底款:鑫源軒造題識:空谷風從虎,岸戲渴飲泉 款識:戊年秋月客次吳少峰作 吳少峰:生卒不詳,畫室名號“鑫源軒”清末民國瓷繪名家,主要活躍於民國時期。擅人物、花鳥、山水,尤其人物畫見長。作品風格自成一派,獨具個性。 壺上一隻渴虎,拖著疲倦之軀,趴於澗畔,埋頭幽泉,酣暢渴飲。畫面虎紋意境別有一番民國初期的時代意味。 | |
20世紀50年代 林仙新粉彩老虎聽法圖茶壺 | 20世紀50年代 林仙新粉彩老虎聽法圖茶壺 年代:公元1951年 尺寸:高9.2cm 底款:江西中南出品 題識:石泉槐火,明月松風,伏虎談經 在中國佛教領域,最早佛教釋迦牟尼有十八位羅漢。十八羅漢中第十八位羅漢即為“伏虎羅漢”。 傳說伏虎羅漢尊者所住寺社外,常有猛虎因飢餓長嘯,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老虎吃,時間一長,猛虎便被他降服,常和他一起玩耍,故稱他為“伏虎羅漢”。 壺上畫“老虎聽法圖”。伏虎羅漢目光矍爍,神情慈祥,與猛虎席地而坐,安詳相對,徐徐而談,宛如老友。老虎一掃王者之氣,全然沒有了昔日虎嘯山林的威猛雄姿,而是面帶詫異,若有所思,一副恍然大悟,溫順虔誠的樣子,洗耳恭敬地聽高僧說法談經。 “老虎聽法” “老虎皈依”故事在佛教界流傳甚早,是人虎和諧相處的典型,也是度化猛虎的範例。 | |
20世紀60年代 粉彩下山虎帽筒一對 | 20世紀60年代 粉彩下山虎帽筒一對 年代:60年代初 尺寸:高27.5cm 底款:江西萍鄉市上埠瓷廠 江西萍鄉上埠歷史悠久,人文鼎盛,人才雲集,瓷業興旺。 此帽筒為萍鄉上埠“大饑荒時代”(1959-1962)的產品。其老虎虎目圓凸,閃爍綠光,虎尾似鋼鞭伸展翹立,虎姿呈瘋狂俯衝狀。虎氣豪放兇猛,殺氣騰騰,使人渾身毛骨悚然!老虎面部神韻和那張血盆大口就像萍鄉民間儺文化中的獸面儺面具一樣,給人一種大氣磅礴的“蕭殺之氣”。似乎要吞食一切惡魔邪災。畫面極具視覺震撼力和穿透力! 這裡的老虎紋飾,既是當時處於“大饑荒”年代的人們對生命的渴望與掙扎的其實寫照,也是當時的人們祈求“老百姓生命的保護神——老虎”,“鎮魔驅邪” “祛難納福”的消災符號。 同時,也是老虎為自己的生存家園遭毀後的“大饑荒”而作最後瘋狂的寫照。上面老虎背景為杏樹,在中國傳統文化寓意中,老虎與杏樹組合有“幸福”之意! 在中國瓷上虎紋飾發展歷史上,這對老虎形象,可謂是最具強悍兇猛之氣! | |
20世紀70年代 印花虎嘯壺 年代:公元1976年 尺寸:高15cm 題識:虎嘯 款識:76年冬月 1976年是中國歷史上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三位共和國開創者都先後去世;河北唐山大地震、“文化大革命”結束等事件都相繼發生在這一年,中國人寢食難安,憂心忡忡,深深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而迷惘和焦慮…… 也就是這年,“文革”期間失跡的久違的老虎形象又開始頻繁出現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瓷上。壺上虎紋飾的出現,寄託了民眾對國家穩定和平安幸福的祈求和祈盼! | ||
20世紀80年代 湖南洪江大球泥老虎盤 | 20世紀80年代 湖南洪江大球泥老虎盤 年代:公元1981年 尺寸:直徑17.5cm 底款:雙鳳中國洪江9號 題識:辛酉年寫 盤中一隻憨態可掬的小虎攀爬于山頂,傲視群山,爪舞尾揮,迎風長嘯。老虎造型稚拙,神情憨趣,風格質樸,民間味道濃烈。 湖南洪江窯被稱為“紅色官窯”,以其瓷泥聞名於世界。用洪江泥(洪江大球泥)做出的瓷器潔白通透,有玉之潤度,被稱為“泥黃金”。傳說“洪山大球泥”就是古時恐龍下的蛋。全世界只有兩個地方發現了這種“大球泥”,一個在英國,二戰時期已開採空畢,一個就在中國洪江,但也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採完畢。1974年湖南醴陵的毛主席用瓷和國宴瓷都是採用的洪山大球泥。 1978年至1985年間,落有“雙鳳中國洪江9號”款識的瓷器,都為“洪山大球泥”製作。 |
學科建設
藝術學
歐陽巨波、歐陽雨夢的《中國瓷上虎文化》開闢了中國虎文化研究的新天地,在藝術學領域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中國瓷器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徵器具,而中國虎文化是最早的中國傳統文化,這二者的巧妙結合,所形成的中國瓷虎文化,能夠為中國虎文化研究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為中國陶瓷藝術史的歷史敘事,起到了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設計學
2020年9月,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館長黃思華以生成論顯現學為基礎建構了中國當代設計理論,為國際學界與中國學界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治學路徑。 黃思華博士在繼承張賢根教授所建構的傳統藝術現象學(《藝術現象學導論》,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的基礎上,被國際學界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設計理論傳入中國的背景下,生成論顯現學開創了中國當代設計理論的新形態(參見《設計與裝飾:一種生成論顯現學的建構》,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年版)。
設計史學
2023年3月,黃思華博士建構了以歷史生成論為基礎的中國當代設計史學。在這個新領域之中,黃思華博士的中國當代設計史學研究團隊首次在英國學界的知名期刊Art, Design & Commun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與傳播》)、Cogent Arts & Humanities(《權威藝術與人文》)刊發了兩篇具有歷史意義的研究論文,他為中國設計學學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思華博士以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為基礎平台,組建了中國當代設計史學研究團隊,團隊成員包括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的亞齊茲博士(Dr. Noor Azizi Mohd Ali)、薩里胡丁博士(LAr. Dr. Mohd Sallehuddin Mat Noor)、娜茲麗娜博士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Ts. Dr. Nazlina Shaari)。他們在中國當代設計史學領域發表的第一篇論文題為Biliometric Analysis of Review on Curriculum reform of Design History Using CNKI Database(《基於CNKI資料庫的設計史課程改革綜述的文獻計量學分析》),在2022年4月刊發於了英國知名期刊Art, Design & Commun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與傳播》)。黃思華博士為中國設計史研究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文獻計量學作為一種傳統的定量研究方法,首次被運用於了中國設計史的綜述研究中。該研究論文讓中國設計史的綜述研究形成了科學化的研究範式,並使得中國設計史研究的中國學者受到了國際學界的關注。該篇研究論文,首次佐證了中國當代設計史學的研究領域處於中國學界與國際學界的空白之中,為後續的學科建構提供了穩固的數據互證基礎。
黃思華博士的科研團隊在中國當代設計史學領域發表的第二篇論文題為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 from 1949 to 1979: The Modernization Foundation of Chinese Design History(《1949-1979年的中國工業設計:中國設計史的現代化基礎》),於2023年10月刊發於了另一本英國知名期刊Cogent Arts & Humanities(《權威藝術與人文》)。在該篇論文中,黃思華博士採取了博物館學的案例研究方法,用實物佐證的方式,在國際學界證實了中國現代設計史的真實存在,也即說明了1949年至1979年的中國工業設計,是中國設計史的現代化基礎。並且,他指出中國的現代時期乃至當代時期,處於一種區別於西方世界的特殊現代性語境之中。黃思華博士還特別指出,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所藏的古代至近代的虎紋飾瓷器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化,而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代表的是真實的中國現代設計,它們分別佐證了中國設計具有完整的古代、近代、現代的歷史。這篇研究論文所引出的特殊現代性理論,為中國當代設計史學的建構,提供了區別於西方世界的語境基礎。
據悉,兩本英國期刊為ESCI索引系列藝術類的頂級期刊,在國際學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Art, Design & Commun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與傳播》)創刊於2002年,由位於英國布里斯托的智力出版社(Intellect LTD)出版發行,以英語語言一年出版兩期,該期刊在2022年的JCI學科類別中被藝術類ESCI檢索,在133本期刊中排名第9位,為Q1級別期刊。Cogent Arts & Humanities(《權威藝術與人文》)創刊於2014年,由位於挪威的泰勒與弗朗西斯出版社(Taylor & Francis AS)出版發行,以英語語言一年出版一期,該期刊在2022年的JCI學科類別中被人文學科、複合學科類ESCI檢索,在395本期刊中排名第26位,為Q1級別期刊。黃思華博士與他的國際科研團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讓中國設計史研究在英國學界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打破了國際學界中相關於中國當代設計史學零成果的現狀。作為一名在國際學界的知名學者,黃思華博士引領了中國設計學學科的發展,並提高了中國設計史敘事話語在亞洲區域的影響力。
社會影響
“自辦館以來,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為中國瓷虎文化的海內外傳播、中西交流,以及為中國瓷虎文化的專題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網,2023-12-06)
“中國瓷器虎文化博物館的社會責任,兼具向海內外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以及深入研究中國瓷虎文化的學術使命。”(鳳凰網,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