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學術界》是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時期的學術界
- 作者:橋川時雄,高田時雄
- 譯者:樊昕
-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343340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民國時期的學術界》是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民國時期的學術界》是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橋川時雄是近代日本知名的漢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前在北京生活了近三十年,1920年代初在北大做旁聽生,認識了蔡元培、陳獨秀、章太炎等中國學者,聽過李大釗、胡適...
丁文江(1887年4月13日—1936年1月5日),男,江蘇泰興人,地質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事業奠基人,民國學界領袖之一。1911年丁文江從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回國後在滇、黔等省調查地質礦產,之後在上海南洋中學講授生理學、英語、化學等課程;1913年擔任工商部礦政司地質科科長,之後創辦農商部地質研究所,並任...
翁文灝(1889—1971),字詠霓,浙江鄞縣(今屬寧波)人。出生於紳商家庭,清末留學比利時,專攻地質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於1913年回國。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中國早期的最著名地質學家。對中國地質學教育、礦產開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傑出貢獻。他是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中國第一本《地質學講義》的編寫者、第...
蔡元培代表了北大當局的自由辦學思想,胡、陳、梁的並在代表了北大學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北京大學能夠被人以“標新立異”來述說其引領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榮耀史的基本根據,而西南聯大的學術傳統,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是民國時期大學學術精神的縮影。存在問題 學術審批者 審批學術的規則很簡單,誰...
主要講述從眾多民國教授中擷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人物加以述評,以期給今天的人們,尤是高等學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以思考和啟迪。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充滿著動盪、殺戮和苦難,也充滿著流亡、變革和奮爭,瀰漫著絕望,也充盈著希望。就思想界、學術界而言,那是一個新學和舊學碰撞,中學和西學融匯的混沌時代,...
綜上所述,廖平對《傷寒論》唐古本的研究成果對於研究《傷寒論》的版本流傳情況,對研究張仲景的辨證論治思想,尤其是廖平對《傷寒論》原貌的考證對古籍整理工作有著較大的借鑑價值,受到中醫學術界的重視。廖平少年時曾習醫,受業於井研名醫廖榮高,民國三年(1914年)後深入研究《內經》《傷寒論》等古典醫籍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柳詒徵、繆鳳林、張其昀等人,以倡導發揚中華文化和昌明世界最新學術為任,在南京結為國風社,開辦《國風》學刊。“國風”一詞,源出《詩經》,國風學人以其寓意中國之風。當時正值瀋陽九一八事變之後,國風學人於國難非常時期,投身公眾領域,提出了人文與科學並重的救亡主張,以盡到學術...
《民國時期中國西部科學院檔案開發》是2018年9月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重慶市檔案局(館)、唐潤明。內容簡介 一、項目緣起:2016年4月,國家檔案局、財政部開始實施“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項目”並公布選題方向,重慶市檔案局(館)積極回響,根據選題方向與館藏實際情況,將《民國時期中國西部科學...
本書收錄李兆民執鞭福建協和大學時所撰《國學概論》、《哲學概論》、《孔孟荀專書研究》、《中國中世哲學》、《文學概論》、《修辭學》6種國學教材,為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珍藏。這些教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福建協和大學這一教會學校的國學教育情況。可為我們研究學術史、民國時期學術界、教會大學及李兆民這一被長期...
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台灣圖書館雖也有收藏,但數量有限。北京圖書館編輯這部《總目》,將使海峽兩岸共享這一圖書資源成為可能。美國的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聯網計算機圖書館中心)已與北京圖書館合作,共同建立機讀目錄資料庫。它不僅能有效地為大陸學術界服務,也將為台港澳同胞、海外華僑、世界各國...
《民國教育學術研究》是2019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懷銀。內容簡介 教育學術就是關於教育的學問及其治學之道,以教育學術演進歷程為研究對象,旨在總結教育學術發中的歷程、問題和趨勢等。本書以時間為經,以問題為緯,敘述和分析民國時期中國教育學術界圍繞著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教育問題所進行的學術探討、...
中國台灣著名的“景星勳章”即是源於厲麟似與其所創辦的景星學社。由景星學社設立的“景星獎”被稱為“文教界的諾貝爾獎”。“景星學社社員”是民國時期學術界最高榮譽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發文紀念景星學社創始人厲麟似,稱其“為中國教育發展和中歐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發展歷史 1921年4月,為研究與傳承...
11月9日,《中央研究院組織法》公布,明定“國立中央研究院直隸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中華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設立: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天文、氣象、歷史語言、國文學、考古學、心理學、教育、社會科學、動物、植物等十四個研究所。11月20日,大學院院長蔡元培聘請學術界人士王季同、張乃燕、楊杏佛等30...
馬君武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學者。他懂得英、法、德、日四國文字,精通數學、物理、化學、冶金、生物、農業等自然科學,對政治、經濟、哲學、歷史等社會科學也有研究。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翻譯了《法蘭西革命史》,民國七年(1918年)翻譯了盧梭的《民約論》,民國八年(1919年)他第一個翻譯出版了達爾文的《物種原始...
“古教四考”陸續出版後,好評鵲起。加上稍後問世的《元西域人華化考》《基督教入華史略》等論著,這些以宗教史研究來拓展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學術成果,是陳垣對民國學術的重大貢獻,也是使當時的中國學術界推陳出新,與國際漢學界接軌的不可多得的尖端成果。研究特色 陳垣的宗教史研究自一開始就比前人和同...
中央研究院設有學術評議會,是民國時期的最高學術評議機構。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25日至27日,在第二屆評議會第五屆年會中,選出中央研究院院士,共81人,其中包括胡適、傅斯年、柳詒徵、朱家驊、張元濟、梁思成、華羅庚、嚴濟慈、李四光、翁文灝、茅以升、童第周、馮友蘭、李濟、顧頡剛、郭沫若、胡先驌、...
他還關注學校學術資源建設,畢業後參加“一九二五哲學系級友會”,組織系友捐建北大哲學書庫。黃文弼的學術研究在這一時期經歷了從中國哲學轉向古籍整理和目錄學,然後到考古研究這一過程。他在北大哲學門就讀期間主修中國哲學。民國六年(1917年),哲學門開設有希臘哲學、歐美最近哲學之趨勢、邏輯學史、中國名學...
自清末以來,西學東漸、西方學術傳入中國,受到重視,許多學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西方的治學方法,致力於中西學術的會通與融合,因而達到了學術研究的較高水平。 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稱民國時期,民國時期是充滿了內憂外患的時期,但是當時的學術界確實出現了很多有一定價值的學術著作。民國時期的學術著作,有...
湯炳正,教授。山東榮成人。1934年畢業於民國大學,1936年畢業於章太炎主講的“章氏國學講習會”研究班。曾任國立貴州大學教授,後兼任貴陽師範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四川師範學院(南充、成都)、四川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專於聲韻學、文字學、《楚辭》學。著有《屈賦新探》、《楚辭類稿》、《廣韻訂補...
民國時期 魯迅: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朱自清:朱自清是五四以來我國優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一生是嚮往光明、追求進步的一生,他勇於破舊創新,為我國開啟文學的道路。他不是第一個用白話寫詩的人,但是他的創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響很大。
《圖書季刊:英文本》1934年於北平創刊,圖書季刊社發行,世界文化合作中國協會出版,國立北平圖書館編輯。七七事變以後曾遷昆明、香港、重慶、上海等地出版,1939年3月起卷期另起,季刊,1948年停刊。《圖書季刊:英文本》為民國時期著名的學術刊物之一。人員編制 該刊的主要撰稿人有TKK、M.Y.Moke、K等。主要欄目有...
這些論著的面世,不僅奠定了方顯廷本人和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在20世紀中國經濟學界的重要地位,而且為後人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和工業化思想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通觀方顯廷在民國時期留下的經濟學代表作,可以發現其思想理論的主體是一種以工業化理論和統制經濟理論為支柱的經濟發展學說。一、方顯廷的工業化理論 一般而言,...
可以說,李濟年輕時在感情上即對於傳統學術有一種厭倦與不滿,他認為中國的未來最需要的是來自西方的觀念與知識。民國二年(1913年),李濟與四名同學發起成立“新少年會”,相與倡導砥礪品行和學業,此會後更名“仁友會”,以“改良社會,振興國家”為主旨。其道德之楷模並非中國聖賢,而是泰西名人——尤其是創立...
此外,還有一些學術、文藝團體與報社協作,出版周刊,隨省、市各報發行。如素絲社出版的《素絲》周刊隨山東日報發行,征程文藝社出版的《社會與文學》周刊隨青島晨報發行,潮音文藝出版社的《潮音文藝》周刊隨濟南民國日報發行,文刊編輯社出版的《文刊》周刊、新文學會出版的《新地》周刊以及大眾科學社出版的《大眾...
民國十五年(1926年),謝國楨於清華國學研究院結業,名列第一。民國十六年(1927年)隨梁啓超到天津,在其家教授梁氏子女讀書。在梁啓超指導下,他研究明末清初的學術思想和蒐集明清之際的資料,飽覽了梁家藏書。經梁啓超介紹,謝國楨又遍覽了朱希祖、倫明、傅增湘等名家藏書,並成為梁啓超的得力助手。梁啓超逝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