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寧夏省政府舊址

民國寧夏省政府舊址

銀川市中心有這么一塊風水寶地,自明代起到新中國解放後一直是整個寧夏的政治中心,至今這裡還留存著民國時期寧夏省政府的老建築。民國寧夏政府舊址坐北朝南,長31米、寬21米、高6.5米,全部為磚木結構,屋頂有女兒牆,全部面積約600平方米。這處灰磚平房雖然不起眼,但卻見證了寧夏明清到近代數百年的歷史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民國寧夏省政府舊址
  • 占地面積:600平方米
簡介,歷史,現狀,

簡介

坐落在進寧北街沙湖賓館的西南側的一處老房子,老輩人可能還記得,這是民國時候的寧夏政府。
這座建築始建於民國初年,1929年寧夏省成立,它便成為了民國時期寧夏省政府主要官員的辦公場所,建築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保存完好。 2005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將民國寧夏政府舊址定為第三批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在明代,這所平房的所在地先後是寧夏都察院、寧夏理刑廳衙署舊址。清朝改為甘肅省分巡寧夏道的道台衙門。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原寧夏道改為朔方道,衙署仍在原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這裡為省政府辦公場所,並用城牆磚石和部分建築材料修建起如今的建築。
當時這處平房為省政府大院中心,該平房為省政府辦公廳,民國省政府主席本人和中樞文秘、機要人員以及警衛都在這所平房內辦公。先後有門致中、吉鴻昌、馬福壽、馬鴻賓、馬鴻逵等歷任統治者在此發號施令。
1949年9月23日,銀川市解放,新的寧夏省人民政府成立後,也在舊省府大院內辦公,省主席潘自力同樣以這所平房為辦公廳。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這裡仍然是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政府)的辦公廳。首任自治區主席、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處書記劉格平使用這處平房作為人委辦公廳。一直到“文革”中,才遷往西門外的新址。

現狀

李國慶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這裡的土地被一家銀行買下,本要將舊址推平建成銀行大樓,後來被市規劃局和文物處的工作人員攔了下來,雖然建築保留了下來,可是建築占用的土地屬於銀行,這處舊址的歸屬權成了問題,本應是政府收回交由文物部門管理的建築,現在卻成了銀行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築出現很多問題,北牆的牆縫已經出現裂縫、頂棚漏雨。牆皮、門窗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而由於歸屬問題,我們無法進行修繕。”李國慶說。
據《新訊息報》報導,在“民國寧夏省政府舊址”東側正在興建中國農業銀行寧夏分行職工餐廳、地下車庫工程,由於距離太近,“民國寧夏省政府舊址”東山牆地基發生塌陷,雖然經過施工單位修復,但已無法恢復原狀。“民國寧夏省政府舊址”內有一間房屋目前被作為工程指揮部使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廣大市民普遍反映,銀川市現存的歷史古蹟、歷史舊建築本來就不多,加上近幾年的舊城改造又拆毀了一部分。作為國家首批確定的歷史文化古城,銀川市歷史文化古蹟越來越少,無法向後人交代。
據悉,政協委員們的建議包含了由有關單位對該建築進行認真勘測,提出保護意見;提高各級領導的文物保護意識;規範涉及文物保護的工程審批和建設施工的程式;完善文物保護工作監督制約機制等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