氅衣

氅衣

氅衣罩於衣服外,用以遮風寒。直領,大袖,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

據云最初“鶴氅”的樣子,就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到了明代,氅衣形制變得與披風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氅衣
  • 用途:氅衣罩於衣服外,用以遮風寒
  • 明代:氅衣形制變得與披風相似
  • 相關文獻:《晉書·謝萬傳》
形制,文獻記載,

形制

氅衣罩於衣服外,用以遮風寒。直領,大袖,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
暗花緞團龍紋鑲如意邊氅衣 清代暗花緞團龍紋鑲如意邊氅衣 清代
氅衣氅衣
據云最初“鶴氅”的樣子,就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到了明代,氅衣形制變得與披風相似,只不過有緣邊多些,領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應更加寬大。
而在古詩文中,文人常常穿著“鶴氅”,如《晉書·謝萬傳》:“著白綸巾,鶴氅裘。”《世說新語》:“孟昶……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到了明代,大概也只是泛指或有仙鶴紋樣罷。

文獻記載

又見記載於劉若愚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彩素不拘。”《紅樓夢》第五二回:“[賈母曰]:把昨作那一件孔雀毛的氅衣給他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