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議會迷”:宋教仁

民國“議會迷”:宋教仁

基本介紹

  • 書名:民國"議會迷":宋教仁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頁數:250頁
  • 開本:16
  • 品牌:當代中國出版社
  • 作者:崇善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540101X, 9787515401010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民國“議會迷”:宋教仁》主要寫了清末民初新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宋教仁的一生,他參考了同盟會的革命行為,參考了辛亥革命,在民國初期改組了同盟會,成立了國民黨,並為實行議會制、建立民主國家而付出很大努力,最終被刺殺,年僅31歲。《民國“議會迷”:宋教仁》全面而忠實地記錄了他英雄的一生。
國民黨創始人,民國第一「議會迷」離奇遇刺,開啟了中國此後一連串的政治、軍事混亂。

媒體推薦

作公民保障,誰非後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孫中山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
——于右任
(同盟會)其抱有建設之計畫者居少數,抱此計畫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數,宋漁父先生其最著也。
——蔡元培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桃花源里革命家
1 少小懷壯志,愛國不忠君
2 風聲雨聲讀書聲,同學叫他“宋公明”
3 青年要愛國,大清要維穩
4 知識分子籌建“反動組織”,熱血青年活動新軍士兵
5 華興會起義失敗,眾英雄四散逃亡
第二章 日本六年流亡志
1 留日誌士,理念不一
2 《二十世紀之支那》,一份雜誌一片心
3 革命維新刺激朝廷,袁大巡撫老成謀國
4 命儔嘯侶孫中山振臂,風雲際會同盟會成立
5 留學生起“學運”風潮,宋教仁顯領導才華
6 傷感憂憤,修身學習
7 四壁蟲聲急,孤燈夜雨寒
8 清政府改革官制,眾饑民發動起義
9 黃興孫文吵翻臉,教仁離日開新篇
10 聯絡遼東“馬賊”,起義泄密流產
11 中日奪島,教仁獻書
12 同盟會分崩離析,革命黨山頭林立
13 宋教仁撥亂反正,同盟會中部崛起
第三章 肇造共和建巨功
1 襄助於右任,大筆寫政論
2 黃花崗烈士成仁,同盟會精英痛失
3 湖北革命黨準備起義,中部同盟會籌劃全局
4 四川保路點引信,武昌起義起槍聲
5 黎元洪揀到大便宜,同盟會全力保武漢
6 制度專家親筆起草,湖北頒布《鄂州約、法》
7 袁世凱東山再起,革命黨浴血奮戰
8 滬寧輕鬆獨立,義軍頻繁內斗
9 革命黨人爭權,中央政府難產
10 孫中山回國任總統,宋教仁力主內閣制
第四章 壯志未酬身先死
1 《臨時約法》制定易,臨時政府吃飯難
2 吳祿貞命斷聯軍夢,袁世凱要做“華盛頓”
3 大清國壽終正寢,袁世凱偷改詔書
4 袁世凱不願挪窩,新政府定都北京
5 留守困頓,內閣短命
6 軍警干政,議員無骨
7 黎元洪借刀殺人,趙秉鈞出任總理
8 締造國民黨,全力搞選舉
9 袁世凱踢開兩院搞獨裁,宋教仁奔波各省做演講
10 上海車站響起槍聲,一代英才遺憾身亡
附錄 代草國民黨之大政見

序言

1
中國知識分子的議會情結出現在一個多世紀以前。
那段時期,有一批社會精英認為,只有民主憲政這個藥方,才能讓國家民眾看到光明,如果中國能出現西方式的議會,那將是政治生活的極大進步。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們把整個生命都投入了改造社會制度的事業之中。
宋教仁就是這樣的人,他出生在清朝末年。
2
清朝末年,中國一團糟。
一幫高高在上的滿人把持著朝廷,祖宗打下的基業快被他們敗光了。
老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許多人衣不蔽體,甚至連飯都沒得吃,賣兒賣女只能救一時之急,新的飢餓和屈辱很快又會逼到面前。
和歷史上很多時候一樣,無路可走的人們只好砍翻前來逼債的稅吏,然後衝進官倉把糧食搶光,接著把衙門砸個稀巴爛。既然已經造反了,再殺掉幾個當官的又算什麼呢?——鬧得最厲害的一群農民,成立了新朝廷,名叫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堅持了十幾年,控制了半壁江山,最後被鎮壓下去,但足以讓大清國傷筋動骨。
天災和人禍接連不斷。
連樹皮都沒得啃的情況下,人就開始吃人,千年禮儀之邦幾乎每個省份都留下了“饑民相食”的記錄。
與此同時,洋人的軍艦在中國沿海和內河港口高傲地游弋著。當局嚇破了膽,乖乖地奉送出大量的白銀和土地。
洋人的胃口越來越大,大清帝國的麻煩有增無減。
當然,總有一些聰明人想改變現狀。他們很會讀書,文章寫得也很漂亮。通過科場上的競爭把“紅頂子”搞到手,並不是他們人生的最終目標。他們簡直就是為了歷史這個大舞台而生,無論什麼樣的挫折,都攔不住他們萬眾矚目的演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這個名單可以開出很長。他們不僅做了官,而且官做得相當大。
在這批精英的努力下,大清帝國改造了軍隊和工商業,嶄新的社會氣象似乎要超越康熙、乾隆皇帝的時代。
一批新式的戰艦雄赳赳滿載清兵,在黃海上巡邏,讓東邊的一個島國感到很大壓力。
有壓力未必是壞事。東邊的鄰居相當爭氣,沒過幾年就擁有更先進的戰艦。他們的海軍紀律嚴明,不像大清水師的官兵居然會在戰艦的炮膛上晾褲手。兩方交火之後,李鴻章苦心經營的海軍部隊全軍覆沒。
中國不得不賠出更多的銀子和土地。
中國人恨不得把李鴻章千刀萬剮。
李鴻章一肚子委屈,他是替中國最有權力的慈禧太后背罵名。
雖然在鎮壓農民的時候很有謀略,毫不手軟,但李鴻章拿太后沒辦法——滿朝文武都一樣,在這個越來越衰老的女人面前,他們只能下跪。
清廷仿佛一艘在風雨中顛簸的大龍舟,能幹的官員們忍受著各種干擾和羞辱,使出全身的本事,卻只能在破船上搞搞裝修,補補漏洞,讓其不可避免的沉沒晚一些到來。
一個名叫康有為的廣東文人看不下去了。
他帶著自己的弟子從遙遠的南方趕到北京,奇蹟般地出現在皇帝的身邊,開始以“維新變法”的名義發號施令。
在康有為看來,不“變法”,大清只有死路一條。
以“聖人”自居的康夫子有開闊的眼界,他仰慕和精通西方的“君主立憲”制度,並孜孜不倦地宣傳自己的理念,吸引了不少朝野的擁躉。 讓維新派滿懷信心並且感恩戴德的是,他們遇到了“明君”——這是讓許多人激動得流淚的幸事!
名義上已經執掌大權的光緒皇帝,也格外賞識身邊慷慨激昂的新面孔。
既然慈禧太后在頤和園裡悠然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就索性痛痛快快地打一把“維新”的牌局。
可惜歷史開了個惡毒的玩笑。
由於押注的失誤,在這場改天換地的政治豪賭中,維新派幾乎輸個精光。
那位名叫載湉的青年皇帝根本沒有足夠的權力,甚至連自己都保護不了。老太后眼睛一瞪,就把這個傀儡軟禁了起來。
搞了103天的“維新變法”迅速流產,康有為和他最優秀的學生梁啓超匆匆流亡海外;一大批追隨他們搞改革的官員掉了腦袋。
在京城菜市口被斬首的維新派“亂黨”里,有一位名叫譚嗣同的湖南人,他本來有逃生的機會,卻寧肯選擇死亡——他希望自己的死,能夠為後來人提供一些啟示。
1895年9月28日,譚嗣同被押往刑場。他的小老鄉宋教仁當時才13歲,正因家境貧寒而失學。
10年後,宋教仁和孫中山等人組建了同盟會,成為比譚嗣同、康有為等“維新派”更讓朝廷忌恨的“革命黨”。
譚嗣同的死,讓革命黨人,尤其是他的小老鄉意識到,維新派主張的“君主立憲”在中國行不通。
只要皇帝存在,大家就得留著辮子,下跪叩頭。
沒有自由和尊嚴的國民,形同奴隸。
指望清廷大老爺們自動放棄權力,簡直是與虎謀皮。
既然這樣,那還等什麼呢?——革命黨人決心趕走皇帝,實現“民主共和”。
歷史把扭轉乾坤的接力棒交到了革命黨人手中。
這群當時的反政府分子不僅成立了反政府團體,還組織了反政府武裝。
他們不停地籌款,購置軍火,不停地招兵買馬。
一次又一次的起義,犧牲了不少革命同志。
倖存者一次又一次逃到海外避難。
在許多人看來,這些大逆不道、異想天開的傢伙,在執行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終於顛覆了已經千瘡百孔的大龍舟。
1912年,革命黨人完成了一個歷史使命——他們成功地改換了國號。
從此,“中華民國”取代了“大清”。
3
綿延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但中國依舊亂糟糟。
天災和人禍依舊折磨著老百姓。
從清政府脫胎而出的梟雄成為北京城的統治者,他們是以袁世凱為首的軍人集團。如果真刀真槍地對著幹,革命黨人根本不是其對手。
民國的大戲剛剛拉開序幕,各路人物粉墨登場,他們都打著愛國救國的旗號,信誓旦旦地標榜自己會以維護民眾的權利、利益和尊嚴為己任。
許多人一開始都以為,逼迫宣統皇帝退位的袁世凱,為中國帶來了和平,也會為中國締造共和。他的功績和價值,就像華盛頓之於美國。
革命黨陣營的領袖孫中山和黃興,已經奮鬥多年,都有點兒身心俱疲。看到從舊朝廷出身的軍人集團把持了中央政權,他們既不安不滿,卻又不想傷和氣,更不願動刀槍。
既然袁世凱這么能幹,又表示會誠心誠意搞憲政,為什麼還要和他爭呢?再說又爭不過他。還是讓他先幹著,走著看吧。
袁世凱偷偷地樂了,他以為革命黨已基本上被自己擺平,卻漸漸發現革命黨里還有一個更要命的對手:宋教仁。
宋教仁是一位清教徒式的革命家,既不貪財,也不貪色,除了有點孤傲自負之外,幾乎找不到可以攻擊和利用的弱點。
農林部長的位子他都放棄了,給他支票他也不稀罕,這個年輕人到底想乾什麼?——袁世凱和他的親信都皺著眉頭,盯著宋教仁的一舉一動。
革命黨人才濟濟,宋教仁是其中有名的“憲政專家”,他把“民主共和”視為拯救中國,使之恢復健康與活力的唯一良藥。
事實上,憑著卓越的組織能力,宋教仁已經是革命黨的核心領導人物,幾乎所有的革命同志也都把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宋教仁精通歐美各國民主制度,在民國肇造的短短几個月裡,他起草了中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憲政法律文本。這種學識與才華,在當時的中國無人能及。宋教仁還是優秀的演講家與組織活動家。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如果生在美國,宋教仁應該是一位傑斐遜式的人物。
更讓袁世凱忌憚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宋教仁把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成為中國第一大黨。在他的領導下,國民黨贏得了過半的國會席位。
如果能夠繼續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接下來,宋教仁就會當選為總理,然後組閣——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袁世凱和他手下的兄弟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在宋教仁的憲政構架里,總統只是虛職,袁世凱等於被架空了。
大家都知道,政治流氓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但到了關鍵時候,什麼卑鄙的手段都使得出來。宋教仁的對手並無憲政理想,他們只想高高在上,“民主”、“共和”這么陌生的名詞,他們聽著並不順耳。
宋教仁在南方各地公眾集會上演講,宣傳憲政理念的時候,政敵們暗中布置著秘密的計畫。
1913年3月20日晚10點45分,宋教仁走進了上海火車站,準備踏上前往北京主持憲政大局的列車。刺客的目光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迅速搜尋和定位,他舉起了手中的傢伙——幾聲槍響後,宋教仁瘦弱的身軀倒了下去。幾天后,在革命同志的哀泣聲中,這位“議會迷”痛苦地告別了自己未竟的事業,年僅31歲。
宋教仁的非正常死亡,給中國近現代的發展進程帶來的損失和遺憾,是不可估量的。
這本書,講的就是宋教仁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