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孟昶[chǎng],(?-404年),字彥達(參《世說新語》),平昌人,
晉朝尚書僕射,孟昶和二劉、
何無忌等配合
武陵王、
毛璩平息
桓玄篡位,官至尚書僕射。
劉裕北伐後,京城受叛軍威脅,他上書請罪,稱自己對京城陷入危機和朝廷危難負責,自盡殉職。
入朝被誣
404年,
孟昶為青州主簿,青州刺史桓弘令他入都報政,桓玄見
孟昶詞態雍容,很加器重,便語侍臣劉邁道:“素士中得一尚書郎,與卿同一州里,卿可相識否?”劉邁與孟昶素不相悅,這時候即應聲道:“臣在京口,不聞孟昶有異能,但聞他父子紛紛,互相贈詩哩。”桓玄付諸一笑,乃遣孟昶仍返青州。
共議匡復
孟昶行至京口,正與劉裕相遇,彼此敘談,頗覺投機。裕笑語道:“草澤間當有英雄崛起,卿可聞知否?”孟昶接口道:“今日英雄為誰,想便應屬卿了。”
孟昶因劉邁從中媒孽,隱懷憤恨,所以見了劉裕,樂得乘間挑釁,要他去做個衝鋒,推倒桓玄。
劉裕乃與孟昶共議匡複方法,當時有好幾處機會,可以聯絡:
一是弘農太守王元德,與弟楊仲德皆有大志,不服桓玄。此時卸職入都,正好使他內應。還有前河內太守辛扈興、振威將軍童厚之,亦寓居建康,與劉裕素有往來,亦可密令起應王元德,做個幫手;
二是劉裕弟劉道規,方為青州中兵參軍,正好使他暗襲桓弘,當令孟昶還白劉道規,佐以沛郡劉毅契約舉事;
三是豫州參軍諸葛長民,也是劉裕一個密友,正好使他同時舉發,襲取豫州刺史刁逵,據住歷陽。安排已定,便分頭通知。
孟婦傾資
孟昶立即辭行,返至青州,即向妻周氏說道:“劉邁在都中毀我,使我一生淪落,我決當發難,與卿離絕,倘然得遇富貴,迎汝未遲。”周氏接口道:“君有父母在堂,理應奉養,今君欲建立奇功,亦非婦人所能諫阻,萬一不成,當由妾謹事舅姑,死生與共,義無歸志,請君不必多心。”孟昶沈吟多時,欲言不言,因抽身起座,意欲外出。周氏已瞧破情形,抱兒呼孟昶,復令返座道:“看君舉措,並非欲謀及婦人,不過欲得我財物呢。”說著,又指懷中兒示孟昶道:“此兒如可質錢,亦所不惜。”孟昶乃起謝。
原來周氏多財,積蓄頗饒,至此遂傾資給昶,孟昶得與劉道規等聯同一氣,相機下手,一面預報劉裕。
孟昶、劉毅,和道規,誘殺桓弘,平定青州,收眾渡江,來會劉裕。當時,青徐兗三州已經略定。劉裕已為眾所推,作為盟主,總督徐州軍事,用孟昶為長史,檀憑之為司馬,當下號召徐兗二州眾士,得一千七百人,出次竹里,傳檄遠近,聲討桓玄。
義熙六年(405年),晉安帝復位,孟昶亦得加官左僕射。
料事頗明
義熙六年(410年),盧循、劉道復叛亂,於豫章郡殺死何無忌,再敗劉毅大軍,進至建康。孟昶料事頗明,曾謂何無忌,劉毅出師,必遭敗衄。盧循、劉道復進至建康,得知劉裕已還建康,頗有戒心,意欲退還尋陽,攻取江陵,據住江荊二州,對抗晉廷。獨劉道復謂宜乘勝急進。彼此爭論數日,畢竟劉道復氣盛,盧循不得不從,便即連檣東下。警報傳達建康,劉裕因都城空虛,亟募民為兵,修治石頭城。
建議趨避
諸葛長民、
孟昶等,探得賊勢猖獗,舳艫蔽江,有眾十數萬,都不禁魂馳魄散,想出了一條趨避的計策,欲奉乘輿過江,獨劉裕不許。
有朝臣說宜分守津要,劉裕搖首道:“賊眾我寡,再若分散,一處失利,全局俱動,今不如聚眾石頭,隨宜應赴,待至徒眾四集,方可再圖。”
此時因北伐將士甫還,戰士已經疲乏,恐劉裕不能抗盧循,所以大多數主張北徙,朝議亦大半贊成,惟龍驤將軍虞邱面折孟昶建議。中兵參軍
王仲德,也不服孟昶論,獨向劉裕進言道:“明公具命世才,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賊乘虛入寇,聞公凱旋,自當驚潰,若先自逃去,威名俱喪,何以圖存?公若誤從眾議,仆不忍同盡,請從此辭。”
劉裕大喜道:“我意正與卿相同。南山可改,此志不移呢。”
孟昶又申前議,劉裕怒道:“今重鎮外傾,強寇內逼,人情惶駭,莫有固志。若一旦遷動,必致瓦解,江北豈果可得至么?就使得至,也不能久延。今兵士雖少,尚足一戰,我能勝賊,臣主同休,萬一不勝,我當橫屍廟門,以身殉國,難道好竄伏草間,偷生苟活么?我計已決,卿勿再言!”
孟昶還要泣陳,自請先死。
劉裕忿然道:“汝且看我一戰,再死未遲。”
仰藥而死
孟昶怏怏退出,歸書遺表,略言“臣裕北討,臣實贊同,今強賊乘虛進逼,自愧失策,願一死謝過”云云。表既封畢,便仰藥而死。
人物評價
孟昶是品行高尚、守節盡忠的正直名臣,有很高的社會威望。
毛璩、
孟昶、
何無忌、
劉毅等忠於晉朝的名臣在,晉朝才會長久延續統治。